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琴圖亞
摘 要 農民在我國的人口比例中占絕大多數,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國家提出了新農村建設的號召,著力于農業發展,推動農村經濟進步。近年來,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環境保護不能只著眼于城市建設,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也不容忽視。基于此,就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進行分析,了解生態環境保護對于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新農村建設;生態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8--02
新農村建設正在逐步發展,農村經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農村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也需要重視起來。良好的農村生態環境對于新農村建設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國家提出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戰略,對于農村建設來講,有著極為深刻的意義。新農村建設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生態基礎之上。農村生態化發展成為了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加強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對新農村建設有著積極的重要意義。
1 新農村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關系
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不僅是在經濟發展上,還涵蓋了農村發展的多個方面,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教育、衛生醫療以及農業生產。從新農村建設的多個方面來看,都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基礎。生態環境的功能是對農村資源的高效可持續利用,協調好環境與建設之間的關系。因此,在新農村建設當中,不可忽視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建設生態化農村是新農村建設新的發展趨勢,對新農村建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良好的生態環境下,經濟發展將會發展的更好。形成自然和經濟的共同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具有時代特征的新農村[1]。
2 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現狀
隨著節能環保的理念逐漸的深入人心,社會已經加大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但往往更重視城市化的發展需要,將環保的重點都落在了城市建設當中。對于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夠。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速度的逐步加快,農生態環境問題也開始顯露出來。當前,農村的生態保護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2.1 土地資源污染
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農業,而農業發展的基礎是土地。土地資源的污染是農村生態環境最主要的問題。大量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對土地產生了一定的污染;大量的養分流失,使土地自身的生產能力下降,嚴重影響到農業生產。此外,由于對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高于農村,因此,許多大型工業工廠從城市轉移到農村,雖然極大地緩解了城市的經濟建設和就業問題,卻給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帶來了巨大壓力。工業生產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不合理的排放給土地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耕地的破壞程度加劇。土地污染對于農業的影響是巨大的,治理起來也相當困難,且治理的費用極高,加上由于污染而導致生產的下降,農業經濟會因此受到重創,得不到持久有效的發展,對新農村建設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2.2 水污染
水資源既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農業生產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國的淡水資源占有率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不容樂觀。除飲用水外,生活用水和農業用水的短缺會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農業生產需要。水污染是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由于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完善,下水道等排放管道不完善,對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對農村的水資源造成了污染,并且污染的程度越來越嚴重。另外,農藥、化肥的殘留物也會對水資源造成一定的污染。水污染嚴重影響到了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極需要進行改善。
2.3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
由于農村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沒有相應的垃圾投放地點,對垃圾的處理辦法不夠合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進步,農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高。同時,生活垃圾的數量也隨之增多,加上一部分的農民素質不高,思想意識較差,出現垃圾亂投放的現象,對于垃圾的處理也相當簡單,嚴重影響農村的村容村貌和農村的生活環境,給農村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的隱患[2]。
3 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具體措施
當前,不容樂觀的農村生態環境現狀給新農村建設帶來了不小的挑戰。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當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及時尋找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并建立相應的環境管理制度,以加強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保證農村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新農村建設的發展。
3.1 完善基礎設施
新農村建設當中,基礎設施建設是其中的重點工作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之一。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涉及到多個方面。因此,要根據不同功能的基礎設施進行合理的規劃。針對土地資源、農業、生活用水以及農村生活垃圾進行相應的設施建設。設置排污系統,對污染物進行合理排放,并建設相應的污染物處理設施。避免污染物流入耕地、河流當中;完善農村下水道的建設,合理設計排水管道,在排污系統設計專門的污水排放管道,對污水進行處理,避免其對水資源的污染;建立生活垃圾投放站點,將垃圾集中進行處理;建立相應的垃圾處理系統,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理,有效地緩解農村的生活環境污染[3]。
3.2 建立健全農村環境管理制度
建設相應環保設施的同時,需要對這些設施進行專門的管理。此外,對于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需要相應的管理制度。根據相應的環境保護法規,建立農村環境保護制度,設置管理人員。政府部門要將農村環保工作納入到農村建設當中,與政績考核相聯系。加強環境的監督管理力度,有效地執行環保工作。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新農村建設的每個環節緊密聯系在一起。例如,對于農業生產當中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加以合理的控制。通過建立完善的農村環境管理制度,有條不紊的進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對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開展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4]。
4 結論
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得到了足夠重視,著眼于當前農村的生態環境,充分了解生態環境保護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只有環境和經濟協調發展,對環境資源加以高效合理的利用,才能真正做到農村經濟發展的可持續。針對當前農村生態環境當中存在的污染問題,采取相應的辦法予以解決。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農村環境保護制度。加強對于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使新農村建設更好的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王寧娟.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研究[D].杭州:浙江財經大學,2013.
[2]馮剛.新農村建設中經濟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8.
[3]王義龍.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生態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08.
[4]陳群元,宋玉祥.我國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探析[J].生態經濟,2007(3):146-148,15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