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長生 豐遠橋
發展特色農業 彰顯龍頭優勢
——湖北長友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展之路
文/趙長生 豐遠橋

在鄂西南邊陲、武陵山區腹地的鶴峰縣城容美鎮,有一家歷經20多年商海拼搏,以開發山區特色資源、經營特色農產品,銷全國、賣全球,不斷發展、成熟、壯大的龍頭企業——湖北長友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長友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友公司”),是集農產品收購、科研開發、生產加工、貿易出口于一體的股份制民營企業,屬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重合同守信用企業,湖北省優秀民營企業。轄6個子公司、3個分公司和1個現代特色農業科技示范園,注冊資本8200萬元、總資產5億元。
長友公司堅持以開發、經營山區特色農產品為基本取向,在產業發展、扶貧帶動、企業效益等方面取得輝煌成績。僅2011年至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11.5億元,完成出口創匯1.1億美元,上繳稅收4100萬元。長友公司創建的“長友牌”系列農產品在行業內影響力不斷提升,享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力,其中薇菜、箬葉經營在國內同行業中連續多年出口總量第一,糖水板栗經營在國內同行業中位居第二。全國約60%的薇菜都歸并到長友公司,通過精加工銷往日本、韓國和歐美等市場,長友產品遍及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長友公司大力開發山區特色農產品優勢資源,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示范帶頭作用,通過不斷完善 “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以核心基地、聯辦基地、農產品收購等方式,輻射帶動本地及周邊地區4萬農戶,為農民每年提供現金收入3.5億元。公司常年就業人員達2500人,其中非全日制工人2000人。發展產業、創造就業,長友公司成為當地政府、山區農民少不得、離不開的“綠色銀行”。
長友公司按照產業化經營模式,以龍頭企業辦基地、帶基地等方式,因地制宜,以主導產品經營帶動產業鏈,有針對性地實施產業扶貧新舉措。
建設人工薇菜基地、高山蔬菜基地各1萬畝、板栗基地2萬畝、鮮香菇生產基地5個,提供種子、種苗,讓農民進行種植發展,公司實行合同收購。
用循環經濟的理念讓產業升級,提升龍頭企業帶動基地的輻射范圍和整體水平。2012年至2013年投資3000多萬元,在鶴峰縣太平鄉龍潭村新建2萬頭生豬飼養場,項目集養殖、沼氣、照明、有機肥于一體,實現生豬養殖、廢物處理、清潔能源、噴灌施肥的循環利用和綜合效益。
加大產品精深加工規模和水平,延伸和擴大優勢基地產業。在魔芋產業的發展上,長友公司以鶴峰為基礎,在巴東縣經濟開發區擴建魔芋精深加工廠,收購鮮魔芋能力增至1萬噸以上,一躍成為湖北省魔芋行業內標桿企業。
近年來,長友公司立足市場,以市場為導向,組織引導農民通過創建基地、實施訂單農業(保護價收購)、為部分業主和農戶提供資金支持、加大科技創新和農技服務、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等措施,同時加大與專業合作社等農業基地經濟合作體的聯合,積極探索和構建連接農戶與企業的產業化模式和機制。
長友公司以湖北省山區特色果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油坪科技示范園為平臺和載體,聘請高級農藝師周長輝等一批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常年深入基地的田間地頭,主動為農戶送技術,解決種植技術難題。僅2013年,長友公司為鶴峰縣的燕子鎮、太平鎮、五里鄉等地農民優惠配送薇菜孢子苗、蔬菜種子、農藥,發放薇菜人工栽培及高山蔬菜栽培技術讀本等,培訓轉移勞動力600多人。長友公司通過種植、加工技術培訓,為農戶提供基本的農業科學知識和農產品初加工技術,實現了以基地生產產品、以產品帶動產業、以產業帶動致富的可持續發展的扶貧之路。
長友公司作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湖北省扶貧開發協會會員企業,始終把扶貧開發作為企業和產業發展的一項主要工作,深感武陵山區扶貧開發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長友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長友常說:“我一個人富了不算富,我們一家企業富了也不算富,要讓人民群眾都富起來了,那才叫富”。公司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圍繞“企業扶貧、扶貧企業”的整村推進扶貧思路,以產業基地為平臺,以培育業主作為整村扶貧開發的切入點。
