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靜 鄭彬彬 馬紅等


[摘要] 目的 研究多媒體健康宣教對先天性心臟病嬰幼患兒術后護理的影響。 方法 將120例先天性心臟病嬰幼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56例和觀察組64例。對照組由護士進行常規的術后口頭宣教,觀察組讓家屬觀看制作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術后護理”宣教視頻短片,兩組患兒在宣教后進行相應的護理。比較兩組測試評分和患兒術后護理并發癥的發生率。 結果 兩組家屬宣教后測試比較,觀察組的宣教后測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護理并發癥明顯減少(P<0.01)。 結論 多媒體健康教育宣教效果顯著,明顯提高了健康宣教的效果,從而提高了先天性心臟病嬰幼患兒術后的護理質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 多媒體宣教;先天性心臟病;護理
[中圖分類號] R193;R65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21-012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ultimedia education on congential heart disease children of nursing. Methods All 12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56 cases) and the multimedial group (64 cases) randomhy. In the multimedial group, nursing for postoperative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disease CD was used for guidanc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uided by traditional oral health guidance, the appropriat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for all cases after guidance. The test score and the nursing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est score of multimedi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guidance(P<0.01), the nursing complications of mulitimedi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guidance(P<0.01). Conclusion Multimedia health edu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education effect,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Multimedia;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Nursing
我國每年約有15 萬例先天性心臟病新生兒出生,發病率約為0.4%~1.2%,其中1/3 屬于重癥或復雜型先天性心臟病[1]。復雜型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患兒因術中創傷、心臟腫脹,術后極易出現心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后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術后97%以上的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不全。近年來,由于嬰幼兒心胸外科手術增多[2],因此術后護理難度增大,護理任務加重。因而在普通病房,家屬的護理配合非常重要,尤其是有效地接受患兒術后護理知識的健康宣教。合理有效的健康宣教及護理對改善先心患兒的心臟功能以及術后生活質量有著重要意義。日常模式的術后護理宣教以口頭宣教為主,家屬很難牢記宣教內容。為了讓家屬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我院現改用多媒體宣教的方法,可明顯提高先心患兒術后的宣教效果,提高護理質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科室住院的先心患兒120例,全部均經體檢、心電圖、X線影像、超聲心動圖確診,心胸比率0.46~0.85。男72例,女48例。年齡3 d~3歲,平均(1.9±0.8)歲。體重2.7~17.5 kg,平均(8.1±2.6)kg。其中簡單心臟畸型28例,復雜畸形92例,父母為外地務工人員104例,溫州地區人16例;父母文化程度高中以上4例,中學32例,小學76例,文盲8例。隨機將患兒分為對照組56例,觀察組64例。兩組間性別比例、心臟畸型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收集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后宣教內容,首先是各管道的注意要點,如胃管、頸內深靜脈置管、縱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導尿管、微泵管道、心電監護儀導線等;其次是先心患兒術后的喂養(包括進食如牛奶的量、頻率,患兒的體位,如何防嗆咳、窒息等);再次是患兒術后皮膚清潔方法、傷口感染的預防、肛周皮膚的護理、哭吵對心臟功能的影響、孩子發熱的處理方法、監測大小便的意義、監護儀報警的意義等。