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燦
摘 要 新型農業主體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補充,主要選取了鹽邊縣農業產業發展的“領頭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對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等進行調查,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 新型農業主體;發展狀況;四川省鹽邊縣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8--02
為了解鹽邊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選取了部分省級和市級農業龍頭企業7家,部分國家級和省級農民專合社、縣級專合社7家進行調查研究。
1 發展現狀
工商部門登記的專合社331家,成員9 648個,出資13.22億元,帶動農戶11 694戶,占農戶總數的29.6%。業務范圍從組織收購、銷售成員的單一經營模式拓展到種植、養殖、技術服務、物資供銷、農產品加工、儲藏和銷售等綜合服務型。
表1 鹽邊縣2014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登記情況
名 稱 個數/個 注冊資本(金)/億元 成員數/人
農民專業合作社 331 13.22 9648
農業企業 122 4.32 -
家庭農場 65 1.48 65
鹽邊縣有新型農業企業48家,其中省級5家、市級26家。據攀枝花市農業企業家聯合會公布數據:2013年全市農牧業銷售收入前20家鹽邊縣有10家入選,2014年有4家入選。
2 14家調查單位樣本情況
累計總資產60 287萬元,同比增加12 473萬元。其中有11家增收,有3家減少。
實現銷售收入或交易額37 927萬元,同比增加992萬元。其中有10家增收,有1家持平,有3家減少。
實現稅后利潤3 442萬元,減少397萬元。其中有扭虧為盈1家,有盈利12家,有虧損1家。
累計負債14 100萬元,減少196萬元。其中有3家負債增加,有11家負債減少。
自建基地4 139.33 hm2,最大2 666.67 hm2,最小3.33 hm2;訂單基地11 758.73 hm2,最大5 666.67 hm2,最小5.07 hm2。
帶動農戶86 499戶,增加1 958戶,帶動性最好的達36 241戶。
促進農民增收4 227元,增加600元。增量最大3 000元,最小53元;增幅最大291元,最小121元。
2013年有9家單位融資10 796萬元,2014年有8家單位融資10 690萬元,2年融資最多的達7 380萬元,最少的僅40萬元。
有5家單位實施項目總投資1 879萬元,其中財政補助581萬元??偼顿Y同比減少3 276萬元,財政投資同比減少485萬元。
3 存在問題
雖然鹽邊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態勢良好,但在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存在著許多薄弱環節,制約著農民專合社、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
3.1 帶動農戶不強
一是帶動農戶比例偏低。初步統計結果表明,2014年專合社、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戶數86 499戶,全縣實有農戶數50 180戶,如果將農戶兼業和龍頭企業兼業等相關因素納入帶動農戶推算,實際帶動比例與所輻射鄉(鎮)農戶數的比例并不高。二是帶動農戶增長比率乏力。2014年較2013年相比較,調查單位總體帶動農戶1 958戶,同比增長率2.32%。如果考慮不同產業在同一地區發展,個別單位帶動農戶數可能出現負增長現象[1-2]。三是專合社帶動農戶水平低于全省水平。2013年,四川省農民合作社入社成員和帶動農戶占全省農戶總數的39%。此次調查對象入社成員和帶動農戶占注冊所在鄉鎮農戶總數的22.94%,只有全省帶動比例的58.82%。
3.2 市場波動影響利益聯連
調查對象只是從事農產品銷售與初級加工,當調查對象市場銷路不暢時,與農戶訂單違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農戶增收下降利益受損,二者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如益民鄉龍騰四海也受市場低迷,生豬存欄增加,資金周轉困難。
3.3 融資困難
調查對象由于受經營模式而無相關資產權屬證,缺乏合格的抵押品和有效的擔保機制,無法進行規范的信用評估和評級授信,資金短缺仍然是制約其發展壯大邁不過的坎。調查對象2013年融資10 796萬元,2014年融資10 690萬元,減少106萬元。2013年資產負債率27.53%,2014年資產負債率21.41%,減少6.12%。融資不但沒有隨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著資產負債率的減少而增加,反而隨著資產負債率的減少而減少,融資難度進一步加大。
3.4 農產品品牌創建舉步維艱
農產品牌建設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但渠道建設、高昂的傳播費用等因素,使各方塑造品牌時有心無力。隨著“互聯網+”農產品食品網購的逐漸普及,鹽邊縣的芒果、枇杷等網銷取得了一些成績,并在一定范圍內得到認可,但國際知名度還有待提高。
4 發展建議
4.1 促進規范運行,建立發展基金
開展好縣級示范社建設、評定、名錄庫建設工作,實施專合社動態監測機制。增強雙方契約觀念,提高訂單農業的履約率,促進農戶增收,帶動農戶發展??h財政設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基金,主要補助與農戶利益聯連緊密,帶動農戶面大、增收效果明顯的新型經營主體。
4.2 完善投融資模式,規范財政投入機制
有序推進各項登記確權頒證工作,為融資貸款提供抵押。鼓勵專合社、農業龍頭企業積極申報各級財政涉農項目,提高財政支農效率的改革方向。縣級政府可組建農業投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為符合產業政策的中小農業企業提供多品種、各階段、全方位的擔保服務。
4.3 探索組建電商企業,做好品牌申報推介
加強本地農產品外宣力度,整合縣內各種經銷商家銷售平臺組建區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加強商標注冊指導服務,鼓勵有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等的申報認證。
參考文獻
[1]李銅山,劉清娟.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研究評述[J].中州學刊,2013(3).
[2]阮慶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農增收[J].農家致富,2013(5).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