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微
摘要:“做、學、教”是一種強調學生自己“做”,師生一起“學”,小組合作“教”的學習模式,具體到教學實踐中就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需要就教學內容向學生布置一些課前預習活動,讓學生在預習環節做一定量的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自主發現一些問題,并將這些問題一一記錄下來,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及時地反饋給教師。然后,教師在課堂上將學生預習環節所提出的問題作為教學的重點來進行一一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交流、探究。最后,在教師將重難點問題講解完之后,學生需要通過小組交流來進行學習反思,學生需要在小組交流中發現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針對不足取長補短,從而實現全面發展。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踐行這一學習模式呢?
關鍵詞:初中數學;做學教
一、課前預習,做中學
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就要從以下幾點著手進行:第一,聯系實際生活。聯系實際生活,能夠提高學生的實用性。學習來源于生活,因此,要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就得從生活中來。經過實踐證明,讓學生從生活中學到的知識往往都能夠使學生記憶牢固。學生也能夠在生活中產生學習的興趣,通過現實的情境教育,使學生提高數學能力,學生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碰到很多的數學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解決問題的動力,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比如,教師在講解平行四邊形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問題,用兩個全等的直角三角板可以得到幾個形狀不同的平行四邊形?課堂上,同學可以自行司考,再行交流,這樣,不僅在能夠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而目提升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使課內、課外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能夠使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是深刻的,能夠有效地提高了動手實踐能力。比如,一個四邊形,已知三個角的度數,問另一個角的度數為多少?這時教師要將關于四邊形的知識點向學生講解清楚,這樣學生遇到這類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教學環節一般包括課前預習、課堂講解、課后反思這三個環節,但是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常常會忽視課前預習和課后反思這兩個環節,只進行課堂講解,這就使得數學教學成為一項“缺腿”活動。課前預習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對此加以重視。在初中數學課前預習活動開展中,教師可以借助學案導學的提綱,組織學生在課前對將要講授的知識內容進行預習,在學生預習的同時,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布置一些基本的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預習,可以實現預習的針對性,學生也可以在做中感知、分析、比較、判斷、總結等。我在實際教學中一般會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從學生原有知識結構入手,溫故知新
根據初中數學教材知識編排的順序,我們可以看出,教材中的前一知識點與后一知識點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編寫的特點,從學生已有的舊知識入手來探究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并以此連接點為基礎來進行知識過渡,巧妙地設置一些預習練習題,使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來解決問題,并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發現新問題、分析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主學?能力。
(二)從學生生活經驗入手,做中探究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時候,可以充分地利用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巧妙地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入數學中,為學生設置一些生活問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學、探究數學。比如,在講“軸對稱”這一內容之前,大部分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特點比較陌生,此時,我會利用學案來提出下列問題:(1)列舉一些具有對稱性的英文字母,引導學生探究這些字母有什么特點;(2)列舉一些與這些字母有相同特點的生活中常見的事物;(3)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可以在生活中學習數學,還可以對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進行總結,歸納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
二、課堂講解,學中教
“做、學、教”的學習模式中教師的“教”仍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這里的“教”主要是對學生在預習環節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精講點撥。精講點撥是課堂教學中一門精妙的啟發藝術,在精講點撥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將精講和點撥作為教學的主線,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探究。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將學生在“做”和“學”中出現的問題、學習重難點作為教學的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精講點撥,以此有效地為學生解疑答惑。我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一般將重難點知識講解作為重點。重難點知識常常是學生學習、理解知識的關鍵,也是學生學習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些知識正好是進行精講和點撥的關鍵。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重難點知識進行精講、點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加深知識理解。比如,“二元一次方程”這一內容的難點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消元法,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將換元法作為教學的重點,對學生進行精講點撥,而加減消元法和導入消元法只需要少講多練即可,只有通過這種方法才能突破學生學習難點,提升學生的知識接受水平。
除了以上的做法之外,教師在知識講解完之后,還要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明確自己在這節課中學到了什么,是怎樣學的,別人是怎樣學的,他人有沒有可借鑒之處等,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還可以促使學生取長補短,借鑒他人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數學學習能力。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做、學、教”的學習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課前預習到課后總結都參與到學習中,在課堂講解中突破重難點,以此提高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