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成虎 黎紹波 劉浪
摘 要 近年來,大別山區霍山縣等地開展了超級稻高產攻關試驗研究,超級稻品種高產栽培示范,經安徽省水稻專家組實產驗收,創造了皖西大別山區百畝連片水稻高產記錄。筆者親自指導和參與超級稻高產攻關試驗的各項工作,親力親為在田間開展觀察記載,苗情調查,田間管理等工作,通過幾年的試驗研究、分析,初步總結了大別山地區超級稻產量超800 kg/667 m2栽培的主要主攻方向及關鍵栽培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 大別山區;超級稻;主攻目標;關鍵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8-0-02
近年來,皖西大別山區霍山縣、金安區、舒城縣等地開展了超級稻高產攻關試驗研究,超級稻品種高產栽培示范,取得了很好的試驗、示范效果。經安徽省水稻專家組實產驗收,攻關試驗連續幾年單產超過了800 kg/667 m2,超級稻品種展示示范典型田塊達到了600~700 kg/667 m2,創造了皖西大別山區百畝連片水稻高產記錄[1]。筆者是超級稻高產攻關技術人員之一,親自指導和參與超級稻高產攻關試驗的各項工作,親力親為在田間開展觀察記載,初步探討了大別山地區超級稻667 m2產超800 kg栽培的主要目標及關鍵栽培技術,現總結如下。
1 產量目標及穗粒結構
產量目標800 kg/667 m2以上,667 m2有效穗達到17.5萬,每穗顆花數220粒,結實率86%以上,千穗質量27.5 g,理論產量達到910.5 kg/667 m2,較當前生產水平增產200 kg/667 m2以上。
2 秧田期——培育多蘗旱育壯秧
秧苗期生長達到葉蘗同伸或超分蘗壯秧。秧齡20~22 d,葉齡3.5葉,單株平均蘗2個,少數秧苗單株蘗達到3個。
2.1 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技術
品種選擇超級稻高產高抗品種,如Y兩優1號、Y兩優900等,種子處理技術,曬種、浸種催芽(或旱育保姆拌種)。
2.2 苗床面積及整做培肥技術
苗床與大田比為1∶10,較當前(1∶50)稀5倍。苗床整做前施足基肥及壯秧劑,按標準開溝做畦,秧田苗床整做達到“實、平、光、直”。
2.3 苗期管理技術
苗床播種后精確管理溫度、水分,養分等要素,并及時做好各要素的調節,開展弱苗偏管,促使秧苗均衡生長、健壯生長,移栽前達到壯秧標準,(秧齡22 d觀測),平均葉齡3.25葉,平均單株莖蘗2.28個。
3 移栽時——營造大田高光效生長環境
通過各種栽培措施,提高大田群體的光溫利用率,提高10%,光溫利用率達到24%以上。
3.1 擴大大田的邊行效應
大田栽培600~800 m2(667 m2左右),留足60~80 cm邊行,增加邊行效應。
3.2 寬、窄行,窄株方式移栽
行距為寬行50 cm、窄行23 cm、窄株17 cm移栽,667 m2栽1.143萬穴,增加大田內通風透光能力。
3.3 東西行向(偏南5°)
通過寬、窄行及東西行間,提高水稻單株基部葉片的受光率,確保后期基部葉片延緩早衰、保持根系活力,促進上部功能葉健壯,增加光合產量。
4 大田生長——強化均衡生長
大田每一株、一穴到大田群體,要求均衡生長,個體健壯,群體整齊,構建各階段高產群體結構。
4.1 大田栽苗均勻一致
拉線寬、窄行移栽,每穴栽插基本苗6~6.5苗(帶2個分蘗苗,2粒種子),全田均勻一致,單穴苗數差異≤平均值0.1~0.3苗。確保基本苗足,栽插苗要正、且直立,淺插(入泥1~1.5 cm),行株距均勻一致。
4.2 及時查苗補苗
移栽后至兩周內,開展2~3次下田查苗補苗,補足缺苗、單苗、不足苗,剔除多苗、叢苗。
4.3 及時開展田間調控,弱苗偏管
對全田生長差的區域進行弱苗偏管,針對弱苗類型,對癥管理,促進全田均衡生長。
5 根系生長——強化有氧生長
在水稻生長全過程中,確保根系有氧生長,健壯生長,旺盛生長,以氧養根,以根養葉,以葉增產。
5.1 全程實行有氧灌溉,以水調氣
移栽后保持淺水層或濕潤狀態,立苗3~5 d,促使根系下扎。活棵后間歇灌溉,每次灌水2~3 cm,并結合兩次灌水之間的短期落干,露田通氣。
5.2 及時烤田,增加田間通透性
水稻達到最高苗數的80%時(667 m2莖蘗數達到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17~18萬),主莖葉齡9.5葉左右,開始排水曬田。烤田達到田邊開大裂,田中開細裂,葉色退淡。拔節抽穗至灌漿成熟期水分管理,每次灌2~3 cm水層,等自然落干后2~3 d再灌水2~3 cm深,如此周而復始,抽穗期及其前后保持淺水層。灌漿結實后干干濕濕,以氣養根,以根保葉,以葉增重,活熟到老。
5.3 耘田,薅秧
移栽后7~9 d結合施分蘗肥進行耘田,移栽后25~30 d結合排水烤田進行人工薅秧。耘田、薅秧、除草、活化根系以氣增氧。在有效分蘗終止期大田薅秧、有利于田間通氣、并破壞了根系的頂端優勢,促進根系橫向旺盛生長,形成強大根系群體,為后期目標生長打下基礎。同時,薅秧加斷水還能控制無效分蘗,建成合理的高效生長群體。
6 肥料運籌——強化營養施肥、防倒伏
營養施肥是超級稻667 m2產800 kg以上的必要措施,在傳統的測土配方施肥的基礎上,增施有機肥、微量元素肥料,液態硅肥、生物菌肥、氨基酸葉面肥等等。
6.1 測土配方
施足基本肥料、氮、磷、鉀及各生長元素肥料,氮肥667 m2施18~20 kg,氮、磷、鉀比例1∶0.7∶1.2。氮肥基蘗肥、穗肥比為60%∶40%,鉀肥60%作基肥,20%分蘗肥,20%作穗肥,磷肥作基肥。
6.2 施足有機肥
667 m2施土壤調節劑牛糞有機肥300 kg,其它有機質肥50 kg。
6.3 施其他肥
施用生物菌肥,液態硅肥、氨基酸葉面肥等等。
7 病蟲害防治——強化綠色防控。
大田病蟲以防為主,治為補,多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藥效長的生物農藥,少用化學農藥。
根據當地病蟲情報(植保部門),結合苗情狀況,因地制宜、綜合防治。主要防治:稻飛虱、螟蟲、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等。防治關鍵時期是水稻破口前10 d防治第一次,第二次施藥在第一次后12 d,重點是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等。每次施藥必須按時按量,保質保量的完成,不能出現農藥傷苗現象。
參考文獻
[1]儲成虎.大別山低海拔地區超級稻高產攻關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5(7):41-45.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