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廣 牛吉朋 巴青城 韓曉蓉
摘 要 深松技術是近年來國內大力推廣的保護性耕作方法,能有效改善作物生長環境,提高作物產量。深松和旋耕機的配合使用已經成為了被廣泛使用的耕整方式。通過深松機與旋耕機單獨作業和深松旋耕聯合作業機作業實驗對比,分析兩種方法的優缺點。
關鍵詞 深松;旋耕;聯合整地;農業機械;比較分析
中圖分類號:S22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8--02
深松技術是近年來國內大力推廣的保護性耕作方法。該耕作方法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層,改善土壤的層粒結構和滲水、透氣性能,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長發育,并能蓄水保墑[1]。目前,深松和旋耕機的配合使用已經成為了被廣泛采用的耕整方式。
深松和旋耕機的配合使用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深松機與旋耕機單獨作業,一般先深松再旋耕;二是深松機和旋耕機組合配置即深松旋耕聯合作業,一次完成深松和旋耕作業。這兩種耕整方式各有其優缺點,選擇更適合當地環境的耕整方式有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2]。
以一拖(洛陽)中成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1S-250型深松機、1GQQN250GG型旋耕機和1GZN250型深松旋耕聯合作業機為例,通過2014年8月在洛陽市郊農田的實驗結果來比較分析以上兩種方式的優缺點。
1 機具性能參數的簡單介紹
1S-250型深松機是配有5個可調節深松深度的深松鏟,每個深松鏟寬70 mm,分兩排采用“前2后3”的梯形布局排列。主要設計參數見表1。
表1 1S-250型深松機主要設計參數
工作幅寬 配套動力 深松鏟數 深松深度 前進速度
250 cm 66.2~88.2 kW 5 30~45 cm 2~4 km/h
1GQQN250GG型旋耕機配有66把ⅠT245型旋耕刀(左右各33把),主要設計參數見表2。
表2 1GQQN250GG型旋耕機主要設計參數
工作幅寬 配套動力 旋耕刀數 耕深 前進速度
250 cm 66.2~80.9 kW 66 12~16 cm 2~5 km/h
1GZN250型深松旋耕聯合作業機深松部分也是配有5深松鏟,排列方式與1S-250型深松機相同,每個深松鏟寬40 mm。旋耕部分的旋耕刀數與1GQQN250GG型旋耕機相同。主要設計參數見表3。
2 實驗環境
實驗當天對試驗田環境參數測量見表4。
表4 試驗田環境參數
序 號 項目 測定結果
1 試驗地(長×寬) 100 m×80 m
2 試驗地情況 前茬作物 留茬高度 耕前植被
玉米 12.8 cm 雜草
3 輪作和耕作情況 前2~3 a內輪作情況 耕作情況
玉米、小麥 深松、旋耕
4 耕前植被/g 434.8
5 土壤 類型 壤土
絕對含水率% 18.6
堅實度/kPa 802.1
3 實驗過程
3.1 實驗目的
測量使用深松機與旋耕機分別單獨作業后的耕整效果。測量使用深松聯合作業機作業后的耕整效果。通過深松和旋耕兩方面的耕整效果、消耗成本等方面的對比分析比較兩種作業方式的優缺點。
3.2 實驗方案
3.2.1 配套動力的選擇
3種機具都按標定配套動力最小值選擇拖拉機,深松機選用東方紅LX904拖拉機,旋耕機選用東方紅LX904拖拉機,深松旋耕聯合作業機選用東方紅LX1104拖拉機。
3.2.2 測區的選擇
在試驗田中選取6個無坡度測區,每個測區長30 m并留適當的穩定區。
3.2.3 拖拉機前進速度的選取
LX904拖拉機按低Ⅱ檔行進(額定速度2.5 km/h),LX954拖拉機按低Ⅰ檔行進(額定速度2.17 km/h),LX1104拖拉機按低Ⅰ檔行進(額定速度2.34 km/h)。
3.2.4 實驗內容
實驗內容分3個步驟:第一,使用1S-250型深松機作業,調至理論深松深度30 cm,然后使用1GQQN250GG型旋耕機在同一測區內作業。按相同的方法在其他測區內再重復作業兩個行程,標記為測區1、2、3;第二,使用1GZN250型深松旋耕聯合作業機在另外3個測區內分別作業,標記為測區3、4、5;第三,每個測區內各選50個點測量各項數據,然后每個測區求平均值,最后再求總出的平均值。
4 實驗結果及分析
4.1 實驗結果
測區1、2、3測量結果見表5。表6 測區3、4、5測量結果見表6。
表5 測區1、2、3測量結果
測區1
平均值 測區2
平均值 測區3
平均值 總平均值
旋耕深度/cm 13.7 14.6 14.1 14.1
土地平整度 1.3 1.5 1.3 1.4
深松深度/cm 31.7 32.2 32.7 32.2
深松 “溝寬”/cm 7.3 7.4 7.4. 7.4
表6 測區3、4、5測量結果
測區3
平均值 測區4
平均值 測區5
平均值 總平均值
旋耕深度/cm 14.2 13.7 15.7 14.5
土地平整度 1.1 1.4 1.3 1.3
深松深度/cm 26.5 30.9 28.4 28.6
深松 “溝寬”/cm 4.9 5.1 4.4 4.8
4.2 數據分析
1)兩種耕整方式耕深的總平均值都在設計值的范圍之內,但是前者的耕深穩定性優于后者。 2)兩種耕整方式耕后土地平整度相差不大。3)兩者深松深度都接近于理論調整值。前者深松深度略大于理論調整值,分析是由于耕后地表未壓實有浮土導致的。后者深松深度略小于理論調整值,深松深度穩定性較前者差,分析是由于整機布局旋耕部分的重量明顯比深松框架重,造成在工作過程中前面的深松框架被輕微抬起,不過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可以通過調整拖拉機上拉桿和機具的限深輪來彌補。4)前者深松,“溝寬”與設計值相差不大。后者深松,“溝寬”與設計值相差比前者大,穩定性也不如前者好。分析:一方面,由于前者深松鏟和深松鏟柄較寬,深松部件剛性好,后者深松鏟和深松鏟柄較窄,深松部件剛性較差;另一方面,由于后者作業時深松部分和旋耕部分相互影響導致穩定性不如前者好。
5 結論
一是使用深松機與旋耕機單獨作業和使用深松旋耕聯合作業機相比較,兩者的耕整質量相差不大,前者的穩定性比后者略好。二是使用深松旋耕聯合作業機可以減少整地作業程序,有利于搶農時。同時,提高拖拉機功率利用率,節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三是深松旋耕聯合作業機是深松機和旋耕機組合配置同時作業,這就需要更大馬力的拖拉機與之相配套。深松部分和旋耕部分同時作業,兩者必然存在相互影響,這就造成了機具的調整較為復雜。
參考文獻
[1]田耘,趙亞祥.旋耕深松聯合作業機性能研究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4(1).
[2]高鳳鈴,趙偉,張文春.新型深松旋耕組合作業機的改進設計[J].農機化研究,2007(10).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