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娟娟
摘要: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指的是在長期學習語文過程中,經過不斷的重復或練習,逐漸養成并鞏固下來的一些好的行為方式或動作傾向。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能處使學生有效的掌握語文知識和方法,進行有效讀、寫、聽、說、思,使語文素養有效地持續發展。
關鍵詞:語文;良好習慣;養成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開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鑰匙.“優秀是一種習慣”.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指的是在長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經過不斷的重復或練習,逐漸養成并鞏固下來的一些好的行為方式或動作傾向.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能促使學生有效的掌握語文知識和方法,進行有效讀、寫、聽、說、思,使語文素養有效地持續發展。同時,它也是確立正確語文學習態度的開端。
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養成這些良好學習習慣的進程:愛閱讀的習慣,做讀書筆記的習慣,用工具書的習慣,寫隨筆的習慣,隨時留心學習語言的習慣。。。。。。認認真真扎扎實實的學習語文的過程,就是逐漸養成這些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
一、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人在衣裳馬在鞍”,書寫是語文的臉面,是一個人文化素養的體現。俗話說:字如其人,好的卷面令人賞心悅目,差的卷面叫人慘不忍睹,它將直接嚴重影響語文成績,阻礙人際交往。教師平時就要積極引導學生,字要規規矩矩的寫,點、橫、豎、撇、捺等筆畫要寫清楚分明;要注意字的結構,要掌握字的筆順;寫字時要態度認真,一絲不茍,做到字跡整齊美觀、不亂涂改、保證卷面清潔,培養學生規范寫字的習慣。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總會悉心指導,并嚴格要求學生練習書法(先練楷書,后練行書),臨帖練習硬筆或軟筆書法,定期舉行展覽評比,褒揚優秀者,特別耐心說服字跡潦草者,限期改正,督促其糾正不良的書寫態度和習慣,包括坐姿和握筆的姿勢。
二、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培養良好的寫作習慣是中高年級的一個重點。首先我們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作態度。教師應當備好每一堂作文課。上好作文指導課,認真批改學生習作,做好作文評講工作。教師對待習作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習作的太度。任何事情只有態度端正了,才能把事情做好。其次,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一)認真審題。
寫文章就等于把文題按要求擴展開來就好比是讓一顆種子生根發芽,最終長葉開花一樣。如果種子審查不夠仔細或根本就沒按照要求幫它澆水施肥修剪枝葉,也許最終長成的并不是別人想要的樹。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找準題目的關鍵所在,讓一顆種子開出鮮艷的花朵來。
(二)展開想象,精心選材組織。
內容是文章的生命,沒了內容文章就沒有了生命。文章的內容不是隨題至的,必須教育學生學會搜集材料。然而搜集來的材料是雜亂的,必須幫它修剪一番,才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文章。這個過程就是選材組織的過程,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三)注重修改。
天下文章不過一個改字,三分文章七分改,這些都說明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站在讀者、聽眾的位置重新審視自己的習作,從而讓學生逐步做到愿意改、會改、善于改。
(四)譽寫工整。
這其實也是認真書寫的延伸,如果前面的基礎打好了,這一點也就不難了。
三、養成良好的朗讀背誦的習慣
朗讀背誦是我國傳統的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記憶力,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因此,朗讀背誦能力的提高,必然會帶動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閱讀教學不能沒有朗讀,就像畫畫離不開眼睛,聽音樂離不開耳朵一樣。朗讀訓練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基礎越扎實,進步越快。一般來說,可以分成這樣四步進行訓練;
(一)正確、清楚
要讀準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換字,不讀破句。吐字清楚,音量恰當,速度適宜。這是朗讀的第一步要求。
(二)自然、大方
在“正確、清楚”的基礎上,要做到態度自然大方。朗讀時詞與句,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停頓要合理,語氣要順暢。
(三)傳情、達意
有了“正確、清楚”、“自然、大方”的基礎,接著就要求朗讀能“傳情、達意”,這是最重要的環節,也就是根據文章的內容,作者所表達的感情,用抑揚頓挫的節奏和語調朗讀出來。一般來說,表示肯定或祈使的句子用降調來朗讀;表示疑問,反潔的句子用高升調來朗讀;表示陳述、說明等句子用平直調來朗讀。重點突出的詞語要重讀。此外,還應根據不同的標點,讀出不同的節奏和語氣。
(四)熟讀、背誦
對一些精彩的文學名著,詩詞散文,乃至名言佳句,要熟讀背育。通過熟讀、背誦、積累語言材料,提高語感能力。一個中學生如果能背誦上百首詩歌。幾十稿散文的話,包括古詩文,那么他的語文修養一定較高,“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得就是這個道理。為此,學校和教師要給學生安排定時定量的誦讀內容,使學生可以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是有所讀,日有所獲,從而養成良好的熟讀背誦習慣。
四、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語言學習理論認為,學生讀寫能力主要是通過語言習慣起來的,只有多讀才能有助于形成語感。但單單時間給學生是不夠的,還要把方法教給他們,教會他們圈點勾畫,教會他們做文摘,寫讀書筆記,每次讀書還可以留一些時間交流,讓他們談自己所讀的書,談自己讀書的感受,所受的啟發,或談自己從書中摘錄到的美言妙句。讀書分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我的做法是:課內閱讀時,先給學生提出問題,然后學生根據問題有目的的去勾畫,最后教師提問;課外閱讀,我主張學生寫讀書筆記,我會定期抽查,我還會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優秀的讀書筆記,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習慣會有很大改進。
五、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從觀察、積累入手,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人、事、物、景,學會用心去體會,用情去感悟,這對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大有益處。觀察是啟迪學生思維的最基本途徑。自然、社會、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課程資源,要教給學生觀察自然、社會,了解現實生活的方法。使學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聽到的隨時記下來,這對語文素養的形成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正如老舍先生說過的“你要仔細觀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點,隨時注意,隨時記下來。這樣的記錄很重要,它能鍛煉你的文字表達能力。。。。。。刮一陣風,你記下來,下一陣雨你也記下來,因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寫一陣風或一陣雨,你沒有這些積累,就寫不豐富。這樣日積月累,肚子里的貨就多起來。”
以上便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當然,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還有很多,我覺得我們在培養學生習慣的時候,最關鍵的是加強督導,過程是先緊后松,再慢慢放開,到不需要我們督導的時候,學生的學習習慣就養成了,那時候,語文素養的提高便指日可待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語文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還需要學生認真實踐、長期歷練、不斷積累,才能逐漸養成。正像葉圣陶所說:“鍛煉語文習慣要有恒時,隨時隨地當一件事做。正像矯正坐立的姿勢一樣,要隨時隨地坐得正立得正才可以養成坐得正立得正的習慣。”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它會伴你奔向未來,邁向成功、成為你終身受用不盡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