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賢
摘要:在新課改的大潮中,“快樂教學”的應用尤為重要。它強調現代教學需要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樂中做,樂中學”的興趣,以人為本,讓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
關鍵詞:“快樂教學”;創設;應用;培養
小學數學是素質教育開展的關鍵學科之一,它不僅能夠讓學生在關數、圖形、統計等基礎數學知識上有一定理解,并且注重對小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和數學應用意識等方面素質的培養,促使其端正數學學習的態度,豐富數學學習的情感,養成“玩中做,做中樂,樂中學”的習慣,讓其多方面的素質都能夠得到全面開發與提升。而快樂學習則主張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探索和研究,它是數學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效途徑。
一、師生互動,營造和諧課堂
教學是由教師和學生雙方基于理性與情感展開動態的人際交流與互動的過程。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與教學效果中建立起了一座橋梁,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讓教學活動開展更為順暢。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不僅要當好教學組織者的角色,還需要當好引導者以及參與者的角色。比如在展開教學活動時,為了激勵學生踴躍舉手發言,我們往往會用“誰愿意說說......”、 “請你談談......”等具有商量口吻的語句來與學生展開交流,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容易接受老師的激勵。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師生關系顯得更為平等和融洽,也能夠維持更長的時間,并且在教學活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師對于每一名學生都要一視同仁,要對他們施以關懷、尊重、信任與理解,真真正正與學生交朋友,讓這種民主的師生關系成為一種友好的合作關系,以便能夠讓師生展開無障礙的交流和溝通,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氛圍。美國杰出的心理學家羅杰斯曾說過:“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事實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只有在這樣一種氛圍內,學生才能有更強烈的求知欲,調動學習的積極熱情,不斷提升課堂的效率。
二、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興趣
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創設幽默、搞笑的問題情境,能夠讓學生養成問題意識,指引學生養成積極思考和敢于質疑的習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等教學方式能夠讓枯燥抽象的數字、符號、概念以及公式變得更生動,學生也能有更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從而讓學生全心全意投入到學習當中去。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質數和合數”這一課本內容時,便可以以學生的座位號為基準創設游戲情景。上課開始之前,學生便從自己熟悉的座位號來復習“能被2.3.5整除的數”、“奇數和偶數”等有關知識點,在這個基礎上展開知識遷移便能夠引導學生進入到“質數和合數”的學習。在這一環節當中,能夠引導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三、以快樂教學為基礎,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
快樂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學生接受和理解數學知識的程度,無論學生處于哪個教育階段,教材都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輔助材料,教師的教學計劃以及課堂上所講解的內容也都以教材為核心和參照,小學數學教育中開展快樂教學時同樣也不例外。在新課程教育的大背景之下,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教材仍然應該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之前,老師應該首先深入研讀教材內容,做到對教材內容的全面把握,然后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日常學習習慣,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計劃,幫助小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除此之外,老師應該不能只關注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應該在講課的過程中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
四、通過快樂教學的開展,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直以來,在小學數學教育實踐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都是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數學這種相對較難的學科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影響后續教學的順利進行和快樂教學的順利開展[2]。因此,針對這一問題,老師應該及時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時也相對枯燥,但是絕大多數的數學知識又與生活密切相關。
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利用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這一特點,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幫助小學生更好的認識和理解。具體來說,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在講解一個全新的數學知識點的過程中,可以首先利用一個或者幾個生活中的常見例子來引出將要講解的內容,并且在講課過程中注重與現實生活的關系,不斷聯系生活實際,使日常生活與教學內容融為一體,這樣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不會覺得枯燥和乏味。
五、創新快樂教學模式,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傳統教育觀念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轉變,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也逐漸提上教育日程。在開展快樂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而當前的教育體系下,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方面卻存在一定問題。在傳統的小學教育過程中,老師一般只關注學生應試成績的提升,認為只要學生的考試成績理想了,相應的知識也就掌握了,這樣的教學模式存在較多弊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掌握相應的知識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學習能力才是學生培養的目標和關鍵,也是開展快樂教學的基礎。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學大綱也不止一次的強調,要將小學生的智力培養和學習能力培養貫穿在小學教育的始終,讓小學生真正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在新課程背景下,老師應該對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如果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了,數學成績自然就會提高,而且對于小學生以后的深入學習也將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趙彩霞.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實現快樂教學[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4(3):372
[2]米國峰. 談談小學數學的快樂教學[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3(1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