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河
當今社會,互聯網成就了無數商業神話:互聯網+媒介打造出網絡廣告業,成就了百度;互聯網+傳統買賣打造出電子商務,成就了淘寶、京東;互聯網+銀行打造出網絡銀行,成就了支付寶……隨著對“大數據”的進一步開發和應用,人們不再只是被動整合,而是主動參與,甚至成為利潤的創造者和分享者。在飛速發展的e時代,企業大學和其他產業一樣,需要思考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整合最優資源,打造出更利于發展的智能生態系統。
現代企業大學的特點
從以成本為中心到以價值創造為中心
成本中心的理念下,企業大學欠缺效果意識,將大量資金投入到要做但效用不高的體系建設、課程開發、培訓項目等規范性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有限。
隨著企業對培訓效果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大學從傳統的以成本為中心升級為以價值創造為中心。企業大學管理者將以價值創造為核心,強調資源配置的效用,力爭將有限的資源配置到關鍵工作中,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從服務于個人到服務于組織
從“培訓是福利”到“培訓提高員工的能力”,進而到“通過能力素質模型系統提升關鍵崗位員工能力”,培訓工作日益精細和逐步升級,但始終沒能走出圍繞“個人提升”而開展工作的局面。很多企業花了大量資源開展培訓,員工能力是提升了,但工作績效仍然不高。不少培訓管理人員也認識到要通過相關管理機制的協同優化提升效果,但又認為這些不是自己的職責,而且自己也沒有足夠的信心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往往進入“為培訓而培訓”的怪圈中。
客觀而言,培訓經費來源于組織而非個人,培訓理應服務于組織提升,設法通過培訓協同提升組織能力和績效。隨著企業對培訓效果的追求以及培訓管理
者的能力提升,培訓側重點將從服務于個人向服務于組織轉變。
從碎片化、過程式的規范化建設,到系統化、結果式的精益化運營
傳統企業大學理論往往強調規范化建設,分別抓好培訓體系、講師隊伍、課程開發等工作,投入了大量資源,效果卻不盡人意。
現代企業大學強調效果導向,其代表理論就是價值創造型企業大學理論體系,該理論以一個戰略、三大模式為核心,在明確方向、路徑、階段性重點、衡量標準和關鍵控制點的基礎上,集中資源,分階段解決有限培訓資源價值最大化、人才輩出機制與規模領導力建設、績效快速提升這三大價值創造核心問題。圍繞這三大模式,現代企業大學在精益化運營方面呈現出四個發展趨勢:
1.從培訓項目到學習項目和績效項目
目前,絕大多數企業大學的培訓項目以傳統的培訓形式運營,側重于師資整合和培訓組織等事務性工作,與企業經營管理結合度不高。為此,部分優秀的企業大學探索以學習項目的形式開展培訓項目,通過診斷發現組織問題后,設計系統的訓前、訓中和訓后學習方案協同管理機制建設,以切實提升組織能力。該模式強調培訓管理人員與業務單位互相協同,共同解決問題。很多咨詢公司推廣的績效改進技術,如HPT、ISPI等基本屬于該范疇。
隨著企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各企業紛紛推出精益管理、降本增效、對標挖潛等績效項目,且有常態化趨勢。在此背景下,企業大學必然要求培訓管理者自行開發或引進績效挖潛的相關技術和工具模板,整合內外部專家資源,推動企業以績效挖潛為目標,快速、大幅、持續提升組織績效和競爭力,從而推動企業培訓活動進入績效項目階段(見下表)。
2.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從培訓組織到社區運營
新生代員工基本習慣于通過網絡學習知識,非新生代員工主動學習的欲望也越來越強。很多企業培訓進入主動學習階段,即使是企業組織的現場培訓,也越來越強調學員在課程前、中、后的參與實踐。
