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梅 王曉飛
摘 要:該文簡述了花卉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花卉文化的形態和特點,指出花卉文化具有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2種形態,提出花卉文化具有閑情文化、多功能性和泛人文觀3大特點。
關鍵詞:花卉文化;文化內涵;形態;特點
中圖分類號 G1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4-78-02
隨著時代發展的步伐,花卉被注入更多的精神內容和社會內容,逐漸形成一種文化,即人類文明的花卉文化。花卉文化對中國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都曾以花卉為對象寫詩作賦、歌頌贊美,借以明志抒情;還有大批的杰出畫匠也以花卉為題材創作了許多優秀的藝術作品,流芳百世。古人對花卉的描述與繪畫,將人們帶進花卉所蘊含的豐富文化世界,使人們了解花卉文化,感受花卉文化的無限魅力。
1 花卉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
中國的花卉文化距今已有3 000a的悠久歷史,對中國的文學、繪畫、宗教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說到花卉文化,不得不提的就是號稱“花中四君子”的梅、竹、蘭、菊。“四君子”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體現了花卉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梅——臨寒獨放,傲霜斗雪,是堅韌不拔的人格的象征;竹——中通外直,清雅高潔,是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雅之士的象征;蘭——空谷幽香,與世無爭的形象,常被看作是謙謙君子的象征;菊——凌霜自行,不趨炎勢,艷于百花凋后,不與群芳爭寵,象征著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迎寒而開的梅花,具有傲冰斗雪的特征,因此常被古人作為堅強品格和高貴氣節的象征。元末明初的“畫梅圣手”王冕,曾以《墨梅》為題為自己所畫的梅花作詩。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朵朵花開淡墨痕”,一個“淡”字既道出畫梅花的技法,又刻畫出梅花樸素淡雅、傲立于嚴寒的傲雪風骨。王冕的“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等詩詞佳句都形象地刻畫了梅花高潔、傲雪的高尚品質。
作為“高潔之士”的竹,在文人墨客筆下也被刻畫得栩栩如生。鄭板橋的《竹石》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其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中的“咬定”二字,形象地把巖竹擬人化,突出表現了巖竹的剛直與倔強。鄭板橋通過詠竹抒發自己絕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絕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傲風骨。從蘇軾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等詩詞文賦中也可以看出,竹在人們心中是高潔、謙遜、堅韌的象征。
蘭花素有“國香”之稱,其高尚的氣節被無數文人墨客描繪得淋漓盡致。蘭花幽香遠逸,飄漫四方。“庭院有蘭,清香彌漫;居室有蘭,幽香滿堂。”“蘭生香滿路,清芬倍悠遠。”等流芳溢香的辭句,都充滿著對蘭香的贊美之情。“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更是對蘭花高潔品質的肯定。迄今為止,畫蘭已經成為中國畫中最基本的內容之一。宋代畫家趙孟堅的兩幅春蘭真跡,把蘭花描繪得清新淡雅,栩栩如生。
菊花,“花之隱者也”,以樸實的色彩、高潔的品性展現在世人面前。菊花雖不像牡丹那樣富麗,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但它傲霜抗寒,堅強不屈,因此以菊花為題材吟詩作畫的佳作眾多。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借菊詠志,“菊殘猶有傲霜枝”表現出一種幽獨淡雅、孤高傲世的情懷和人生追求。菊花還滲透著“隱士”的文化精神。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生動地表達了詩人閑適的心情,營造了一個精神解脫的世界。
中國花卉文化的發展為中國文化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除了“花中四君子”,“花中之王”牡丹、“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不以時遷”的松柏、“傲骨孤根”的白楊等等,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花卉文化博大精深,有其獨特的神奇魅力,認識花卉文化、了解花卉文化的內涵,不僅能夠陶冶情操、提高修養、豐富生活,還能讓人們在欣賞花卉時盡情領略花卉帶來的心靈感悟。
2 花卉文化的形態
花卉文化的形態有2種,一種為物質文化,另一種為精神文化。
花卉物質文化的傳播和發展,為花卉文化的發展注入了活力。花卉的物質文化主要從花卉食品和花香療法這2個方面描述。花卉食品在我國已成為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歷經2 000多a的發展,我國流傳下許多美味的花卉食譜,如花卉粥、花卉甜食與點心、花卉酒、花卉飲料、花卉菜等,不勝枚舉。香花療法主要是利用正在生長、開放的鮮花,根據病情,選擇不同的品種,或種植于庭園,或盆栽于室內,讓病人與花卉密切接觸,從而發揮其輔助治療的作用。香花療法是中醫養生學和中醫康復學上的一個重要方法,主要包括解郁方、寧神方、益智方、散寒方等功效。
花卉的精神文化則主要體現在花卉文學和花卉繪畫2個方面。首先,從花卉文學來看花卉文化。花卉文學主要體現在以花卉為題材的詩詞歌賦、小說、戲劇等。其中,有關梅、竹、蘭、菊“花中四君子”的花卉文學頗多。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們留下了許多家喻戶曉的關于花卉的詩詞佳作。從屈原佩蘭示節,陶潛采菊東籬,到李白醉臥花叢,杜甫對花濺淚,白居易詠蓮吟柳,透過這些花卉文學,人們可以體會到詩人的情感和志向。除詩詞以外,以花卉為題材的小說、戲劇作品也有許多名篇佳作。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就是以花卉為題材的。花卉文學的發展,大大豐富了花卉文化,為花卉文化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其次,再從花卉繪畫來看花卉文化。從我國繪畫史來看,花卉繪畫與人物畫、山水畫相比,雖然成熟較晚,但其發展迅速,很早就成為獨立的畫科。無論是錯彩鏤金的工筆重彩,還是講究筆墨韻味、自然清新的水墨花卉,均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花卉繪畫是花卉文化藝術的一種體現,是中國繪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花卉文化的特點
花卉文化的特點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閑情文化、多功能性和泛人文觀。中國花卉文化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東方式的閑情文化。“養花”可以調節、豐富生活,是一種閑情逸志的體現。對于古代的文人逸士,蒔花弄草、欣賞花卉是其悠閑生活的一種體現。花卉文化的多功能性體現在其涵括了諸多文化門類,不僅包括花卉食品、香花療法等物質文化門類,也具有花卉繪畫、花卉文學等精神文化特點。中國的文化充滿著人文主義色彩,花卉文化也不例外。古代詩人寫詩作賦,常常把自身的價值取向也比擬在花木身上,借物言志是其慣用手法。古人將花木分為帝王、宰相、君子、師長、朋友、仆人等等級,賦予了花卉人格化的內涵。
4 結語
近年來,花卉文化不斷發展壯大,花卉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也逐步為人們所認識。弘揚花卉文化,普及花卉知識,不僅有利于增進人們對花卉文化的了解,還有利于人們追求更加豐富、更高品質的生活,更有利于人們修身養性、陶冶情操,能夠讓人們在欣賞花卉的同時盡情感受花卉文化的無限魅力。
參考文獻
[1]屠國君.弘揚花卉文化豐富品質生活[J].中國園藝文摘,2011(08).
[2]周武忠.論中國花卉文化[J].中國園林,2004(02).
[3]屠國君,江杭燕.淺述花卉文化在豐富品質生活中的作用及展望[J].現代園藝,2011(18).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