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邊文海 譚明福 陳新祥
鄂西屋脊的『雪蓮花』
——記全國『最美養路工』張祚瓊
文/邊文海 譚明福 陳新祥
湖北恩施自治州巴東縣綠蔥坡,山高地險,峽谷深鎖,最高海拔1943米,素稱“鄂西屋脊”,是巴東的雪域高原。這里全年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疾雨橫飛,有半年時間云遮霧罩、霜覆雪蓋,有三個月時間冰封大地。在這里,有一朵美麗、堅毅的 “雪蓮花”,傲立風雪29年。她,就是巴東縣公路局綠蔥坡公路管理站道路養護女工張祚瓊。
29年來,她堅守高寒山區,用兩腿累計丈量了6萬公里道路,相當于走完5次長征路,用雙手總共清掃了260平方公里路面。她的臉、雙耳、雙手上,留有每年冬天周而復始凍裂的印痕。她被司乘人員和行人譽為“馬路天使”,被領導和同事稱為“公路衛士”。在平凡的崗位上彰顯著她的人生價值,用自己堅實的步履,丈量著人生里程。2014年1月,在由交通運輸部與光明日報社聯合主辦的“尋找最美養路工”活動中,巴東縣綠蔥坡公路管理站道路養護工張祚瓊作為湖北省唯一代表,入選全國十大“最美養護工”。

早上4點鐘,厚厚的冰雪和尖刀般的寒風,足以讓行者邁不出或停下腳步。冰雪圍困的公路上,一個女人的剪影:端著撮箕,雙腿交叉小心翼翼地后退,隨著腰肢靈活而有力的擺動,黑色粉狀物從撮箕中按一定的線條、流暢地鋪向公路。天漸明,潔白的冰雪上留下了一條規整的“之”字形線條。張祚瓊不會舞蹈,而她這段標志性的 “冰雪之舞”,在冰雪天氣里,每天都上演著。
綠蔥坡的雪冰天氣來得早,走得晚。從頭年十月到第二年三四月,張祚瓊每天都要撒防滑料。為了不影響車輛通行,她必須在上午7點鐘之前完成她的3公里工作任務。
對高山道路養護工來說,除了自己的“自留地”外,道路除冰除雪是大家共同的任務。在沒有配置除冰、除雪機之前,除冰靠鐵鎬一鎬一鎬地鏟除,除雪靠自制的“人”字形除雪木,養護工們拉著除雪板,纖夫一般小心翼翼地艱難前行,將厚厚的積雪慢吞吞地分向道路兩邊,不時有工人摔倒發出疼痛的叫聲,但沒有人下 “火線”。張祚瓊是他們中的一員。
春天終于盼來,但這個季節對于張祚瓊來說并不是溫情款款。綠蔥坡的冰雪大量融化,山水順公路而下,常使公路嚴重受損。每到這時,她吃不香、睡不著,心里時刻牽掛著每處易損路段。清理零星坍方、排水溝,疏通涵洞,她采備沙石料、填補坑槽、整治防滑路段……平均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
2000年的一個早上,寒風肆虐,大雪紛飛。7點鐘,她上路工作時,風卷著雪花打在臉上像刀割一般。大地白茫茫一片,分不清哪是路、哪是溝。她帶著鐵鋤和刮雪板,深一腳淺一腳地前行,忽然腳下一閃,一下子踏空跌倒在邊溝里,痛得她眼淚直冒。她咬緊牙關,繼續走向冰天雪地。當她把管養路段上的冰雪處理完時已是正午時分,冰涼的鐵鏟被她握得暖暖的,頭發被汗水打濕又結成根根冰絲。她感到饑餓襲來,但午餐饅頭已成冰坨。
除了付出大量體能外,也常常遭遇險象環生。一個冬天的下午,張祚瓊正在209國道一彎道處撒防滑灰。突然,一輛面的車失控側翻,強大的慣性帶著客車在冰面上飛奔,向張祚瓊撞來。發現險情后,張祚瓊快速向山坡上跑去,山坡很陡,跑不上去,她使盡全身力氣抓住樹枝盡量向上。幾秒后,“砰”的一聲響,面的車重重撞在公路的坡坎上。顧不上驚恐,張祚瓊又投入到施救行列。這樣的事情,她經歷了不止一兩次。
2013年7月,荊州一輛大貨車在209國道巴東縣連三坡路段翻覆。張祚瓊和丈夫聽說后,迅速趕往施救。到現場后,看到3名司乘人員只受了皮外傷,隨即把他們接到家里,由丈夫為他們清潔傷口,張祚瓊為他們做可口飯菜。直到當天深夜,吊車將出事貨車扶正,司乘人員出發后,張祚瓊和丈夫才回家休息。臨行前,貨車司機一定要給飯前和工時費,張祚瓊婉言拒絕了。
一次,一輛河南籍大貨車,滿載貨物行至綠蔥坡時,遭遇傾盆大雨。突然,貨車出故障失去控制,快速向后滑行。車重、坡陡、路滑,汽車下滑速度越來越快,眼看一場車毀人亡的惡性交通事故就要發生,在千鈞一發之際,正在一旁清理邊溝的張祚瓊見狀,立即搬起一塊大石頭,箭一般撲向迎面而來的大貨車,她用盡全身力氣將石頭死死地塞到車后輪。貨車咯吱一聲,原地跳了兩下停住了,而張祚瓊卻摔倒在地。
