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吉
摘 要 我國作為世界茶葉的發源地,是全球茶葉生產大國,但在國內茶葉以分散型經營為主,缺乏標準化種植管理,導致我國茶葉資源優勢得不到有效發揮,并且在茶葉產品質量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制約國內茶葉產業化發展進程。基于此,在介紹我國茶葉種植管理現狀的基礎上,對茶葉標準化種植管理必要性進行了闡述,著重分析茶葉標準化種植管理體系建設對策。
關鍵詞 茶葉;標準化種植;產業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S571.1;F326.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8--02
我國作為茶葉種植的發源地,其在國內經濟作物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已成為國內對外貿易中重要的進出口貨物。我國茶葉種植面積廣、種植分布分散,且茶葉產品質量良莠不齊。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種植環境影響和種植管理影響,其茶葉種植管理中因缺乏科學、合理、有效的標準化管理,導致茶葉產品質量偏低,對于國內茶葉產業化發展具有極為不利影響。因此,加強茶葉標準化種植管理,提升茶葉產品質量,已成為當前茶葉種植產業領域關注的焦點問題。
1 我國茶葉種植現狀
我國擁有得天獨厚的適宜茶樹生長的自然條件、豐富的茶樹種質資源及先進的茶樹種植技術,使國內茶葉在經濟作物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1]。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使茶葉種植由傳統的高產優質化向著生態化、健康化發展,并逐步再向種植標準化管理模式發展。基于此,國家和社會在茶葉種植標準化制定方面投入較大力量,相繼公布了“無公害茶葉NY5017-NY5020”和“有機茶NY5196-NY5199”標準,為國內茶葉標準化種植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盡管如此,國內薄弱的茶葉種植基礎現狀仍未發生顯著改變,在茶葉標準化種植管理中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有:首先,單位面積茶葉總產量仍處于較低的水平,無法滿足茶葉高產化要求;其次,在茶園茶種整體中,無性系良種茶葉所占比例偏低,無法滿足茶葉優質化要求;再次,在茶葉種植過程中,針對相關標準化示范推廣力度不足,導致茶葉生產管理仍呈現出粗放式模式,影響茶葉種植標準化發展;最后,國內茶葉種植經營方式仍以散戶模式為主,并呈現出“小本經營,遍地開花”局面,造成了茶葉種植組織管理程度普遍偏低,極大地限制了國內茶葉標準化種植發展。
受此影響,國內茶葉產品質量也存在著一系列問題。例如,部分茶葉產品感官品質不合格,少數茶葉產品中鉛含量嚴重超標,個別茶葉產品中存在著農藥殘留嚴重超標等問題。可見,加強茶葉種植標準化管理,對于規范茶葉種植模式,提升茶葉產品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2 茶葉標準化種植管理必要性分析
實施茶葉標準化種植管理,對于茶葉產品質量提升和茶葉產業健康、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表現有以下幾點[2]。
一是實施茶葉標準化種植管理,科學規范茶葉種植流程,有效保障了茶葉種植方式的合理性,對于茶葉種植水平和種植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隨著茶葉進出口市場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加,在激烈企業競爭中獲取更多市場份額的重要保障措施就是提高茶葉產品質量,這對于增強我國茶葉國際市場競爭力具有積極作用,是保證我國茶葉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根本基礎。
二是受茶葉種植區域地理位置、氣候、交通條件等影響,茶葉種植區域多數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這對于茶農綜合素質水平和茶葉生產技術的提升具有較大的局限性。通過實施茶葉標準化種植管理,建設和完善標準化茶葉種植基地,不斷引進先進的茶葉種植技術,吸引更多的茶農參與到茶葉標準化種植管理之中,可有效提升茶農綜合素質水平,增加茶農的經濟收入,對于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總之,茶葉標準化種植管理辦法的制定與實施,既是不斷提升茶葉品種質量,增強茶葉市場競爭力和保障茶葉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又是提升茶農綜合素質水平,提高茶葉種植技術和增加茶農經濟收入的關鍵決定因素。因此,應建立健全茶葉標準化種植基地,完善茶葉標準化種植管理。
3 茶葉標準化種植管理對策分析
針對國內茶葉種植現狀問題,結合茶葉標準化種植管理必要性,通過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完善茶葉標準化種植管理,具體有以下幾點[3]。
首先,根據國內茶葉種植區域資源,通過制定和實施科學合理的茶葉種植基地建設規劃,發揮區域優勢,提升茶葉標準化種植管理水平。準確把握茶葉種植區域資源優勢,即“特”和“優”,其中“特”指的是區域茶葉產品質量與茶葉文化特色等,而“優”指的是茶葉種植區域內生態環境質量、茶葉品種質量以及茶農勞動力質量等優勢。逐步轉變分散式茶葉種植模式,發展茶葉種植規模化模式,并依據“無公害茶葉NY5017-NY5020”和“有機茶NY5196-NY5199”相關標準。一方面,做好茶葉種植區域內生態環境、水質質量以及土壤有害物檢測等;另一方面,對茶葉生產基地建設近期調研和論證,保證茶葉種植基地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時,盡量選擇茶農勞動力密集型區域作為茶葉種植基地,降低茶葉種植企業成本費用,解決當地茶農就業問題,增加當地農民收入。
其次,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養生保健理念日益得到社會和公眾的廣泛關注。茶葉產品作為一種重要的養生保健品,其中的“有機茶”“無公害茶”等廣受人們的歡迎。這就要求茶葉種植向著標準更高的生態茶園發展,在茶葉種植過程中,一方面加強周邊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保持茶園生物的多樣性發展,預防和控制茶葉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的發生,不斷優化茶葉種植基地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為適應當前社會機械化生產發展需求和應對農村勞動力不斷向城市涌入所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茶葉種植基地應加強生產機械化發展,這既有利于茶葉種植質量與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茶葉產品生產成本的降低,對于增強茶葉產品市場競爭力具有積極作用。
第三,為加強茶葉產品質量安全保證,在茶葉種植基地實施標準化管理勢在必行。對于茶葉標準化種植基地的建設來說,以茶葉基礎設施建設和茶葉生產管理制度建設兩方面為主。具有安全優質茶葉的生產是在茶園環境質量安全和茶葉生產管理標準化基礎上形成的,也是保障茶葉產品質量的根本基礎。建立健全茶葉種植基地標準化管理制度,完善茶葉種植基地標準化管理方法。一方面,對于茶葉種植過程中的茶種耕作、施肥管理、防治病蟲害等,應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增強茶農生產標準化實踐能力,完善茶葉種植環節的標準化生產;另一方面,加強茶葉生產資料投入品質量安全管理,著重對茶葉肥料與農藥使用進行管控,禁止使用不合格肥料和違禁農藥,對于推薦品和禁用品進行公開管理,杜絕禁用品入境、銷售、使用等;此外,完善茶葉產品生產檔案,對于關系到茶葉產品質量安全的生產活動予以記錄,以便為后期問題解決提供參考依據。
4 結語
隨著人們對茶葉產品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應不斷加強茶葉標準化種植管理,通過建立茶葉標準化種植基地,完善茶葉標準化種植管理制度,增強茶農標準化種植技術,提升茶葉產品質量安全,增強茶葉產品市場競爭力水平。
參考文獻
[1]鄭詩科.淺析茶葉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J].農業科學,2014(8):85.
[2]朱仲海.我國茶葉標準化體系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9:12.
[3]徐奕鼎.論茶葉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J].茶葉通報,2007,29(3):119-121.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