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隨著城鎮化的步伐不斷加快以及工業的迅猛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不斷擴大,對農村的生活逐漸產生影響,農村的環境也在不斷受到污染,呈現出生活污染與工業污染并存的局面,工業污染越來越有向農村轉移的趨勢,致使農村的環境污染形勢已十分嚴峻,亟待綜合整治。本文主要針對農村污染的特點進行分析,并給出了整治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農村環境;整治;對策;特點
中圖分類號: X32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5.15.002
1當前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特點
1.1來自養殖業廢棄物的污染
隨著經濟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對于畜禽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在市場的導引下,農村的養殖業規模不斷擴大,這也帶來了污染的問題。傳統養殖業規模都很小,只能滿足一家一戶的自身需求,畜禽的排泄物可以堆積漚肥,最后直接肥田,少量的牲畜廢棄物能夠得到有效處理,但是養殖規模擴大以后,大量的畜禽廢棄物就很難處理,養殖場周邊往往是排泄物大量堆積,污水橫流,對農村環境造成污染。
1.2 來自農業生產的污染
傳統的農業生產中是以農家肥為主,而現代的農業生產,在高產和高效益的引導下,大量的農藥、化肥施灑到田間,很多污染物殘留在土壤、水中,對空氣造成一定的影響,這些污染物的存在,對于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及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都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1.3來自工業的污染
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土地越來越稀缺,一些工廠開始向土地相對便宜的農村轉移,同時工廠在生產的過程中不斷給農村的環境帶來污染。特別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和產能過剩項目在農村地區得以生根落戶,給農村帶來前所未有的工業污染。
1.4來自農村自身的生活污染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實行的是城鄉二元制經濟結構,而在發展的過程中,則重心卻放在了城市,這就導致農村的發展相對落后,一些基礎設施建設不配套,沒有集中供水,沒有排水設施,沒有污水處理設施,從而導致農村的生活污水不經處理任意排放,污水亂潑灑、順街自然流的情況屢見不鮮。
1.5來自農村垃圾集散地的污染
特別是在一些城鄉的結合部,城市的垃圾往往運送到這里進行填埋處理,從而導致垃圾圍村的情況產生,使一些農村成為垃圾場,使農村的土地受到污染,甚至水源也受到威脅。
2關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有效措施
2.1加強對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處理
農村的生活垃圾以及污水一直以來都是真空地帶,長期都沒有行之有效的辦法,這與農村的相關配套處理設施不完善有直接的關系,所以在對農村生活垃圾及污水的處理上,一定要先加快城鎮的污水處理廠以及城鄉的污水管網建設,對于有條件的地方應實行管網處理,形成系統,避免亂棄亂倒的情況,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對于一些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居住又相對分散,難以一時形成系統處理的地區可以采取分散式、易管理的方式進行分散處理。對于一些垃圾要實行分類處理,定期收集,集中進行處理,杜絕隨意亂仍。應對農村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大力整治農村的環境。
2.2加強對畜禽污染治理力度
畜禽養殖的污染主要是在養殖規劃、廠址設置、養殖規模等方面的管理不合理造成的,所以針對這方面的污染,在建設規劃之初就要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科學選置、合理規劃,同時對于養殖排泄物要進行綜合的利用處理,或堆積有機肥,二次還田,也可以建設集中沼氣池,為養殖生產及人們生活提供能源,既處理了污染,又發揮了廢棄物的作用,一舉兩得,。
2.3加強對工業污染的防控
近些年來,工業的無序發展,對大自然掠奪式的開發,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連年的霧霾就是大自然對環境破壞行為的警示,農村是最后一片藍天,絕不能再被污染。對于一些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和產能過剩項目一定要嚴控。對于一些已有的污染嚴重的企業能取締的堅決取締,同時推進技術改造,對現有的工業企業進行設備升級,完善污染的處理設備,降低排放污染量。
2.4 加強對現有的種植模式進行改革
在農業生產方面,要對現有的生產方式進行改革,推廣新的生產形式,使用先進的技術和產品,實行測土培肥,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盡量使用有機肥、生物農藥以及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精準施肥和緩釋、控釋化肥等技術。建設無公害、綠色、有機等農產品生產基地,積極推廣生態立體種養和資源綜合利用,從源頭及生產過程中減少污染物產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排水設施,減少水土流失,控制農藥及化肥不擴散、不流失、不形成面源污染。
2.5加強環保宣傳教育工作
對農村環境的綜合整治,離不開全體農民的參與,農村是農民生活的主要場所,只有農民都積極參與了,才能產生綜合的整治效果。要通過宣傳教育,提高農民朋友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從內心真正意識到農村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通訊工具及媒體形式,比如廣播、電視、報低、網絡、手機等工具,展開多角度、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提高農民朋友的思想意識,學習科譜知識,自覺參與到農村環境保護中來。
2.6加強農村生態環境建設
對于農村環境進行綜合治理的同時,要特別加強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礦產、旅游、林業等資源開發的同時,要根據自然情況做出科學的規劃,一定以不破壞生態為前提。在農村環境治理的同時,要加強農村的綠化建設,提高農村的綠化率,比如村莊、庭院綠化和農田林網、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等建設。另外還要加強農村的河道、水系的治理,提高河道的環境自凈能力,完善排水設施,合理疏浚、科學清淤、保護生態,確保農村地區的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作者簡介:代立維,本科學歷,延吉市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村能源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