近年來,長友公司把鶴峰縣太平鎮龍潭村作為扶貧聯系點,在鶴峰縣的奇觀村、四坪村、大五里坪村、響溪村、屏山村,與當地政府部門一道,以特色蔬菜基地的種植發展開展整村扶貧開發工作。
鶴峰縣燕子鎮大五里坪村平均海拔1600米,是鶴峰縣典型的高山特困村,全村9個村民小組、342戶、1203人。十年前,農民人平收入不足1000元。自2004年開始,長友公司在大五里坪村投資150多萬元,修通了近30公里道路,創辦蔬菜核心基地1000余畝,墊資近50萬元購買生產資料,輻射帶動2000畝。2013年僅蔬菜人平收入3300元,加上煙葉、中藥材和其他收入,人平年收入超過7000元,全村絕大多數農戶擺脫貧困。到2013年底,大五里坪村農戶購買兩輪摩托車、三輪運輸車達400輛,農用車8臺,50%的農戶住房得到改善。特別是大五里坪村的蔬菜種植大戶張桂英、胡良才兩家共10人,年種蔬菜60畝,收入達13萬元,人平1.3萬元,現已購置1輛農用車、2輛摩托車、1臺整耕機,并新修1棟房屋,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目前,長友公司的薇菜、高山蔬菜、香菇、箬葉、生豬養殖等,已成為鶴峰縣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的主導產業。
長友公司創始人張長友,現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有近40年的經商經驗。生意從小到大,經營品種由少到多,產品從縣內銷到縣外,從省內銷到省外,從省外銷到國外。企業始終做到重商愛民、以人為本。張長友以堅韌的毅力和科學的態度,心無旁騖堅持發展特色主營業務,不斷引進高端人才,打造高級管理人才團隊。20世紀90年代,長友公司從事出口農產品經營以來,就實行出口訂單,把山區特色農產品出口到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以及歐美市場。
在企業管理中,張長友充分展現“親和、務實、創新”的個人魅力,帶領團隊和企業,逐漸形成清晰的愿景、宗旨、使命、價值觀和質量經營方針等企業文化理念,在長友公司內部建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三會”分權制衡和獨立運行的現代企業制度,使重要決策、股東和員工利益、社會責任得到完美的體現。
倡導 “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通過建立“內具公信力、外具競爭力”的員工薪酬體系和“能上能下、優勝劣汰、能者多勞、獎勤罰懶、用優棄劣”的競爭性人事管理制度,為員工打造一個提升技能、體現價值、實現理想的事業平臺。公司堅持人性化管理,主動為員工辦理“五險一金”,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并努力滿足職工的住房、勞保、子女就近入學和管護、文體等需求。
大力開展科技創新,強化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工作,科研工作取得巨大進展,企業核心競爭力明顯提升,為企業的產業發展和帶領當地農民脫貧致富提供了技術支撐。長友公司自主研發的“薇菜揉捻機”“箬葉香精提取裝置”取得《實用新型專利證書》;“薇菜種苗孢子繁育”獲得湖北省政府科技成果獎;“薇菜種苗工廠繁育與高產栽培技術推廣示范”獲得恩施州政府科技成果獎;“富硒發酵薇菜工藝技術”“高山薇菜馴化栽培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等科研課題,通過湖北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長友公司申報的院士專家工作站項目獲得湖北省科協的批復。
從2009年開始,長友公司與恩施州科協聯合創辦了《恩施科技報》,五年共出資100多萬元承辦《恩施科技報》。組織企業的專家團隊和州內多個專業協會 (學會)專家撰寫稿件,面向全州宣傳普及科技知識,開展科技扶貧,幫助企業發展和農民致富。僅2013年出刊21期,發行21萬份,全部免費發送到恩施州直單位及各縣(市)所有行政、企事業單位,鄉(鎮)行政村及專業合作社。
長友公司把社會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當作己任,大量吸收下崗職工就業,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還不忘捐資助學助醫。據不完全統計,3年來共無償出資59.8萬元。在抗非典、抗冰雪災害、地震救助中共捐款68萬元。為修筑鄉村公路,解決邊遠群眾行路難問題共投資318.8萬元。
立足山區特色資源,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做大做強、致富山區農民為目標。目前,長友公司正努力強化科技創新,拓展業務規模,創新經營模式,實現企業新的跨越。
(作者:湖北鶴峰縣民宗局鶴峰縣人大民族農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