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偉
摘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若將歷史故事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勢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本文主要圍繞初中歷史教學,就歷史故事在其中的應用進行探析。
關鍵詞:歷史故事;初中歷史;應用
前言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一些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將教材中的知識點一股腦的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這就使得課堂變得非常的枯燥范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歷史故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將一些沉悶的歷史事件形象生動的呈現到學生的眼前,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故此,對歷史故事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歷史故事在教學中的主要作用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歷史教學中,教師更習慣于運用傳統的板書式教學法,將教材中的重點內容板書到黑板上,然后再圍繞這些內容進行講述,并讓學生將這些內容記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這樣一來,就使得課堂的氣氛變得非常的沉悶,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生,則會使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得不到提升。然而,如果教師將歷史故事引入到教學之中,通過一些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就能夠吸引學生的關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歷史學科中,有許多的知識內容較為復雜抽象,各種歷史事件的關聯,歷史人物之間的關系等,都很容易造成混淆。但是,如果教師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就能夠將一個歷史事件直觀清晰的呈現到學生面前,使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發生背景以及經過等有所了解。例如,在“秦王掃六合”的教學中,如果教師僅僅根據教材來進行教學,那么對于其中的一些知識點,學生很難去進行理解,但是若教師講述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故事,那么原先復雜的知識內容就會變得更加的簡單,從而有助于學生的理解。
二、歷史故事應用的主要原則
(一)具有針對性
在歷史教學開展之前,教師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要根據教材的內容來選擇相應的故事,不能夠使故事脫離教材內容。此外,教師還需要保證自己所選擇的故事有著深刻的內涵,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圍繞新文化運動歷史事件進行講述時,教師可以講述陳獨秀強行剪掉留學監督姚煜辮子的這一故事,然后對學生講述該舉動對陳獨秀的意義,這一舉動不僅僅是剪掉了一個辮子,而是剪掉了國民靈魂中的“辮子”。這樣一來,故事就有著很強的針對性,能夠使學生對新文化運動有著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具有真實性
在歷史故事的敘述中,教師需要確保所引入的故事真實可靠,切忌根據電視劇或者任意捏造歷史事件。因為如果所講述的歷史故事是真實的,那么學生在聆聽之后,就能夠擁有自己的感悟。例如,在“輝煌的隋唐文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對武則天這位女皇帝的故事進行講述,講述她是如何一步步爬上皇位,并對她的治國策略進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真實性的原則。對于電視劇中的一些內容,教師可以對這些內容進行分析,支出其中的虛構情節,讓學生能夠分清真實歷史與虛構歷史的不同之處。
三、歷史故事的應用策略
(一)以人物或事件為中心
在對歷史故事進行應用時,教師可以將其分為以下幾類,一類是以人物為中心,而另一類則是以事件為中心。如果是講述人物故事時,教師可以將人物的性格以及特色進行闡述,不能夠僅僅圍繞人物的所作所為進行分析。例如,在“大一統的漢朝”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講述漢武帝劉徹的一些故事,通過這些故事將漢武帝的性格以及稟賦呈現到學生的面前,讓學生了解到漢武帝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與他的性格有著重要的關系。而如果是以事件為中心,則需要對故事的細節進行重點描述,將歷史故事與教材中的歷史事件結合起來,這樣就能夠將學生帶入到歷史場景之中,給學生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二)采用多媒體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多媒體教學法,在網上尋找一些紀錄片或者符合史實的電視劇,然后讓學生去觀看視頻,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三國鼎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講述赤壁之戰的這個歷史事件,在網上尋找一些相關視頻片段讓學生去進行觀看。那么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對當時歷史背景以及事件經歷就會有所了解,為他們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因為電視劇都有一定的熏染或者夸張情況,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去找出其中符合史實的畫面資料,而不能夠一味的相信影視片段。那么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就能夠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使學生對相關的知識內容更加的了解。
結語
綜上,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要采用故事教學法進行教學。這樣一來,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對歷史故事進行應用時,教師可以以人物或者事件為中心,也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這些都能夠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內容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堅持針對性以及真實性的原則,要讓學生分清出真實歷史與虛構歷史的不同之處。這樣一來,就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徐慢.國情教育的情景教學法[J].中國德育,2014(23):33-35
[2]周青云.賞識教育理念與后進生轉化[J].教育探索,2008(08):115-116
[3]朱秋麗.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低效化現象分析及對策[J].成功(教育),2013(2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