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雷鵬
湖北??悼h黃堡鎮大安村教學點59歲的山村教師董朝兵,因為即將退休,他帶的10名山里的學生面臨無人接續教學的窘境,希望能找到一位有志在大山深處甘愿清貧執教的繼任教師。(4月15日 《湖北日報》)
雖然這則報道已經過去三四個月,但據筆者持續關注,似乎并未聽說有人愿意接過董朝兵老師的教鞭,農村學校“招人難”仍是個大問題。
長期以來,由于受經濟發展、地理位置、社會觀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農村教師的生存與發展狀況不容樂觀,收入少、地位低、工作條件艱苦,是這個職業的群體特征,“不愿來”“留不住”“教不好”等現象十分嚴重。教育部在2010年教師節前公布的農村教師人數為472.95萬人,而2015年“兩會”前夕,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公布的數據則是280多萬人。農村教師人數銳減,既有農村學校減少的客觀因素,也有農村教師崗位吸引力不強的原因。農村教師大量流失,制約了鄉村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農村教師的作用與貢獻是不容質疑的。中國有13多億人口,超過半數生活在農村,一半以上的學齡兒童也在農村。廣大農村教師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給這些學齡兒童開啟智慧,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為日后的人生發展打下堅實的根基。農村教師為提升國民的科學文化水平、促進教育事業向前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很難想象,如果沒有農村教師的辛勤付出,國家如何順利完成“兩基”攻堅目標,如何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只有給這個光輝的職業一個堅實的支撐,農村教育才有更好的未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根基才會更加穩固。國家近期出臺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堅持問題為導向,擬定了八大舉措,在待遇、編制、職稱、培訓、交流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力爭使鄉村學校優質教師來源渠道得到擴充,鄉村教師資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學能力水平穩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較好保障,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
這是一項讓人叫好的政策,就看如何有效實施。應該承認,國家近年來出臺了不少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舉措,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一些地方,執行不力、投入不足等問題仍十分突出,導致許多政策成為“一紙空文”。因此,要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還必須進一步明確責任主體,落實經費保障,加強監督指導,尤其是建議上級領導部門在開展督導檢查時,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深入農村學校,實地督查政策的實施情況,避免“走過場”“搞形式”,及時發現問題并責令相關部門進行整改,確保各項政策舉措落實到位,讓農村教師的生活、工作、待遇等各方面獲得實實在在的支持和保障。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