于喜影
摘要: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學生的英語學習是和錯誤相伴的過程,我們要善待錯誤,善待犯了錯誤的學生,給他們多一點寬容和呵護。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將學生的錯誤作為一種珍貴的教學資源,因勢利導,靈活、巧妙地加以利用,能夠給課堂注入新的生命力,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 錯誤資源;合理利用
泰戈爾曾說過:“如果你對一切錯誤關上了門,那么真理也將把你關在門外。”學生的英語學習是和錯誤相伴的過程,不少教育專家指出: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而更多的教學資源則是在課堂中產生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就是一種教學資源。
我們要善待學生在英語課堂中所犯的錯誤,更要善待犯了錯誤的學生,給他們多一點寬容和呵護,把錯誤視為珍貴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糾錯、改錯中感悟道理,領悟方法,發展思維,實現創新,給課堂注入新的生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巧用錯誤資源,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一種用靈活、新穎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問題、探索求知的思維活動。利用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錯誤,鼓勵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審視自己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出現的“錯誤”,突破原有條件、問題鎖定的條條框框,合理分析推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而學生犯錯的過程就是一種嘗試和創新的過程。教師只有具備“主動應對”的新理念,變學習錯誤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契機,讓其發揮出應有的價值,才會看到錯誤背后的成功,折射出燦爛的光芒。英語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對待錯誤教師應留給學生充分“講理”的機會,順應學生的思維,挖掘錯誤背后的創新因素,細心呵護學生創新的萌芽,適時、適度地給予點撥和鼓勵,使其茁壯成長,為課堂教學增添生命的活力。
二、妙用錯誤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新的《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關注學生在英語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英語情感與態度是學生參與英語活動的重要動力,是克服困難和探索創新的力量源泉。英語學習中所產生的錯誤,是一種來源于學生學習活動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材料。它來自于學生,貼近學生,教學時又回到學生學習活動中。在教學過程中,應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潛能。我們每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錯誤,并將錯誤作為一種資源,只要合理利用,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由于學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認知水平的限制,出錯是不可避免的。作為教師,應尊重、理解、寬容出錯的學生,不斥責、挖苦學生。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而心情舒暢,情緒飽滿。我在課堂上提倡幾個允許:錯了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許再想;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沒有因答錯題而被老師斥責的憂慮,更沒有被同學恥笑的苦惱,他們在寬松的氣氛中學習,思維活躍,敢說、敢做,敢問。
三、善用錯誤資源,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哲學家黑格爾說過“錯誤本身乃是達到真理的一個必然的環節”。在充滿活力的英語課堂上,學生既會有智慧的火花,也會有錯誤的泥沙,舊知因遺忘疏漏,新知更會生澀而粗淺,以偽當真,以偏概全等現象時時會發生,教師在課堂上要處于“放松的警覺狀態”,既要隨時捕捉錯誤的信息,巧妙地引導,潤物于無聲處,又要及時發現智慧的火花,適時評價,引起全班同學注意。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力求營造寬容、支持的課堂的氛圍,讓學生真實地、自主地展現自己的學習歷程。當學生討論出錯或表演失敗時,我們不要輕易否定斥責、挖苦與嘲笑,要肯定學生的積極參與,要寬容、尊重、理解,甚至是激勵出錯的學生。
教師應該給這樣的學生再一次表現的機會,并當取得一點點進步時,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毫無顧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繼續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渴望。
面對學生已出現的錯誤,教師應換位思考,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替學生想想,想想學生此時的心理狀況和情緒。我告訴學生:“失敗乃成功之母,學習就是在不斷出現錯誤、不斷糾正錯誤中前進的,克服了錯誤,就會獲得勝利和成功。”教師必須一直關注著整堂課的動態,對于教學內容和學生在這堂課中的反應要有著高度的敏感性。當學生的認知產生沖突時,他們的問題通常會五花八門,有的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這時教師一定要注意聆聽,快速找出問題的癥結,幫助學生分析錯誤原因,找出正確的解題方法,使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和鼓勵下,在錯誤面前敢于正視錯誤,錘煉自我,增強戰勝困難、學好英語的信心,并做到“親其師而信其道”,逐漸形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敢于克服困難的堅毅性格,以及良好的學習品質。
四、應用錯誤資源,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布魯納曾說過:“探究是英語的生命線,沒有探究,便沒有英語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時時發生錯誤,可以這樣說,只要有認知活動,就會有錯誤發生。學生暴露出“錯誤”時,作為教師要通過差錯解讀學生,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了解學生錯誤背后的障礙。與此同時,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讓學生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自由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錢學森曾說過“正確的結果,是從大量錯誤中得出來的;沒有大量錯誤作臺階,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確結果的高座。”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可能不出現錯誤,我們教師要能慧眼識真金,善于捕捉錯誤中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欣賞,并順著學生的思路將錯就錯,促進課堂的精彩生成。利用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引導學生從正、反不同角度,全方位審視自己在學習活動中所出現的錯誤,這不僅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發現錯誤,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揚長補短,拓寬學生的思維,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手段。先圣有言“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對于錯誤,我們必須小心珍視,要站在英語教學價值的角度上重新審視,要將錯誤作為一種促進學生情感和智力發展的教學資源。我們要合理利用英語課堂中的錯誤,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為英語課堂注入新的生命力,讓英語教學因為錯誤資源的合理利用而綻放別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