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月明
[摘 要] 隨著國際化競爭日趨激烈,各國對本國公民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實施公民教育,培養品格完善的公民成為當代教育的基本主題之一。英國政府從2001年開始將公民教育課程納入到國家課程中,隨后十年,全國教育研究基金會針對其實施情況開展調查研究。基于以上研究,新課程標準對公民教育課程內容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主要表現為注重民主觀念、強調批判思維、重視理財能力三方面特點。這些都可為我國公民教育課程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 英國;公民教育;課程標準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2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4634(2015)04-0046-04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公民教育在世界范圍內受到高度重視,英國政府于2001年將公民教育納入到國家課程中,并委托“全國教育研究基金會”(NationalFoundationforEducationResearch,NFER)對首次接受公民教育課程的學生進行縱向研究并發布三次調查報告,反映了公民教育課程自實施以來取得的主要成績、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鑒于以上研究與反思,英國教育部于2013年9月出臺新國家公民教育課程標準,并于2014年9月開始實施。本文將具體分析英國公民教育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內容以及特點,尋求對我國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提供參考。
1 英國國家公民教育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
公民教育以多種形式存在于英國已有100多年歷史,但其發展并非一帆風順[1]。由于缺少官方支持,主要依賴于私人團體,使得公民教育在學校中地位不高[2]。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推出新國家課程,使公民教育在學校的地位得到提升并獲得廣泛關注,新課程旨在提高中小學生精神、道德文化、智力和身體的發展,為成年生活準備機會、責任和經驗[3]。1997年政府白皮書強調優秀學校應致力于加強公民教育和民主教學。隨后,“英國資格與課程局”(QCA)組建咨詢小組收集公民教育課程開發和有效實施的意見,于1998年公布《科瑞克報告》,提出具體的中小學公民教育框架,并在公民教育內容、教學指導等方面提出了詳細建議。自此,英國明確了公民教育目標:培養能適應國內外社會發展需要的參與民主的公民[4]。2000年,獨立開設的公民課程引入中小學,2002年9月起在中學正式實施。英國中小學現行國家課程標準在2008年修訂后一直沿用至今,該標準致力于學生自我完善,強調學校辦學、教師教學自主權,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中小學學生學業成績明顯下滑;教育機會不均等日益加??;教育不公平現象依然存在;現行國家課程結構不合理[5]。加之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對教育的期望與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國家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公民教育作為國家課程基礎科目,自實施以來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1.1 青少年政治參與意識不高
2001年,英國教育部委托NFER針對首批接受學校公民教育的中學生開始一項歷時九年的縱向調查研究,目的是要鑒定、測量和評估學校公民教育對青少年的長期和短期影響。2008年首次公布的六周年報告主要關注年青少年在校內外的公民參與情況和所謂的“民主赤字”(democraticdeficit)現象。研究發現:青少年對正式的政治、公民參與都有一定的積極態度,逐漸意識到政治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影響,通過媒體接觸時事熱點;對非正式的公民參與有著強烈意愿,主要做些慈善工作、籌集資金、志愿活動等。青少年雖然逐漸意識到政治活動的重要性,但“民主赤字”現象依然嚴重,主要表現為對政治不信任、不支持任何黨派、不參加本地政治活動等[6]。年輕一代公民意識還很薄弱,政治活動參與度低,反社會行為增多,這被認為是加強公民教育內在原因之一。
1.2 青少年道德問題面臨挑戰
