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璇
摘要:鋼琴演奏是一門技術極其豐富且需要長期堅持的藝術,要求彈奏者不但要有科學的演奏方法,還要保證一定時間強度的手指機能訓練。對于學習鋼琴來說,找到正確的方法并有效的達到彈奏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論述如何提高鋼琴練習效率,提出幾點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提高;鋼琴;練習效率
鋼琴演奏是一門技巧豐富、難度極高的藝術。每一位學習演奏鋼琴的人,都需要長年堅持技能訓練。如果學習鋼琴需要1%的天分,那么,加上99%的努力,方能100%的成功。切斯特菲爾德曾說:“效率是做好工作的靈魂”。怎樣提高鋼琴訓練時的效率,就是學習時必須要進行反思的事。
一、高效率練習的幾項原則
鋼琴的日常練習是需要耗費腦力、體力、并長期堅持的一項艱深的事情,不是僅僅依靠手指運動就可達到練習目標,其間需要合理的制定練習目標和使用科學練習方法。鋼琴專業課的教學通常是一周一次,但鋼琴專業的練習,需要一周七天周而復始的“苦練”才能完成練習目標,可見鋼琴技術之艱深復雜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才能達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到有效率的練習,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此問題,本文闡述以下幾項原則供參考:
(一)保持清醒的頭腦
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集中精神?!邦^腦在前,手指在后”,帶有練習目的再去彈奏,是非常關鍵的,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走神。
(二)保證一定時間強度
練習鋼琴就像練習體操和舞蹈,只憑上課時老師講授方法是無法達到學習目標的,需要一定時間強度的練習,才能從手指記憶、聽覺感知、肢體協調等全方位得到有效鍛煉,分散的時間或者短時的練習,是不能保證練習效果的。
(三)全面訓練
鋼琴練習中以手指機能訓練為主,但不僅僅是手指在琴鍵上大強度的練習就可以的,還需要眼、耳、腦的配合,在落鍵之前想好要怎樣去彈出想要的效果。日常訓練是根據老師在課上的要求、樂曲的風格,個人的情況,計劃合理的時間,根據作品中的技術難點和彈奏時的不足,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攻克難點。而絕不能僅僅是手指在琴鍵上飛馳,不聽、不看、不想、一遍遍盲目的重復,這樣不但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勞無功,毫無進步。以上所提到的幾點練習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不是先后順序,而須有機的結合,同時照顧到多個方面的訓練??梢婁撉儆柧毑粌H僅重視長期的手指訓練,同樣注重訓練方法和訓練意識的培養。
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
鋼琴教學的著眼點,不能僅僅只是教學生彈會幾首曲子,而是要把重點放在學生通過教材的學習能夠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掌握了方法,有了善于思考的頭腦,才能指揮手指進行有效率的練習活動,從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效率,獲取更大的成功。
有的學生彈琴,總是很長時間不能解決問題,每一節課都在重復上一周的錯誤,總也改不掉錯誤,不僅老師教起來很累,而且非常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不是老師沒有指出問題,而是學生在練習的時候不用腦子去思考,不能落實老師上課教的內容和方法,想怎么彈就怎么彈,導致教師每節課都是在“陪練”和學生改錯音,把應當是課下的任務拿到課堂上來完成,極大的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計劃。教師如若抓住了有意識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教學也會省力一些。培養學生的責任感,積極主動的學習。孩子一旦主動學習,懂得高效率的學習方法,能夠主動思考,自信心會更足,能力也提高了,學習鋼琴的興趣會越來越濃厚。
三、突破低效的練習模式
練習的模式不是一個固定的模板,練習模式是動態的、科學的、因人而異的。學會多維度的練習方法,可以幫助提高練習效率。
一首樂曲的練習模式一旦固定下來,會在手指形成記憶。經調查發現,學生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經常出現某個問題解決不了、停滯不前,甚至是數個星期都不能攻克某個技術難點,非常迷茫。這就可以細化的分析一下練習中是否要改進更新固有的練習模式。比如:指法是否需要改動,用哪個手指效果更好更合適;節奏可以暫時改變,利用節奏律動的拆分調整,來針對性訓練某個相對較弱的手指力量;節拍可以整合和拆分,來重新整合和拆分樂句,全面加深理解,比如速度非??斓墓澴?,試著用整合拍來練習,容易丟掉拍節的地方,要強化譜面中的拍節嚴謹的練習,尊重作品,而不隨意改動;俗話說“慢工出細活”,對于鋼琴,也需要細化的訓練,不斷推敲、反思、總結、改進方法,才能彈出有質量、經得起推敲的音樂。