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得培訓管理者的工作內容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傳統的培訓組織工作,而要搭建運營高效的學習分享平臺(社區),不斷發展粉絲,并設法推動員工學習互動、總結分享各種經驗教訓,并協助總結出最佳實踐后進行推廣。要運營好這個社區,培訓管理者還需要不斷了解各單位和員工的痛點,并組織開發出令人尖叫的微課程,引爆社區。
3.從人才開發到人才管理
傳統的人才開發模式重點從人才發展通道、能力素質模型、學習地圖、人才測評、個人發展、培養計劃等角度開展工作,力求系統開發人才,激發員工學習積極性,縮短成才周期。
現代企業大學的人才開發理念已全面進入人才管理階段,以隊伍建設、人才速成、員工績效提升為目標,形成有效的快速成長模式,需要制訂人力資源管理各個環節的核心策略,并負責人才管理的核心內容。
4.從培訓管理到管理咨詢
當前,絕大多數企業大學主要開展培訓管理工作,但面臨著組織能力開發以及推進企業績效挖潛等任務,這要求企業大學從傳統的培訓管理工作逐步上升到研究甚至咨詢層面,成為企業的大腦或智
庫。隨著企業大學的發展日臻成熟,其內外部管理咨詢能力也將隨之提高。
如何創建企業大學智能生態系統
“互聯網+”時代,對于價值創造的關注將催熟“價值創造型企業大學”,使企業大學更加重視服務于組織成長,并通過整合互聯網資源提升企業大學的能力和效果。通過網絡的廣泛傳播,企業大學建設將從“有用”階段進入更務實的“價值創造”階段,共同總結分享價值創造的最佳實踐。
大幅度提升企業大學的能力和效果
1.突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學習和分享。通過搭建和運營網絡學習分享平臺、知識庫和在線課程,塑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員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并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大幅度降低學習成本,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通過網絡平臺可以便捷整合和推廣最佳實踐,提升企業績效和競爭力。
2.提升培訓管理、人才開發的能力和效率。通過培訓活動的規范化、信息化和網絡化,將日常培訓管理、人才開發活動整合到網絡平臺。未來,該類系統將進一步整合最佳實踐,使培訓管理者可以更便捷、更輕松地開展各項活動。
打造智能生態企業大學系統
1.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不斷優化價值鏈,重整生態系統。企業大學生態系統的最終客戶是企業和學員,為其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氛圍,系統高效的學習方案和輔導服務等。隨著企業大學服務商的發展壯大,企業可能考慮通過外包、托管、合資等形式建設企業大學,確保培訓效果。
企業大學需要師資、學習(績效)項目服務、課程開發服務、核心人才建設服務、企業大學建設服務、管理咨詢服務、信息系統服務、設施設備等支持。隨著培訓管理水平的提升,類似“淘寶”的培訓系統將為企業大學直接提供師資業務,形成高效的企業大學生態系統。
2.大數據將推進企業大學生態系統的日益智能化。在線調查、在線診斷、在線策劃、在線簽到、在線評估等形式的出現,將有效推進學習項目和績效項目。未來可能會出現智能診斷、智能策劃、智能學習等系統,根據企業內部數據自動啟動優化程序和智能策劃程序,由培訓管理人員略作優化后予以執行。智能學習系統將根據學員的學習情況,不斷向其推送學習內容和任務,督促學員快速成長。
3.充分挖掘個體創造能力,促進生產和消費一體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每個人的創造天賦都能得到充分展示,進而激發企業和社會的創造力。作為消費者,學員可能利用自身對培訓需求更為了解的優勢,提出更有效的局部甚至整體解決方案。而企業也將主動收集這些創意,并根據采納后的效果給予員工相應的獎勵,使個人的創造力得到相應的回報。例如,企業培訓管理者對創造并分享了最佳實踐的學員進行獎勵,企業大學供應商通過獎勵客戶獲得更多發展建議。產消一體日趨明顯,必將推動企業大學智能生態系統的快速發展。 責編/張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