近些年來,青少年暴力犯罪、吸煙酗酒、濫用毒品等道德問題逐漸增多,這已成為西方各國面臨的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英國青少年問題十分突出,主要包括:少女懷孕(英國是全歐洲少女懷孕最嚴重的國家)、青少年濫用毒品、無家可歸青少年為數眾多、青少年犯罪率上升、青少年逃離學校、學業不良等等。為了應對青少年問題帶來的挑戰,解決好青少年成長與發展中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7],在中小學實施公民教育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式。NFER公布的六周年調查報告顯示,通過在學校接受正規的公民教育,青少年守法意識逐漸加強,對哪些行為被社會所接受和認可有明確的認識,知道亂涂亂畫或考試作弊是不被接受、不符合規定的[6]。為進一步改善青少年現存的道德問題,公民教育也應在強化中進行相應的改革。
1.3 青少年經濟素養令人堪憂
學校理財教育對學生個人和社會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國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界都逐漸意識到理財教育的重要性。英國“個人理財教育組織”(PersonalFinanceEducationGroup)在2007年1月份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半數以上的英國青少年在17歲時或在這之前就已經負債,有三分之二(66%)的人每天都在考慮錢的問題;另有90%的青少年為他們的收入和花銷而苦惱,認為透支和信用卡是可以支付超過他們可承受能力之外最簡單的消費方式。2007年6月由英國自由民主黨提出并獲得全黨支持的一項提議中指出,現今英國家庭的總負債額比英國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還大,而79%的消費者根本不知道APR(annualpercentagerate)是什么[8]。由以上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英國青少年的理財能力存在很大問題。理財素養作為人的一項基本生活技能,對青少年踏入社會生活承擔公民責任有著重要作用。
2 英國國家公民教育課程標準的目標和內容
此次改革歷時兩年,2011年成立專家委員會和論證小組開展國家課程論證工作,同年12月教育部公布國家課程論證小組的報告,報告指出當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辦法。2013年2月7日,教育部面向大眾發布國家課程改革咨詢文件,同年7月8日發布磋商意見書,針對公民教育共有358份回應,28%的人建議,公民教育中應講授人權知識;10%的人建議,教學內容應包括法律知識,特別是國際法的知識;21%的人支持要使學生具備理財能力的教學目標;19%的人期望公民教育能夠更加重視培養學生探索政治和社會問題、權衡證據、得出合理結論的能力。經過前期的實證調查研究,2013年9月發布最新國家課程框架文件,并于2014年9月開始實行。
2.1 英國國家公民教育課程標準的目標
課改后公民教育兩個學段(key3、key4)的學習從總體來看目的是一致的:良好的公民教育能夠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并為其提供知識、技能和判斷力。應該使學生深刻理解民主、政治及法律的形成,學校教學還應該教給學生探究社會、政治重大問題的知識與技能,仔細分析論據,做出有理論依據的辯論。學校還應將學生培養成為有責任心、理財能力、經濟決策能力的人,以便將來在社會中能夠做出貢獻,成為國家的主人。在此基礎上,英國新國家公民教育課程標準的目標包括五方面:保證所有學生對于英國的治理辦法、政治體系及公民應如何參與民主政治制度有明確的認識;能夠深入理解法律的形成、作用、強化及社會中的其它公正體系;培養學生積極參加志愿活動和其它形式公民活動的興趣,并內化成習慣直到成年;使學生具有批判思維和討論政治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財務管理、制定財政計劃的能力。從學科內容來看,兩個學段的要求有所不同,但都包括民主政治、法律法規、批判思維和理財能力四個內容領域。
2.2 英國國家公民教育課程標準的內容
英國公民教育分為K1、K2小學階段和K3、K4中學階段,目前,K1、K2尚未納入國家課程,因此,此次國家課程標準改革只涉及到K3、K4兩個階段。
1)關鍵階段三(11~14歲)。該階段的教學應加強學生對民主、政府、公民權利與責任的了解,學生會使用和應用他們在課堂上所獲得的知識,能夠對論據產生質疑、辯論和評價,從而提出合理的解釋并采取明智的行動。這一學段應教給學生:(1)英國民主政治制度的發展歷程,包括公民、議會和君主的職責、作用;(2)議會的運作模式,包括投票、選舉和政治黨派的作用、英國公民所享有的自由權利;(3)法律、法規和司法體制的本質,包括警察的作用、法院及法庭的運作方式;(4)社會中公共機構和志愿組織的作用、公民共同努力改善其所在社區的途徑;(5)金錢的功能及合理使用、財政預算的重要性、風險管理。
