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檔案:陳一,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CETTIC認證心理咨詢師,作家,廣西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廣西電視臺綜藝頻道《愛的就是你》《法治最前線》主持人,廣西私家車電臺《幸福密碼》《絕對私家話》心理分析師,多家報刊雜志心理專欄作家。

女司機被打事件引發的思考
首先我們要看到,違規變道顯然不是男司機打人的理由,男司機的行為應由法律予以處置。但女司機違規變道,并在接受采訪時認為自己變道是沒問題的,也非常值得我們深思,因為這涉及到公共場所的基本行為規范。雙方的不冷靜,把一次小的交通事件,變成了打人事故,最終演變成了全國的交通事故的反面教材。由這次事件我們看到N個關鍵詞:路怒癥、變道、暴力、情緒控制、道歉、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等。我們如果可以由此來進行深刻的分析、自我反省,養成良好的開車習慣、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合理的疏導,很多糾紛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內心浮躁容易引發沖突
現代人的內心浮躁也是導致這種沖突發生的原因。在這個案例中,女司機完全不顧及自己隨意的變道可能給后方的車輛造成嚴重后果。我們再回頭看看男司機,他對暴力表現的理由是:“我的小孩和老婆被嚇到了,我當然要保護他們的安全,要照顧他們受驚嚇的情緒……”當他沖動地下車暴打女司機時,他完全忘記自己在用暴力對待別人的時候,對坐在車里孩子的傷害和驚嚇其實一點不亞于女司機。
路怒是一種“病”,得臺!
我們如何克制路怒情緒呢?很多人其實是在自身的生活、學習、工作里,累積了很多負面的情緒和能量,這些情緒其實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宣泄的途徑和方法。再加上很多人本身是性格內向壓抑的人,不善于表達自己和疏導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并且伴有暴力的行為模式,這其實就給路怒的形成埋下了隱患。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很容易一股腦地把這些壓抑情緒爆發出來。從而小事變大,無法控制局面了。
我們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路怒情緒呢?陳一給讀者幾個小建議:
判斷自己開車時的心理狀況,如果本身情緒就在要失控的邊緣,這時候我們可以不開車,或者不在駕駛位置。避免自己的行為失控:
在開車前找熟悉的朋友、家人、同事、或者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心理醫生傾訴,讓自己心情平靜下來,再開車上路比較妥當;
遇到了引起自己情緒失控的事件,在駕駛室播放輕松舒緩的音樂。轉移緊張憤怒的情緒;
如果真是在路上被人鳴了喇叭、別扯、占道等,對自己作心理暗示:我遵守交規是我自己受益,他不遵守交規是他受損。我是對的,正確的,他是錯誤的,不要去計較具體的問題:
萬一發生了交通事故,如果當地有交通事故的快速理賠系統,可以馬上啟動,如果沒有,盡量避免和對方發生語言、肢體等方面的接觸和碰撞。
如果可以的話留下錄音或者是錄像的證明,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保證到自己的權利不受到損傷。同時積極報警、通過保險公司的理賠程序等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