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艷榮
摘要:教育的改革對初中英語的教學越來越關注,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是一直關注的問題,新提出的學案導學法在初中的英語教學中具有更深遠的影響。不僅在課堂的教學中效果更好,在學生日后自主學習上也更有幫助。因此文章首先討論了學案導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內涵以及介紹是如何實施的,然后提出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最后對相關作用進行總結。
關鍵詞:學案導學;初中英語
教學方式的改革在初中的課堂上有著顯著的表現,新課改的實施也帶給學生和教師不一樣的體驗和挑戰。傳統的教學已經很難適應如今的教學需求,學案導學法就是在新課改的提出下所出現的教學新方式,它可以使學生掌握屬于自己的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不斷的創新獲得更多知識。
一、學案導學法的內涵
以往的教學方法基本都是灌輸式,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這樣僅僅是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作用而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的問題,師生之間的交流少之又少。而學案導學法是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把學案作為教學的載體,導學作為教學的方法。學案導學法就可以要求學生在老師上課前對做好的學案進行學習了解,有了預習的目標可以能好的找到學習的方向。然而老師可以根據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或者課堂討論,在師生之間的交流中獲得更多的知識。例如在案例中有一個單詞HARD是要求學生提前預習的,在上課時老師可以這樣:Please wait for me. Ok. Its so (hard) to—ok.(做出圍裙很難系的樣子讓學生自行將HARD單詞說出)。在英語教學中,學案導學法合理、恰當的設置問題讓同學自主的學習或者分工合作進行小組交流,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也會得到提高。這中教學方法不僅具有“學與教”的特征,還讓同學養成先自我思考的習慣具有“先學后導”的特征,以往教學中缺少的師生交流,生硬的教學法在學案導學法中沒被取代。
二、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實施學案導學法
(一)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做到充分的課前預習,這樣老師在教學時學生可以更快速的接受知識,并對自學時不理解的地方有更深的記憶。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又與其他的科目有所不同,因為是一門外語,有很多東西都需要提前做足準備。單詞怎么讀是什么意思需要學生掌握,然后才是對課文基本內容的把握。作為老師應該怎么幫助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呢?這就需要老師在學案的設計中需要合理,逐步的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效率等得以提升。
(二)小組合作。
英語的學習不僅僅是會做題目就行,語言方面的教學一定要注重知識的應用,要使學生敢于開口說。在案例中寫明需要訓練的口語包含什么方面,假如今天的內容關于天氣老師可以在案例中寫明practice talking something about wea ther with your partner。讓學生先小組進行交流,可以避免老師與同學交流時學生怯場不敢說的尷尬情況,也可以加強學生的口語能力。在小組討論的環節,并不是老師休息的時間,老師需要在各個小組間聽聽,實時的進行指導。
(三)隨堂檢測。
隨堂檢測是學案導學法的重要內容之一,幫助老師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進行了解,是學生對老師教學內容的一種反饋。老師通過隨堂檢測后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使教學呈現更好的結果。但是隨堂檢測的時間是需要把握的,避免時間浪費或者時間不夠的情況,檢測后的結果要及時公布,便于學生查缺補漏。
(四)課后的鞏固。
課后鞏固通常都是老師為學生布置習題作業,老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作業的題目數量,難度,學生的接受能力等因素。布置的題目太多那么學生會想“這么多作業我們怎么做的完”,由此會產生逆反心理。如果題目太難,對學生對產生一定的打擊,認為努力學習一天沒有什么收獲。案例最后一部分可以設置為習題,針對預習部分來設置這樣環環緊扣內容充分。
三、學案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的作用
(一)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
學案教學法因為有學案這種教學載體,可以更直觀明確的向學生展示老師所要講授的內容,有助于學生的課前預習,對知識點的提前把握。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目標和時間,避免了無效的學習所浪費得時間精力后,學習的效率自然而然的會得到進步。
(二)保存方案,養成良好習慣。
老師編寫好教學方案之后可以將其定制為一本,或者要求學生自行定制,老師定期檢查。成本的教學方案有助于學生在日后的復習,便于二次使用,間接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在學案的編制過程中老師會把學習的重點和難度為學生列出來,這樣就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學習,吸收知識。長期的使用,會讓學生養成預習或者有效的自主學習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三)教學內容得到豐富。
學案教學法進入初中的英語課堂之后,極大的豐富了教學的內容。教學內容得到豐富,上課不再單調,使學生對學習英語更感興趣,讓學生不會覺得學習語言是枯燥無味的。
四、結束語
總體來說,不斷推行的學案教學法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有著顯著的積極作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改變學生學習語言課時中一直存在的“開口難”的問題。它既沒有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沒有進行過分的干預,使學生敢于思考,愿意思考,同時也提高了老師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