2)關鍵階段四(14~16歲)。這一階段的教學應建立在K3教學基礎之上,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民主、政府和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的理解,使學生擁有使用研究策略來權衡證據,提出有力論據,證實結論的能力。學生應該積極參加公民活動,意識到公民共同努力解決問題、為社會做貢獻的多種形式。這一學段應教給學生:(1)議會民主制和英國憲法的重要構成,包括政府的權利、公民和議會在推選當權者方面的重要作用、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門的不同職責、自由新聞媒體的作用;(2)英國及世界上其它國家所采用的不同的選舉制度、公民通過參與民主、選舉來影響地區、國家和其他地區決策的過程;(3)政府其它方面的制度、英國及世界上其它國家的民主制度與非民主制度;(4)英國與歐洲和世界的關系、地區、國際共同治理;(5)人權和國際法;(6)英國的法律體系及其來源、法律如何行使其職能;(7)來自不同地區、宗教和種族的人之間要相互尊重和理解;(8)公民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來改善其所在社區,包括積極參加社區志愿者活動和其它形式的義務活動;(9)收入與支出、債權與債務、保險、儲蓄和養老金、金融產品及服務、公共資金的籌集與支出。
3 英國國家公民教育課程標準的特點
與之前的課程標準相比,新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更為明確,課程內容也更豐富、具體,對公民教育課程學習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范圍和內容,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
3.1 強調民主觀念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確立和實施兩黨制的國家。早在1679年,因王權問題展開爭論而形成的輝格黨和托利黨便是英國兩黨制的起源,兩黨制被視為民主和自由的象征。英國有著很深的民主傳統,所以在公民教育課程中也很重視培養學生的民主觀念。英國年輕一代的公共思想、政治意識薄弱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青年人政治活動參與度低,而且有些積極參與的年輕人也并不是出自公民的責任,而是因為個人的利益。新課程在K3、K4兩個階段的教學中,民主的內容更加全面,多次強調要促進學生對議會民主制、選舉制度、民主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理解,其中還增加了公民權利、人權方面的知識。公民教育就是要使個體致力于自我完善,積極地投身于公共生活中,履行公民職責,為國家、社會培養真正有責任感的公民。學生只有對自己所擁有的權利有明確的認識,才能更好地踐行民主,切實參與到國家的政治生活中,國家才能成為真正的民主法治國家。
3.2 注重批判思維
英國民族文化傳統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魅力,這一逐漸發展起來的文化傳統便包含了注重實證和科學精神。19世紀后半期英國出現了一場廣泛的科學教育運動,與早期科學教育思想相比,它不再帶有空想成分而得以在學校教育領域中付諸實踐[9],這一運動使科學精神、批判思維深深地植根于英國中小學校園中。舊課程強調學生要學會學習、思考和討論典型而重大的政治、社會、精神、文化問題,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評價能力。而目前英國青少年的學業成績卻逐漸下滑,在國際項目(PISA)考試評比中,英國的排名呈下降趨勢。因此在此次的公民教育課程中,兩個階段的學科內容都提出要培養學生實證研究能力和批判思維,進而得出合理論據及結論,尤其注重發展學生資料收集和實證研究的能力,以期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對政治活動和學習的關注度,強調學生要根據自身的政治素養來發現國家政治和社會上的重大問題,通過辯證思維和實證研究能力,仔細分析、探究后做出合理的解釋。
3.3 重視理財能力
英國個人理財教育組織總裁溫迪·凡·亨德說:“如果希望年輕人有能力在復雜的社會中更好地生存的話,在學校開展理財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青年人要為自身的未來做計劃,從高等教育費用到面對各種競爭,都需要增強他們的理財洞察力?!盵10]當前英國青少年的理財能力令人擔憂,一半以上未成年人出現負債、信用卡透支等經濟問題。在國家課程改革咨詢文件中,21%的人支持公民教育應培養學生的理財能力,為社會生活做準備[11]。課改后的學科內容借鑒民眾意見,K3階段讓學生了解基本的金錢的作用及使用、預算的重要性,K4階段則在K3階段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債權與債務、金融產品和服務、公共資金籌集與支出等方面知識。舊課程標準只是強調要讓學生了解經濟體制及系統,并沒有涉及學生現在以及未來的實際生活,新標準中增添很多金融、理財、預算等方面的知識,都是與生活密切聯系的。通過學習,學生對金錢有更加正確的認識,特別是鍛煉學生籌集公共資金的能力也有助于學生成年后參加公民活動、慈善活動,為社區和社會做貢獻。
4 英國國家公民教育課程標準的啟示
