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蓉
校園圖書館是學校傳播文化的主陣地,是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是培養孩子全面發展的沃土,我們要充分認識校園圖書館在語文學科教育中的重要性。這里信息資源豐富,集紙質書籍,電子媒體及網絡信息技術于一身,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創設各種機會,搭建多種平臺,為低段孩子創造熱愛閱讀的條件,寓教于樂。校園圖書館對于低段孩子的閱讀培養有哪些輔助性的作用,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體會,談談自己的拙見。
一、校園圖書館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都說明了“興趣”在教育教學中的巨大作用,他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只有找到并正確運用了激發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的方法和環境,小學生才會將老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
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識字量有限,要激起濃厚的閱讀興趣需要一定的環境氛圍和外在因素。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閱讀的理解,也許僅僅限制在老師、家長或者伙伴在幼兒園時給講的故事中來,沒有真正走進書店或是圖書館去閱讀,更沒有直接的閱讀經歷,因而談不上喜歡閱讀。為了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我在一年級上冊入學教育中,有意識帶他們參觀學校的圖書館。當學生走進寬敞、明亮的圖書館,看見里面擺放整齊的上萬冊琳瑯滿目的書籍,一張張漂亮的書桌,孩子們早已欣喜萬分。不僅如此,我還任他們隨意翻看,感受課外書的吸引力,感受其他年級的學生在那孜孜不倦的讀書,感染書迷專心致志的精神,感受那濃濃的讀書氛圍,從而激起他們強烈的讀書欲望。從那以后,每次下課或者是午休時間,孩子們都會跑到圖書館門口,問他們什么時候可以去讀書。可見,校園圖書館可以直觀的、直接地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校園圖書館是語文課程實踐的場所
校園圖書館不僅僅是學生課外閱讀的樂園,也是語文課程實踐的場所。把課外閱讀納入課程是部編語文教材一個突出的特點,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快樂讀書吧》,就是課內外閱讀溝通的重要橋梁。這是個全新的欄目,需要教師基于學生和學校的學情,創造性地開發課外閱讀資源,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體驗主動閱讀的快樂。為了這個課程有效又有趣地開展,我把教學的地點從習慣性的教室搬到了學校圖書館進行。圖書館里分類擺放的各種書籍,一個個書柜放著相應的種類標簽,學生進入到這個環境,就像進到了真正的書店一樣,為這課的順利開展和實踐,提供了一個真實且可操作的情景。
課例《快樂讀書吧》片段
……
(一)跟著老師去書店
師:孩子們,這里有很多你們愛看的書,有科普讀物,有繪本,有童話寓言,有詩詞兒歌,還有兒童手工和繪畫啟蒙書……你們喜歡嗎?(喜歡)
(二)找到老師想看的書
師:同學們,老師很想讀《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故事,誰能幫我找到這本故事書呢?(生找,師指導。)
師:我們來確認一下,陳博同學是否幫老師找到了這本書?
確認書籍:看封面,這是一本《愛徒生童話》,里面都是童話故事,再打開封面目錄查查,找都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故事。哇,陳博,你真能干!能告訴老師,你是怎樣找到這本書的嗎?
生:首先來到小學生童話專柜,找到《安徒生童話》這本童話書,再打開封面看目錄,就可以查找到《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故事了。
師小結找書流程:找書柜——看書名——查目錄
(三)找到自己想讀的書
學生自己根據剛才的方法在圖書館里找到自己想讀的書籍,再安靜的看,把不看的書放回原處。
……
在以上這個片段的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在校園圖書館這樣一個真實的情景中去上課,不像坐在教室里單憑老師的口頭講解那樣空洞,他們既興趣濃厚,又讓在這樣的環境親自實踐,從而使得課程得以順利完成,有效地提高了我們語文課程目標地達成,可見校園圖書館對語文課程地實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校園圖書館是學生海量閱讀的保障
葉圣陶說過:“要養成一種閱讀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程,必須在課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這段話明示我們: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特別是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單單靠課堂上的45分鐘還是不行的。必須加強課外閱讀。“新頒布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0萬字,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背誦優秀詩文160篇”,從這些數字表明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我認為,小學低年級是學生建立語感的關鍵時刻,也是最佳時機,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語感,可能會影響到以后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對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他們雖然年紀小,但是已經初步認識到了一些客觀事物,并能簡單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可由于語言有限,很多都是比較零碎的片段,有些還詞不達意,不能規范表達內容。所以,需要學生接觸到大量的語言,幫助他們可以欣賞到語言中鎖蘊含的內容,培養良好的語感和語境,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
要想讓學生真正實現海量閱讀,就需要他們有大量的書籍來支持。那么,這么多的書籍從哪些渠道來呢?縱觀以往的經驗,一是自己購買,二是相互借閱,三是建立班級圖書角……這些渠道都還不夠,加上有些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有限,不可能給孩子那樣多的錢去購買書籍。在這樣的難題面前,我們的校園圖書館就為學生的海量閱讀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它是一個具大的寶盆,可以讀經典、讀科技、讀民間故事、讀笑話幽默、讀傳奇……紙質的、電子版的各種書籍應有盡有。我們就應好好利用這樣的地方,讓學生讀好校園圖書館的藏書,暢游書籍的海洋,體會知識的浩瀚無邊,讓孩子喜歡閱讀,愛上閱讀。
四﹑校園圖書館能滋養學生的閱讀品質
倡導學生閱讀,不僅是要增加他們閱讀的數量,更要培養其閱讀的品質,提升閱讀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那么,在校園圖書館這樣特定的沃土里可以滋養學生的哪些品質呢?
(一)學會安靜讀書,不高聲喧嘩
校園圖書館是全校師生閱讀的地方,每天來這里讀書的人很多,我們走進這樣的一個環境來閱讀,就要求每個讀者必須學會安靜,否則會影響到他人。而我們低年級的孩子,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生活潑好動,加上好奇心極強,剛走進校園圖書館讀書,會情不自禁地大聲談論,或高聲朗讀。如果他們經常在這樣一個安靜的環境里讀書,加上圖書館里的墻壁上到處貼著“讀書請勿高聲喧嘩”、“請不要隨時走動”、“請放輕你的腳步”……這樣的溫馨提示語,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一定也會耳濡目染,從他人身上學會安靜、認真思考,這是一個閱讀者不可或缺的好品質。
(二)學會愛惜書籍。
讀書,對于一個低年級學生來說,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很多孩子讀完書后會隨手一放、一扔,或者書角弄卷,更或者會在書上亂畫,不愛護書籍的壞習慣是經常可以看見的,其原因是他們一個人閱讀的時間較多,沒人陪伴,無聊,于是就有了以上那樣的舉動。可如果在校園圖書館這樣的環境中去閱讀,就算他們想把書亂扔,或亂畫,我們的圖書館管理員也不會允許,一定會監督他們把書籍放回到原處,放回規定的書柜里才行,這樣,有意地規范了他們的不良行為。其次,圖書館里其他孩子都把書收拾整齊,干干凈凈地放回到書柜里時,他們看見了,也會慢慢學會不亂放了,長此以往,孩子們自然就會愛惜書籍了。
總之,校園圖書館的建立,不但為學校均衡教育發展奠定了基礎,更是為我們語文學科的學習提供了方便。因此,加大學校學科教學與校園圖書館的聯系和互通,是很有必要的,更要讓校園圖書館發揮它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