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軍 梁俊英
摘要:隨著國內教育事業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在國內中小學普遍運用的社會體驗式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在初中歷史及社會教學當中運用的最為廣泛,它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技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本文將針對國內現階段的初中歷史和社會體驗教學進行初步的探究,并且提出幾點相關意見,以期為有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社會體驗教學;探究
前言
新課改的要求之一就是進行體驗式教學,以此來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以此教學方式能夠極大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此外還可以激發出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使得學生對于本學科的知識掌握較為系統,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都非常深刻。把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導入到初中歷史和社會教學中,能夠有效的提升教學效果及學生的操作能力。因此本文將對初中歷史和社會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進行相關的分析研究。
一、社會體驗式教學的特點分析
(一)體驗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
體驗式教學和以往其他傳統的教學方式的不同點在于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體驗式的教學理念注重于學生自身利用自己的感官來對于所需學習的知識進行體驗學習,之后通過實際動手來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而這種教學模式就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要多動手,如此才可以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促進學習成績得到提高。
(二)體驗式教學注重“體驗”
從體驗教學的字面意思也可以明白,體驗教學注重體驗,因此教師在初中歷史和社會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要以體驗為中心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在以往初中教學中卻忽視了這至關重要的一點,許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給了極少數的機會讓學生進行自我體驗,整個課堂都是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致使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教師必須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注重學生的體驗式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初中歷史社會體驗教學的策略
(一)在史料分析時進行想象體驗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祖先為為后人留下了諸多能夠進行分析及研究的歷史遺跡。而由于時間和經費等因素的限制,現階段的初中生不能夠進行經常性的實地考察,故而讓初中生進行史料分析是其學習和體驗歷史的有效途徑之一。從諸多的歷史古跡當中,初中生能夠對其背后的故事進行思考和想象,在想象中體驗其中的興衰變換的道理及蘊含其中的規律。
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經濟內容這一歷史知識概念時,就會涉及到古代城市的建設,而這種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沒有聯系。教師為了使學生能夠大致真切的理解和體驗古代城市的社會經濟生活,就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其結合教材知識及城市地圖和相關資料,對某個古城的經濟和文化生活發揮出每個學生自己的想象力,盡情的想象體驗。就拿北宋時期的汴京來說,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清明上河圖》把自身當做是旅行者,想象自己穿越回到了北宋的汴京城,去進行考察,再回到現代社會,最后把自己的所有見聞以文字描述的形式寫出來和其他同學進行文字交流。學生通過這種史跡分析和想象體驗的方式,能夠大大的激發出學生對于學習歷史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極大的加深了學生對于所體驗的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程度。
(二)在摸擬歷史情境中體驗角色
初中歷史和社會教學的內容相對現在的初中生來講,其學習的內容和他們的生活經歷及認知上都有很大的差別。初中生都習慣了現實思維忽略了歷史的抽象性,并不能站在歷史事件發生的時代背景進行辯證的分析探究。在對歷史中的人物和事件進行理解和認識時,初中生僅僅是以自身的角度來進行思考,以現代人的思想進行歷史的考量,不以歷史的真實情況為背景進行思考和評判是得不到對歷史真實的體驗的。所以,在歷史和社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走進歷史真實的背景,使得學生獲得歷史的真實體驗。教師可以創設真實的歷史情境來促使學生走進歷史的真實背景中,引導學生體驗其中的角色,可以取得非常好的體驗效果。
例如,教師在教“戊戌變法”這課時,就可以組織學生在熟悉教材和體悟歷史情境后進行體驗角色:假如你是光緒帝,你將做什么?假如你是戊戌六君子,你又將做什么?學生在就這些問題進行討論之后發言,有的說:我要是光緒帝,第一就是把自身的實力擴大,從慈禧太后手中奪回實權。另外一些學生說:我要是戊戌六君子,就不能靠一個手無實權的皇帝,而會謀取武力推翻封建統治,最后落實變法政策。這樣讓學生在角色體驗中自然而然的走入歷史背景中,獲得真實的體驗,教師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手段來為學生模擬歷史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時更加的真實和精彩。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體驗式的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國內教育事業中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初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國內課改推進中普及體驗式教學,能夠有效的喚醒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激發出學生對于學習知識的熱情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歐雪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09):173-174
[2]王春紅.初中歷史探究學習的實踐體會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