清理路障是張祚瓊的工作,但服務乘客卻是她自加的任務。2013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大約凌晨2點多鐘,大雪壓斷路旁的行道樹,阻礙了車輛通行。得知消息后,張祚瓊迅速起床趕到現場,“安排”丈夫生火爐、燒開水,接乘客到家取暖。每年他們都會遇到類似的事不下六七次,無論什么情況,他們都義務服務。
張祚瓊出生、成長在巴東縣城,家中四姊妹排行老幺,是家里的“公主”。1985年,在人生彌漫憧憬的花季,從恩施交通學校畢業的她,分配到原茶店子道班工作。面對簡陋的道班房、塵土飛揚的公路,她的夢想一下飛到了遙遠的天際,她傷心地哭了一夜,默默地將花裙子壓到箱底,決心在鄉野、在公路上綻放青春和夢想。
道班領導為了照顧她,讓她做炊事員。可這個活并不輕松,每天得到4公里外的地方擔水。因為力氣小,挑水常被路途上的樹枝或路旁巖石掛撞到。盡管心里委屈、全身疼痛,她仍得堅持往返擔水。
兩年后,她正式成了一名養護工人。“養護碎石路,看起來是力氣活沒有技術含量,但光憑力氣是養護不好的。”張祚瓊說,“砂子、泥土的比例、鋪撒的均勻程度都是必須掌握的技巧,否則車輛路過,砂石全飛,心血化為烏有。”
沒有力氣,端半撮箕;沒有經驗,向同事學、書本學,在現場操作。張祚瓊開始養路時,最常用的搬運工具就是撮箕,直到她工作四五年后,手推車才在工地上使用。許多時候,為了找到質量、含水量適宜的泥土,往往要到半公里以外的地方采土,然后拌勻碎石一撮箕一撮箕地端撒到路面。
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為官清廉”極受世人贊譽和推崇。記載先賢“為官清廉”嘉言懿行的古籍可謂汗牛充棟,而我頗為激賞北宋蘇軾的“廉為官程”一說。
張祚瓊和碎石路相伴十年。在她的養路歷程中,養碎石路是最為艱辛的,那時無論什么活幾乎全是手工,沒有現代機械。沒有“忙季”“淡季”之分,月月是忙季,天天有做不完的活。無論酷暑還是嚴寒,養路之余就用小鐵錘砸出一顆一顆的鋪路石。特別是在寒風肆虐、冰封萬里的冬季,因為砸石子,她的手變得像古樹皮一般,甚至裂出鮮紅滲血的口子,但凌晨雪地上撒防滑鹽的工作耽誤不得,只能咬牙,仍憑鹽粒“撕咬”傷口。
手腳起泡了,長繭了,粗壯了。曾經嬌小可愛的面容“面目全非”。張祚瓊隱隱傷感,但看到道路愈發平整,聽到乘客的贊美,張祚瓊覺得值,覺得有成就感。
如果把張祚瓊僅僅當做只會養碎石路的“土”養路工,那就錯了。1995年至2002年間,巴東有了柏油路后,張祚瓊成了柏油路的養護高手。“柏油路補坑槽有嚴格的程序,劃線、切縫、清殘渣、吹灰、鋪攤等工序一道都不能少,否則補的坑槽就達不到技術標準。”張祚瓊對柏油路養護技術如數家珍,“鋪油的時候,柏油料的溫度要在160度以上,趁剛‘出鍋’時迅速操作,才能鋪出合適的厚度和平整度。雖然溫度‘烤人’,但路面漂亮了,牢實了,心里也舒坦了。”
“柏油路怕水,特別怕汽油、柴油。”張祚瓊滔滔不絕,“汽柴油對油路有分解、腐蝕性,是行車安全隱患。”張祚瓊愛護油路勝過愛護自己的臉。2013年秋天,連三坡路段因為車輛追尾灑了許多油污。已是晚上八九點,張祚瓊仍迅速帶上干凈抹布、洗潔精,挑上水趕到現場,及時清除了油污。
從2003年開始,張祚瓊養的路成了水泥路。但養護里程增加到了當初的4倍。“養護水泥路同樣是有技術含量的。比如每年要清理一次路縫,然后用柏油灌縫。灌縫前必須清理干凈雜質,吹干水分,用160度高溫的柏油灌注。如果縫中有水分,高溫柏油就會飛濺,濺到臉上就破相了。”張祚瓊說。
張祚瓊是恩施州公路系統“十佳養護標兵”之一,是這個行業的標桿。在她思想的天平上,事業砝碼遠比個人砝碼的份量重得多。“只要干一天養路工,就要保一天暢通”,這是張祚瓊常說的話。
2009年夏季的一天,持續大暴雨。清早,她冒雨上路巡查時發現一個涵洞被洪水沖來的渣石堵塞,水浸過了公路,她冒著危險從涵洞的出水口鉆進去清淤。當渣石快清除掉時,涵洞的洪水連同泥石向她迎面沖來,致使她腰部受傷。被送到醫院讓醫生開了外傷藥后,第二天又上路搶修水毀路段。