四、分解練習
音樂是一種美好的語言,一種通過音響來說話的語言,有特定的語言文字與標點符號,就像我們朗讀詩歌一般,有抑揚頓挫、情感起伏。我們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用音樂來“說話”的能力,有感情有內涵的演奏鋼琴,彈出作品深層的情感體現,彈出作曲家的意圖、神韻、風格,而不只是音符的簡單堆砌,學習用鋼琴來“歌唱和訴說”,對于每個學習鋼琴的學生,都是至關重要的。
鋼琴是一種和聲性的樂器,需要兩只手多個聲部配合完成。每只手都有不同的任務,比如旋律聲部更加突出的、伴奏聲部稍暗一些的音色,或不同的起伏情緒及樂句的呼吸,紛繁復雜的對位法等等,演奏時需要同時照顧到音樂的各個方面實際上是不容易的,那么就需要在日常訓練中,有意識、多維度進行細化分解練習,才能兼顧到方方面面。比如細化為以下幾種練習:
(一)不同速度中的練習
在教學中,通常會遇到一類學生,他們在彈奏時,不熟悉的樂句會放慢速度,或在快速跑動時,加快速度,造成拖拍、趕拍的情況;還有的學生在遇到技術困難的地方,會漏掉音符,彈的不清楚不均勻。這些問題其實都可以通過放慢速度來解決。慢速度的練習可以達到這幾種目的:(1)提升演奏準確性;(2)提高作品完整性;(3)加強手指控制力和力度;(4)緩解手指或身體的“緊張、僵硬”;(5)聲音均勻。
慢練,是將彈奏速度放緩,從而逐漸提升能力,最終得到訓練目的。“慢”是為了更有質量的“快”,在“快”中被忽略的問題,都可以在慢練中得到鍛煉。但我們所說的“慢”,慢到什么程度呢?我們提到的“慢”并不是一個特定的標準,一分鐘只能多少拍,而是尋找一個適合自己能夠完成訓練目標的速度去細化練習,慢不是停滯,更不是越慢越好,不是為了單純慢練而慢練。這一點訓練時也不要忽視。
當然,總是慢練也是不可取的,要適可而止把握一個“度”的問題,要知道慢練是為了更高質量的演奏,而不是刻意的去彈“慢”。不同速度的練習可互相結合,在快速中檢驗,在慢練中解決問題,慢快結合,反復磨練,重點突破,才能將技術問題更有效率的解決。
(二)分解樂句、樂段的練習
音樂就像說話一般,說話是一句一句的說,有抑揚頓挫,每句的重音落在哪里,表達的意思可能就完全不同。演奏鋼琴也是一樣,要一句一句的處理,分析上下句之間的邏輯關系,才能準確表達作曲家的創作意圖。教學中,老師要指導學生分析樂曲結構,劃分段落、樂句,探究這一句或這個音的意圖是什么含義,為了突出和表達什么,比如這里的減弱是為了突現下一句的激昂情緒,這里情緒憂郁的是為了下一樂段的埋下伏筆等等。我們不難發現,那些成功的鋼琴演奏家,都是技術與樂感并存的,那就是要在這些細微之處的極強的駕馭能力,才能讓音樂富有生命,真正讓鋼琴“歌唱”起來。
(三)分聲部練習
多聲部,是鋼琴這件和聲性樂器的特性,也是每個學習者必須進行的一項練習。多聲部的練習多見于復調作品中,彈奏者需要在琴上同時演奏好幾個聲部,又要彈伴奏也要彈旋律聲部,而且要把他們同時表現的動聽,配合默契,協調一致,這又是教學中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學習復調作品,手指有極強的獨立性和控制能力,頭腦時刻清醒的指揮手指進行多聲部的演奏。復調作品就像一首多聲部的合唱,每個聲部都要有歌唱的動聽起伏。尤其初學者在學習復調作品時,經常會覺得手指不聽指揮,眼睛頭腦慢板拍,有時一個聲部還沒有結束,另一個聲部就開始了,交錯式的呼吸或者斷句,通常使練習者苦惱不已,這就要進行分解的練習,把每一個聲部拆開來練習,切不可幾個聲部同時開始練習,彈的沒有層次粗糙乏味。
(四)左右手分開練習
鋼琴的和聲特性,決定了演奏者一只手彈旋律的同時,另一只手可以彈伴奏,但旋律與伴奏不可能是同以層次的,總是旋律聲部的歌唱為主,伴奏聲部稍壓低層次的進行陪襯。且人類的左右手機能有差異,一般來說,人類的右手手指的獨立性較強,左手獨立性較弱。那么,根據音樂的要求和手指機能的特點,兩只手應該有意識的分開練習,兩只手有各自的任務,分開練習,可以提升練習的效率,有目的的進行訓練,然后配合在一起彈,才能是和諧動聽的。
五、聽覺訓練
鋼琴是聽覺的藝術,脫離了耳朵的聽覺意識去練習,無疑是盲人摸象,無法得到良好的音色和藝術魅力。練琴的最高境界,不是用手指去練琴,而是用耳朵去練琴,用耳朵辨別音色的特質,用耳朵來感知音樂的流向,用耳朵來不斷反饋你彈出的音樂,是否是作品風格要求你達到的效果。這也是學生進行日常訓練中經常缺失的一點,但卻是最重要的環節。練習時,對作品保持一定的距離去審視和聆聽,培養良好的聽辨審美能力,對于提高練習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你彈奏出的聲音是不是有質量的。
練琴時注重聽覺訓練有益于加深音樂記憶力。當需要背譜演奏時,良好的聽覺記憶也會指揮手指的運動。音樂是一種感性的認知,不能脫離聽覺而只通過譜面或肢體的記憶來演奏。脫離了聽覺審美,即便是技術再高超的演奏者,也只能是音符的堆砌,而不是音樂藝術的呈現。
結語:練琴方法區別很大,好的方法能讓人迅速獲得技能的提升,笨的方法卻會使習琴人事倍功半,阻礙了琴技的提升。好的練琴方法往往都是一種理性思考的結果,而笨的練琴方法多是出自于盲目或隨意。學習鋼琴沒有捷徑,但卻有好的方法,幫助你事半功倍的獲得練習的成果。鋼琴技巧的訓練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需要長期以正確的方法為指引,以充分的時間為保障,以高效的練習模式互相結合,來達到更有質量的聲音。我僅以本文提出在日常訓練時的幾點思考,希望可以幫助大家解決在練習時產生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