將上述內容實地操作演示,通過專業人員的攝影、剪輯、配音,制成《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后的護理》視頻,在心胸外科重癥監護室(即ICU)家屬等候區域,墻上配置電視機一臺,供播放視頻。之后將患者家屬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兒家屬進行常規口頭宣教;觀察組患兒家屬用視頻宣教片進行宣教,安排在手術次日下午14:00~15:00,由3名善于交流的高年資護士輪流組織患者家屬共同參與,用視頻課件進行講解示范,讓家屬現場互動學習、討論。最后對被宣教者進行宣教后實地考核,讓其回答先心病患兒術后的注意事項,共20個知識點,每點5分,考核家長掌握的程度并給予評分,并觀察兩組患兒術后護理并發癥的發生率。考核內容主要參考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郭加強主編的《心臟外科護理學》。
1.3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成組設計的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為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家長宣教前后掌握知識點測試得分比較
見表1。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家長宣教后提高的平均分有顯著性差異(P<0.01)。
2.2 兩組患兒家長宣教后護理并發癥比較
見表2。對照組頸內深靜脈脫管3例,頸內深靜脈穿刺點感染2例,胃管被抓脫3例,縱隔引流管道扭曲不暢4例,吃奶窒息1例,肛周皮膚破損4例,護理并發癥共17例;觀察組頸內深靜脈脫管1例,頸內深靜脈穿刺點感染0例,胃管被抓脫0例,縱隔引流管道扭曲不暢1例,肛周皮膚破損1例,護理并發癥共3例。
3 討論
有研究表明,多媒體健康教育具有標準、動態、形象的特點,是信息傳播、反饋最直觀、最有力的支持形式[3]。多媒體能激發患者及家屬的興趣感,變被動教育為主動學習[4]。視頻宣教定時播放增強了患者的遵醫行為[5]。對于多媒體而言,患兒家屬對口頭宣教的學習容易出現枯燥情緒,在這樣不良情緒的影響下,其學習的效率和學習的熱情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導致按照以往傳統的口頭健康宣教的效果難以提高。而在健康教育過程中將多媒體健康教育引入其中可以顯著地改善這一現象[6]。本文研究發現,視頻宣教以聲音圖像為主,具有傳播迅速及時、可反復等特點,所以被宣教者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老少皆宜,易于接受,記得牢固,使健康教育的覆蓋率達到100%[7]。有研究發現,健康宣教的效果因護理人員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患者的理解能力、記憶力的差別而有差異[8],而多媒體健康教育將宣教內容制成幻燈片,內容形象、形式新穎、圖文并茂、影音同步,使健康教育集視、聽、教、學于一體,患者受到全方位的感受和刺激,保證了每次宣教內容的完整、全面、連貫、統一,提高了患者的學習效率和效果[9,10]。
本研究顯示,多媒體健康教育使得整個健康宣教更加生動,患兒家屬通過屏幕可以更加清晰地觀察到整個護理的過程和每個具體的細節。同時,通過反復的觀察,針對不熟悉的護理過程和環節可以多次鞏固。通過觀看視頻短片后,由表1顯示,視頻宣教后的家長掌握知識點測試得分明顯提高,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家長宣教后提高的平均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家屬更加意識到先心病患兒術后護理及家屬配合的重要性,家屬之間會互相提醒,尤其更換了陪護,能積極詳細地向醫護人員反映患兒病情,使得我們盡早發現患兒病情變化,爭得搶救治療的機會,同時避免了安全隱患,減少了醫療糾紛。由表2顯示,觀察組應用多媒體宣教后護理并發癥減少,與對照組比較,兩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護理質量明顯提高。據報道,健康教育質量影響患者健康狀態,這些指標包括不良事件發生率[11]。視頻宣教激發了家屬對先心患兒術后護理的熱情,不僅提高家屬的護理質量,對于整個教學過程的滿意度情況也在無形當中得到了有效改善[12-14]。
本研究還發現,我院先心患兒年齡小,其中嬰幼兒病患數占總比70%以上。患兒從ICU轉回普通病房時,病情較重,需要多路置管維持心功能,作為臨床護士,必須管理好這些管道,使其各置其位,各司其責。護理工作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患兒的疾病轉歸,如果在護理過程出現不恰當,可對患兒預后造成嚴重影響,甚至死亡[15]。護士完成床頭病情交接后,緊接著跟家屬進行口頭宣教,家屬心理壓力較大,很難在短暫的時間內接受護士所告知的注意事項。溫州外來務工人員較多,據統計,在我院就診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80%以上來自于外來務工者家庭,患兒家屬文化程度低(小學和中學為主),對術后短時間的口頭宣教內容難以接受。而患兒在重癥監護室期間,家屬在ICU家屬等待區域焦急萬分。視頻宣教地點選擇在ICU家屬等候區,家屬有充分的時間觀看視頻,接受健康教育,學以致用。