常年超負荷勞作,她患上了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2011年5月,經醫生檢查診斷后,要求她做3個療程的理療。別說3個療程,就是3天她也離不開她鐘愛的路。2013年4月體檢時,張祚瓊被查出患有乳腺瘤,手術出院第4天,她不顧丈夫勸阻,執意上路清掃,傷口出血才不得不停下工作。張祚瓊的同事說,張祚瓊平常從不為私事請假。
清掃、巡邏、清障、保潔、除草、清水溝、疏涵洞、搶水毀,張祚瓊一年四季重復地工作。29個春秋,她把青春、生命連同忠誠與公路緊緊聯系在一起,用心血鋪筑坦途,用汗水甚至生命護衛國脈。
湖北省民宗委、民政廳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關于進一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意見》和國家民委、民政部《關于加強新形勢下社區民族工作的意見》要求,進一步推動湖北省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上臺階、上水平,2014年12月28日,湖北省民宗委、民政廳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的重要平臺。深入開展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是做好新形勢下社區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有利于黨的民族工作政策在社區貫徹落實,有利于服務社區各族群眾,促進社區民族團結,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激活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單位和各族群眾參與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積極性和活力,最廣泛凝聚參與社區民族工作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社區民族關系的和諧因素,推動和諧社區建設。
《意見》明確開展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總體要求、組織領導和主要任務,要求各級民宗、民政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把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作為一項重要職責,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社區民族工作隊伍建設,在堅持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鼓勵和支持社會廣泛參與,發揮社區少數民族聯誼組織作用,組建民族工作社工和少數民族志愿者隊伍,形成“社區、社工、社團”的三社聯動機制,在民族工作領域實現政社合作、政社互動、政社促進,推動新常態下的社區少數民族服務管理體系建設;要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廣泛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努力形成上下聯動、共同推進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工作格局,堅持把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宣傳作為經常性工作,加強對創建活動典型和創建工作的宣傳,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
(巢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