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晶 趙明宇
摘要:“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是一種科學先進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符合客觀學習規律,也符合我國的素質教育要求,“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本質是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教學工作緊緊圍繞學生的實際出發而制定的教學策略,能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多思考、多實踐,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思考問題、探索問題。
關鍵詞:數學;練習
一、以學為本
先學,并不是讓學生沒有目的地學,而是從課堂開始的起始環節就要明確“教學目標”,老師通過簡單的話語或使用黑板等簡要概括此節課的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也不是隨便設計的,是根據課程標準設計的,也就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例如,在小學五年級數學《最小公倍數》的教學中,學習目標應當是:(1)掌握兩個數的公倍數以及最小公倍數的意義。(2)了解公倍數以及最小公倍數的應用。(3)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而第二個環節就是要讓學生自學指導。老師仍然利用簡短的語言或者黑板列出自學指導,自學指導的設計要做到明確,其設計點應有四方面要求:第一,明確自學指導時間,自學指導必須要明確規定所用的時間,從而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提升自學效率。第二,明確自學內容,即學習教材中的哪一部分,第幾頁。第三,明確自學方法,即明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喜歡使用什么方法。第四,明確要求,明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應當思考的問題,通過明確的要求,使學生們良好地完成自學任務。
二、學而后教
在上述兩個環節完成后,第三個課堂內容就是檢查和點撥,根據學生自學的程度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后教這個環節要求教師根據自學指導目標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上通過讓學生做自學指導目標的相關習題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果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學生做錯要及時糾正,糾正過程中要明確指出錯在什么地方,為什么錯了,如何改進等。教師在學生的說以及做中,對學生表現出來的問題進行點撥也是重要內容。在“教”的這個環節,教師一定要明確做到三點:第一,明確教的內容,其內容主要應當是學生通過自學而沒有掌握的地方,而對學生自學已經掌握的一概不進行“教”的處理。第二,要明確教的方式,在檢查自學情況時,對于會的學生,教師只進行對不對、完整不完整的評價。對于不對的地方要幫助學生改進,對不完整的地方要對學生進行補充。第三,明確教的要求,在教的過程中要嚴格要求,確保達到題標。對習題的講解不能就題講題,而是應當在習題中尋找答案,尋找規律,同時也要提醒學生容易出現的毛病,減少學生在今后學習中走的彎路。比如,小學數學五年級的《一個數除以小數的算法》,在自學過程中,學生經常使用豎式計算,6.78÷5.68=?,學生并沒有把除數以及被除數擴大到同一倍數。根據此種情況,教師可以進行如下指導:在計算過程中,應當把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再把被除數的小數點同樣向右移動,被除數小數點移動的位數同除數的小數位數一樣,位數不足用0代替。其原理就是,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相同倍數時,結果保持不變。這樣通過簡短的語言就解決了學生的問題,同時也讓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的原理。在教的環節中,可以讓學生自己到講臺講解習題思路,如果那個學生的思路不清晰,可以讓會的學生進行講解,然后教師進行點撥。
三、測試驗學
第四個環節就是通過當堂訓練的方式檢驗學生的自學以及教師后教的成果。通過課堂測驗及時發現學生的掌握情況,弄清楚學生掌握不好的地方,以便于教師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從而使教學目標“堂堂清”,不讓學生出現學習掉隊的情況。通常情況下,課堂訓練的時間不應當低于15分鐘,不高于25分鐘。根據教學經驗來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剛學過的東西比較容易遺忘,所以,課堂的及時復習、及時鞏固是非常必要的。訓練的設計要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次測驗是在學生自學之后,讓學生做課本后的習題,習題只要求學生會做就行,對于不會做的要進行必要的點撥,此期間要重視學困生。第二次測驗是達標測驗,教師在課前設計好相關試卷或練習冊,要求學生在課堂獨立快速完成。第三次測驗是學生的能力測驗,測驗是可選擇的,對于沒能力的學生可以不做,測驗要像考試一樣,要求學生標準書寫,通過此種測驗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學生在計算時看題速度非常快,幾乎一掃而過,有時會把數看錯,如把32看做23,有時會把運算符號看錯,把運算順序前后顛倒。因此,我們要讓學生養成認真看題的習慣,速度不要太快,要整體記憶,不要看一位寫一位,寫好后要和原題對照一下,從而減少因為誤看帶來的計算錯誤。比如《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教學中23+31= ,可允許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計算,可先算20+30=50,3+1=4,50+4=54;也可23+30=53,53+1=54;還可以列豎式計算。無論哪種方法只要學生想出來并算對都應給予肯定,等他們熟練以后就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在以后的計算中也會優化計算方法。同時多種計算方法對某些學生來說也是一件好事,總有一種方法可以被其掌握。數學教學的目的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實際生活中口算、速算應用非常廣泛,因此口算、速算教學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無論什么樣的計算題都是以基本的口算為基礎。因此教師無論在課上還是課下要經常安排訓練。
算法的多樣性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關于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宗旨在于改變傳統教學中的“計算方法過于單一,技能培訓過于側重”的現狀。鼓勵學生一題多解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而且能鞏固學生的算法,讓學生積累一些常用數計算的得數,不但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而且正確率大大提高。特別是一些特殊值記住了學生受益匪淺。另外,隨著年級的升高,應鼓勵學生加強速算的訓練。
書寫不規范,字跡潦草也是計算錯誤出現的原因之一。學生在計算時,因字跡潦草把6看做0,把3看做5;有時寫寫擦擦,紙臟了字跡模糊不清,也是造成計算出錯的原因之一。還有的學生在列豎式時不規范,數位不對齊,對進的點和退的點書寫不明確,導致計算結果時忘了加或忘了減,這也是出現錯誤的原因之一。針對以上原因,教師在平時教學時就要嚴格要求學生,讓學生養成細心觀察、認真審題、仔細抄寫、書寫工整、格式規范的習慣。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應用過程中,教師應當把握教材的內容和實際情況,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