健康教育是有計劃、有組織的社會活動。其核心是促進人們健康意識覺醒,改善人們不良生活習慣。正確的健康教育有利術后功能的恢復[16]。健康教育是醫院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有無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系統,將成為衡量醫院發展水平的一個標志[17]。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內容,我們不僅僅要選擇最容易讓家屬接受的宣傳方式,還要及時給予宣傳效果評價,否則我們的宣教可能都是無效的。
綜上所述,多媒體集體健康宣教有利于護患之間的溝通和提高滿意度,集中宣教由護士系統地、有計劃、有目的地講解,并隨時解答患者的疑問,使患者了解手術及有關疾病的康復保健知識,增加手術透明度,維護患者的知情權,使患者感到在醫院受到尊重和重視[18,19],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通過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有利于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建立起積極的治療態度,提高治療的依從性[20]。總之,有效的健康宣教可明顯提高護理質量,所以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任平,張玉俠,顧鶯. 30例復雜型先天性心臟病術后延遲關胸患兒的護理[J]. 護理學報,2012,21(22):60-61.
[2] 徐丹丹,朱小守. 8例嬰兒先天性心臟病術后乳糜胸的護理[J]. 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115-116.
[3] 田梅梅,施雁. 對我國多媒體健康教育項目發展的思考與啟示[J]. 護理研究,2012,26(9A):2385-2387.
[4] 周正衛,李春艷. 多媒體視頻宣教在髖、膝關節置換患者中的應用[J]. 浙江臨床醫學,2014,(6):1015-1016.
[5] 沈秋鳳,莊玲玲,曾純. 視頻宣教在四肢燒傷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12):1458-1459.
[6] 徐靖. PBL 結合多媒體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和體會[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6):423.
[7] 李曉靜,鄭彬彬,李曉璐. 宣教視頻對提高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后口服地高辛依從性的作用[J]. 海峽藥學,2011, 11(23):257-258.
[8] 蔣紅,賈靜,陳毓. “小廣播”在產科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36):4409-4410.
[9] 高曉麗,楊少娜,杜麗成. 多媒體技術在妊娠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5):74-76.
[10] 肖宏,伊蘭,趙甜. 多媒體式健康教育在白內障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 國際眼科雜志,2012,12(7): 1372-1374.
[11] Haines TP,Hill AM,Hill KD,et al. Patient education to prevent falls among older hospital inpatien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Arch Intern Med,2011,171(6):516-524.
[12] 趙淑芳,趙鳳娥,李浪. 多媒體在顯微外科臨床護理教學的應用與效果[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1,17(13):1662-1664.
[13] 鄧燕萍,余玉嬌,邱素英. 應用多媒體對食管癌手術患者呼吸功能訓練效果研究[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 34(1):107-108.
[14] 蘇潔,周曉菊,薛衛斌,等. 多媒體集中式健康教育在心臟外科圍手術期的應用[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 18(4):437-438.
[15] 劉希紅,杭崢,嚴婷. 安全管理在胸外科手術患者管道護理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10,16(8):105-108.
[16] 李春柳,李書強,盧彥輝. 健康教育執行單的設計及在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應用[J]. 河北醫藥,2011,33(3):461-462.
[17] 林亞琴,張菊紅,戴杰. 應用多媒體對腮腺腫瘤患者實施健康宣教的效果評價[J]. 健康教育,2010,48(34):139-140.
[18] 王芹. 多媒體健康教育臨床效果[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16):1965-1966.
[19] 廖洪春,石開發. 多媒體在乳腺癌患者功能鍛煉路徑中的應用[J]. 吉林醫學,2013,34(19):3922-3923.
[20] 張喜文,于昆,張學鋒,等. 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疾病認知及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 中國健康教育,2014, 30(11):980-986.
(收稿日期:201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