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榮斌
摘 要 針對甘蔗的營養生理進行剖解,對當地的甘蔗產量情況和所采取的農業措施進行相應分析,為當地甘蔗生產提供科學的數據和理論基礎。
關鍵詞 甘蔗;營養生理;施肥
中圖分類號:S566.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8-00-02
廣西人多地少,相比全國人均耕地水平普遍較低,要想通過面積增加來增加蔗糖產量的途徑是不太現實的。所以,要靠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來增加當地蔗糖產量。近年來,盡管廣西的蔗糖產量提升,但是相對于全國的水平來講依然偏低,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熱帶和亞熱帶作物-甘蔗,大強度的光合作用、高點光飽和點、低二氧化碳補償點,甘蔗是C4作物的一種。5 500~8 500 ℃的年積溫需,330 d以上的無霜期,平均空氣濕度在60%左右,800~1 200 mm的年降水量,1 195 h以上的日照時數[1]。甘蔗相對于土壤具有廣泛的適應性,主要在紅壤土、砂壤土和粘壤土,4.5~8.0的土壤pH值下生長良好。
現階段,廣西甘蔗作為當地的一大支柱產業,其種植面積已超過100萬hm2,全國甘蔗種植面積廣西占有率大概在62%,全國的70%的甘蔗產量都在這里[2]。廣西是全國最大的產糖中心和原料蔗生產基地。甘蔗也是賓陽縣的一大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前幾年抓甘蔗生的力度很大,把面積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就近3 a的榨季情況來講,2010-2011年,廣西入榨甘蔗5 566萬t,相比往年增幅了0.11%。混合產糖率12.16%。隨著廣西甘蔗產量的不斷增高,帶來卻是產糖率的下降,產糖量的提高與種植面積的增長理應是成正比的,所以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其自然優勢。在確保穩產高產的情況下解決甘蔗含糖量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經過對比研究,影響甘蔗糖分的主要原因有:種植時間、肥料比例、施肥量、病蟲害程度等。甘蔗斬、運、榨安排及甘蔗收斬的外觀質量等在內的土壤施肥管理,氣候管理和原料蔗管理;品種選擇高產高糖品種。
1 甘蔗的生長營養原理
1.1 生長必需的元素
甘蔗一般具有10~12個月的生育期,巨大的生長量,整個生長過程當中生長的礦質營養元素較多,甘蔗生長中需要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硅、銅、鐵、硫、錳、鋅、硼、鉬及氯等營養元素,且缺一不可。其中,最難以滿足甘蔗生長的氮、磷、鉀、鈣是土壤中的元素,也就自然而言成為其主要的營養元素。
1.2 營養特點
1.2.1 大量的需肥量。
甘蔗的一生生長對于養分的吸收量十分大,在高產情況下,每1 t甘蔗吸收養分量為氧化鎂0.42 kg,硫0.50 kg,氧化鉀2.11 kg,氧化鈣0.91 kg,氮1.81 kg,五氧化二磷0.36 kg,錳15.5 g,鋅6.2 g,鐵37.5 g,銅2.2 g,硼0.74 g。氮磷鉀的吸收比率為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1∶0.20∶1.16。因此,肥料是奪取甘蔗生產高產的關鍵。
1.2.2 吸肥的不均衡性
甘蔗生長一般分為萌芽、成苗、分蘗、莖伸長及工藝成熟5個時期。幼苗階段生長還是比較緩慢的,雖然吸肥量少,但需肥比較急切,全期施肥的1%左右,對于氮的需求量較高。生長階段的分蘗期的需肥量的需求是最大的,氮磷鉀的吸收量為8%~10%,這個階段的鉀吸收量最大,生長期對于肥量的需求越來越大,全期的50%以上的需肥量都是這個時期吸收的,全部吸收量的50%~60%的氮量吸收,70%左右的磷鉀吸收量;成熟期的需肥量不斷會降低,對于氮磷鉀的需求僅為30%左右。
1.2.3 對鉀素需求多
甘蔗是典型的喜鉀作物,在各種元素中主要吸收的就是鉀元素,鉀肥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具有對于糖分的提高、成熟主要的促進作用。此外,甘蔗對氮、磷的吸收利用率也很明顯。因此,提高氮、磷、鉀在甘蔗體內的促進合理分配,可以為甘蔗高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2 甘蔗用肥研究現狀
