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北省民宗委副主任 蔡德坤
堅定不移地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
文/湖北省民宗委副主任 蔡德坤
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強調,必須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在2014年12月26日召開的湖北省委民族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李鴻忠強調指出,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是黨中央的一項基本方針,是全省的政治責任。要在充分激發民族地區內生動力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對民族地區發展的支持力度。各級各部門特別是省直部門和相關市,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全力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
近年來,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地區的發展工作,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鄂發〔2006〕3號)和《關于推進湖北武陵山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建設的意見》(鄂發〔2011〕25號)等8個操作性強、含金量高的支持民族地區發展的重要文件。對民族地區的財政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鐵路、公路等交通大通道已經打通?!?16”“1+1”對口支援幫扶工程成效顯著,9個市對口支援民族地區10個縣(市)的政策落實較好。一些專項扶持政策、農村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減免配套資金政策、生態補償政策得到落實。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特色農業、支柱工業、生態文化旅游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笆晃濉币詠恚褡宓貐^的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每年均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高于全國平均增速,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這都是省委、省政府重視和各級各部門支持的結果。

但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歷史、自然、基礎等方面的原因,湖北民族地區總體還很落后,與省內外發達地區的差距也越來越大。與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標相比,特別是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差距還很大。2013年民族地區GDP僅占全省總量的2.2%,人均GDP僅相當于全省的38.3%。財政自給率不足20%。恩施州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全省低6267元,僅相當于全省的72.6%;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全省低3632元,僅相當于全省的59%;城鎮化率僅為36.1%,比全省低18.4個百分點。民族地區各族群眾行路難的問題,上學難、上學遠的問題,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基層教育、醫療人才缺乏的問題都還比較突出。民族地區還有140多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僅有27.83%。2300元標準以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130多萬人,貧困發生率達30.7%,比全省高15個百分點。民族地區地處偏遠,基礎薄弱,如僅靠民族地區自身力量加快發展實現小康,不切實際。必須大力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在充分激發民族地區內生動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全省各級各部門都要強化政治擔當,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央、省委文件的要求,舉全省之力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逐步縮小民族地區的發展差距,努力實現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要完善和實施好差別化的支持政策。繼續堅持湖北省委、省政府已制定出臺的政策措施,并根據中央和省委要求和新形勢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做到在湖北財政并不寬裕的情況下,對民族地區的支持力度只增不減。對民族地區怎么支持也不為過。堅持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相結合,發揮好省、較發達市、民族地區三個積極性,對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生態保護區實行差別化的區域政策。堅持“普惠”與“特惠”相結合,民族地區在享受各地都享受的普惠政策的同時,享受基于民族因素、貧困地區因素的特惠政策。不能用“普惠”代替“特惠”,也不能因為民族地區享受了“特惠”不予“普惠”。省直各部門在安排競爭性項目時,對民族地區不能“一刀切”,要充分考慮民族地區在市場競爭中的不利地位和因山高路遠等造成的成本差異。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要加大民族因素的權重,確保對民族地區的轉移支付在總盤子中的比重繼續增加。在財稅體制改革中,總體上要壓縮專項轉移支付,給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權。同時,對民族地區、民族工作的專項轉移支付,如民族文化、民族特色村鎮、民族體育、城市民族工作、民族鄉村等方面,要考慮其特殊性,采取靈活的辦法予以特殊安排。中央和省在民族地區安排的公益性建設項目,要按照中央要求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取消民族地區州、縣及以下配套資金,由中央和省全額安排到位。相關部門要與中央有關部門搞好溝通銜接,確保落實到位。民族地區產業小而弱,許多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扶上馬、送一程”。要充分考慮民族地區的特殊性,產業政策上不能“一視同仁”,積極支持重大產業項目向民族地區優先布局,支持民族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壯大。進一步完善礦產、能源、水等資源開發的利益分配機制,使民族地區能從中受益。要全面落實國家的生態補償政策,建立健全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民族地區是重點生態功能區,在推進綠色發展、特色繁榮中,為湖北乃至全國的生態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也作出了犧牲。要積極推進、服務好國家開發銀行在武陵山片區實施的金融扶貧計劃,引導國有商業銀行在民族地區增加服務網點,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業,允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中小銀行、村鎮銀行,擴大支持各族群眾發展種養業的小額信貸,加強民族地區資本市場建設,努力解決民族地區金融服務不足難題,為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引來“源頭活水”。對民族鄉鎮、民族村的發展要加大支持力度,特別是當地黨委、政府更要切實履行職責。
要進一步深入實施對口支援幫扶。實踐證明,湖北實施的“616”“1+1”對口支援工程是調動全社會力量支援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成功探索,要繼續深入,不斷創新、深化內涵,拓展處延、完善機制。牽頭的省領導因工作變動,省民宗委相關職能部門要及時提出調整建議方案;相關部門可以定期實行輪換,克服部門幫扶領域的局限。長期堅持較發達的市對口支援民族縣(市)的機制。要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幫扶資金大部分要用于民生,用于基層,多做雪中送炭、為百姓排憂解難的事,堅決不搞勞民傷財、貪大求洋的標志性“面子工程”。堅持“有限”與“無限”相結合,在用好有限的項目、資金的同時,要把無限的智力扶持放在突出位置。扶貧先扶智,民族地區最缺乏的是人才,最薄弱的是教育、科技、衛生事業,要充分發揮湖北科教大省優勢,在教師、醫生、科技人員等方面對民族地區給予支持。采取定向招錄、委托培養等辦法,解決好民族地區農村教師、醫療、農技人才奇缺問題,千方百計為扎根山區、扎根基層的人才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努力提高待遇,改善工作條件,穩定基層人才隊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