此次改革針對現存問題,在教學內容方面更注重學生對民主權利、理財能力的理解,以及批判辯證思維的鍛煉。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正規的公民教育體系,在應試體制下,公民教育并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大多與道德教育相結合。一些學校的公民教育實踐也大多以教師為主導,在班集體管理中為學生提供一些服務集體、社會、他人的崗位,而非學生在組織中學習自主管理和民主參與。十八大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包含的“民主”、“法治”、“公正”、“愛國”等,都表明我國正逐步建設成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我國雖與英國在政治體制、教育制度和歷史文化傳統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差異,但都存在公民意識淡薄、青少年政治活動參與度低等問題,因此英國此次公民教育課程標準改革也有許多可借鑒之處。一般而言,公民教育主要包括公民知識、公民意識和公民實踐三個維度[12],加強學生民主權利知識作為公民教育的基礎,可以提高學生的政治、公共活動參與度;培養學生批判辯證思維能夠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水平,形成正確的公民意識,為公民積極參與公共政治活動提供方向保障;培養學生理財能力,了解金錢使用、財政預算、保險與養老金等方面的知識,不僅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而且有利于為之后的個體社會生活做出合理規劃,為積極參加公共政治活動提供實踐途徑。與英國“權力型道德”傳統不同,我國社會傳統中具有更多的“義務性道德”色彩,因此,我國公民教育更應著重激發學生的公民權利意識,公民知識、公民意識和公民實踐三者的有機結合才會實現真正的公民教育。
參考文獻
[1]RudduckJ.Pupilvoiceandcitizenshipeducation:Areportforthequalificationsandcurriculumauthority[QCA]citizenshipandpersonal,social&healtheducation[PSHE]team[M].Cambridge:FacultyofEducation,UniversityofCambridge,2003.
[2]HeaterD.ThehistoryofcitizenshipeducationinEngland[J].TheCurriculumJournal.2001,(1):103-123.
[3]GreatBritain.Educationreformact1988(C.40)[M].London:TheStationeryOffice,1988.
[4]王建梁,陳瑤.英、澳、美、加四國公民教育課程改革影響因素比較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12,(3):92.
[5]趙聳婷,許明.英國中小學國家課程改革的新動向[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4,(6):13-14.
[6]CitizenshipEducationLongitudinalStudy(CELS)SixthAnnualReport[EB/OL].(2008-09-25)[2015-03-12].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citizenship-education-longitudinal-study-cels-sixth-annual-report.
[7]陳衛東.英國青少年工作述評[J].青年探索,2013,(2):34.
[8]LizF.Governmenturgedtoprovidestudentfinancelessons[EB/OL].(2007-6-20)[2015-03-12].http://education.guardian.CO.uk/schools/story/0,2107330,O0.htm1.
[9]易紅郡.英國教育的文化闡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45.
[10]PhilippaCT.Teensindebtoverhalfoftoday′sschoolchildrenowedsomeonemoney[EB/OL].[2015-03-12].http://www.pfeg.org/Documents/NationalLMMrelease.2007.
[11]ReformingthenationalcurriculuminEngland[EB/OL].(2013-03-20)[2015-03-12].https://form.education.gov.uk/fillform.php?self=1&form_id=cCCNJ1xSfBE&noLoginPrompt=1.
[12]劉鐵芳.公共生活與公民教育:學校公民教育的哲學探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