研究表明,這樣的甘蔗的糖分會增加0.3%~0.7%,螟蟲危害減少5%~8%,抗性增強。添加鈣、鎂等中量元素肥料在磚紅壤、赤紅壤上的甘蔗,對于糖量的增加是絕對的,抗逆性也隨之增加。對于甘蔗的莖長和高度的增強主要通過鎂、硼、鋅、錳等中微量元素復混肥的增加來改善。使用硫肥的主要作用在于促進甘蔗生長、有效莖數和單莖質量的提高、品質改善和含糖量的提高。作為喜硅作物,甘蔗為了保持較高的中性轉化酶活性,糖分積累的促進,產量的提高都可以通過硅肥的施加加以實現。影響肝蔗糖分的重要成分是鈣、鎂、硫、硅等中量元素。所以,影響甘蔗糖分的重要因素主要是硅肥,施加鉀肥及中量元素可以提高甘蔗的糖分含量。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提出產生了甘蔗專用肥,地膜覆蓋技術是12-6-7甘蔗專用復混肥采用的技術,通過攻莖肥和基肥二次施肥,相比于一次施肥(基肥)的產量和含糖量都會增加6%和11%,三次施肥(基肥、攻蘗肥和攻莖肥)和四次施肥(基肥、攻苗肥、攻蘗肥和攻莖肥)與二次施肥的效果差異不顯著。
配比為13-5-8的專用復混肥對于提高甘蔗的增產和糖分含量是極其有效的。此外,施用生物有機肥也可以提高甘蔗增產和糖分含量。相比于常規施肥來講,甘蔗生物有機肥增糖率和增產率分別為22%和14%。相比于不含稀土有機復混肥,使用含稀土有機復混肥的每667 m2產量增加10%,增糖量為16%,給農戶增加收入130元左右,糖廠增產300左右。相比于普通肥料而言,23-7-20肥料施加可以在原則上減少2次施肥量次數,產量提高6%,蔗糖分提高4.1%,每667 m2量收益增加77元,單獨施用肥料只會增加成本,降低產量和效益。
甘蔗施用22-8-12的控釋肥相比于15-6-9專用復混肥、氮磷鉀化肥來講,其施加會增產,投資利潤也會分別增產。尿素、磷酸一銨、氯化鉀3 種肥料和BJ210L 保水劑配制抗旱型甘蔗專用肥的混入使用,會使得甘蔗莖產量增產至少5%和15%不等,甘蔗糖分也會隨之提高。
3 甘蔗施肥研究的發展方向
根據當前甘蔗施肥技術中的不足點,為生產出高產高糖的甘蔗,帶來更大的效益,促進可持續發展經濟,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3.1 施肥使用測土配方
測土配方施肥的基礎是把肥料田間試驗和土壤進行測試,為了解決蔗農在農業上出現的有機肥的輕施、化肥的重施和氮肥的偏施,通常使用的方法是測土配方施肥,這樣可以有效降低不必要的浪費和過剩的肥料。為幫助蔗農降低肥料的投入成本,增產增收,根據甘蔗的一些需求,包括土壤供肥能力、規律和肥料效在內的需求,使用合理的施肥方案,對蔗田土壤的養分狀況進行改善。甘蔗的最大施肥量不明顯,增加氮磷鉀不會明顯增產,帶來結果只是成本的提升;沒有足夠的施肥其產量也會降低。甘蔗測土配方施肥應擴展到中量元素,不應僅僅局限于氮磷鉀的養分,探究其應用條件、適宜用量以及與其它營養元素的平衡關系等,對癥施肥,以提高效益。
3.2 研發新型生物有機肥
人們常說的有機肥料是指微生物菌劑和無機肥。無機成分的作用在于提供給甘蔗快速生長的養分,有機成分肥料能夠為甘蔗提供必須的微生物,改善不良土壤情況,為了后期養分供給提供保證,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所以研發新型生物有機肥的前途大好。
3.3 改良施肥方法
綜合集成應用現代農業技術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下,要追求省工、省力、優質、高效省本、高產的目標。采用傳統施肥方式的缺點是勞動強度高、追肥次數多。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甘蔗生產應該緊跟生產發展步伐,研究新的施肥方法,減少施肥次數,降低勞動強度。因為土壤的水熱狀況與施肥效應密切相關,應該科學的結合栽培管理和成套的施肥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將甘蔗生產的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易芬遠,賴開平,葉一強,等.甘蔗的營養生理與肥料施用研究現況[J].化工技術與開發,2014(2).
[2]李榮昌.甘蔗的營養生理及相應的農業措施[J].廣西熟做科技,2010(1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