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里米熱·阿不都吉力力
(新疆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2)
改革開放以來,新疆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經濟狀況不斷改善,但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新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有不斷擴大的趨勢。造成這種趨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進一步研究新疆城鄉收入差距問題。
1978年—2013年,新疆城鄉居民的收入絕對數有大幅度的增長,而且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值也一直呈擴大趨勢。從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角度來看,1978農村人均純收入僅為119元,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319元,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為農村的2.68倍。2013年農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7296元和19874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農村的2.72倍。
從表1城鄉居民收入絕對差額角度來看,新疆和全國的城鄉居民收入絕對差額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并且總體來看,新疆城鄉居民的收入絕對差額一直低于全國水平。

表1 1978-2013年新疆與全國城鄉收入差距的比較 單位:元
總的來說,改革開放以來新疆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經歷了一個起起落落的過程:在改革初期城鄉收入差距迅速縮小,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中期又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擴大過程,直至2013年,這種擴大勢頭也沒有得到有效的抑制。
1978—1984年新疆城鄉收入增長的幅度比較小;1990年到199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絕對差也達到3026元;1996—200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絕對差在1996—1997年增加緩慢,之后迅速增加至2001年的4505元。2001年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絕對差繼續增加,2009年底達到了8375元,大約是當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兩倍多。2005—2009年,新疆城鄉收入的增長率大致相等了,但是城鄉收入絕對差一直在增加。2010—2013年新疆城鄉收入絕對差繼續上升,尤其是2010年的差距值從四位數增加到2011年的五位數,再次證明城鄉收入差距不斷增加趨勢。如果沒有新的政策出臺,城鄉收入分配差值會繼續擴大。
1978—1985年新疆城鄉收入比從2.68下降到1.79,達到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點,從1990年開始新疆城鄉收入比迅速持續的攀升,從1990年的1.92到達了歷史上最高點1995年的3.66。1996—2001年,新疆城鄉收入比一直處于高位震蕩。2002—2009年,新疆城鄉收入比出現了小幅的下降,但一直保持在3.2—3.5之間。2010—2013年,城鄉收入比出現下降趨勢,1993年開始出現是3.0以上的收入比率到2010出現2.94并繼續下降到2013年的2.72。新疆城鄉收入比來看“新疆城鄉收入比在一段時間內會穩定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其長遠的變動情況取決于政策導向和其他一些因素”。1992年以后,新疆城鄉收入比經歷了連續幾年的快速攀升。
第一階段,1978—1984年,城鄉差距不斷減小。1978—1984年新疆城鄉收入比從2.68下降到1.79,達到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點,城鄉收入差值從1978年的200元上升至1984年286元,增長的幅度比新疆收入分配差距研究較小。第二階段,1985—1998年,城鄉收入差距在波動中迅速拉大。自從1990年開始新疆城鄉收入比持續地攀升,1990年的1.92上升到1995年的3.66,形成歷史上的最高點。這一段時間最明顯的特征是農副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國家政策向城鎮傾斜,城鎮居民收入大幅增長,但是農村收入只是小幅的增長,由此使得城鄉收入比上升。第三階段,1999—2013年,城鄉收入差距平穩下降。2002年以后,新疆城鄉收入比出現了小幅的下降,但直到2009年保持在3.2—3.5之間,從2010城鄉收入比進入新的階段,2010—2013年收入比從2.94逐漸下降到2.72。這階段,國家開始重視農業與農村工作,并出臺相關促進農民收入增加的政策和措施,并且免除農業稅,農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
新疆全區的經濟發展也呈現了各地區不平衡的現狀。受資源、交通等條件的影響,北疆及東疆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一直快于南疆。根據新疆統計年鑒數據,2013年新疆各地區人均GDP排名中,南疆五地州除了巴州排在第三位以外其它洲都在靠后。從城鎮家庭的調查資料來看,2013年新疆全區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約19553元,南疆除了巴州和阿克蘇地區外,其余地州均低于全區水平。從農村調查資料來看,農民人均純收入最低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為3857元。新疆與全國以及新疆各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這兩方面的共同作用對新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根據二元經濟理論,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與二元經濟結構有著顯著的關系,二元經濟結構越明顯,收入差距越大。新疆屬于我國偏遠少數民族地區,其經濟結構為典型的二元經濟結構。因此,二元經濟結構是新疆城鄉之間收入差距變動的基礎性原因。同時,從這點也可以看出,破除二元經濟結構,統籌城鄉發展是解決新疆城鄉之間收入差距的手段之一。
改革開放以后,新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施行的優先發展工業的重工輕農的歧視性政策(注:重工輕農的政策并不是新疆特有的,全國普遍存在這種現象,但是本文將研究的范圍僅限定在新疆。),并且這種政策帶有明顯的城市偏向。農村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廉價的食品和勞動力,政府卻把有限的資源以補貼的形式投資于城市市民,使發展中國家出現極度不平衡增長,導致城鄉之間在消費、工資和生產力水平上的分化,導致少數繁榮的城市與廣大貧困的農村并存的二元結構。

圖1 新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比較圖
人力資本影響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從新疆人均的受教育程度的變動來看,新疆城鎮與農村的人力資本存量都在逐步提高,但是農村人力資本提高的速很慢。正是由于新疆城鄉之間的人力資本存量差距迅速擴大從而導致新疆城鄉之間收入差距迅速擴大。反過來,在現行的教育制度下,迅速擴大的城鄉收入差距又會導致新疆城鄉之間的人力資本存量的差距擴大。正是這個機制對新疆城鄉之間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變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城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結構。在新疆,城鎮聚集著大部分的資源,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由農業向工業、農村向城市傾斜。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滯留,導致了城鄉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進一步拉大。因此,均衡城鄉收入分配必須做到破除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破除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必須從城鎮和鄉村的三方面出發: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城鄉資源合理配置以及完善農村落后地區的社會保障制度。
區域發展不平衡是一個普遍現象。即使在發達國家,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區域發展差異。新疆與全國其它省相比,區域間發展差距相對較小,但南、北疆各地州區域發展不平衡矛盾不可忽視。縮小新疆城鄉收入差距的前提是縮小新疆城鄉區域經濟發展差距,而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根本途徑是促進發達地區加快發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統籌新疆城鄉發展,必須把農村發展納入到全面小康建設進程,著力解決“三農”問題。
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必須加快農村教育發展,這是把農村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因此,應從免收農村學生學雜費繼續向免費義務教育發展,以盡快和較大程度地改變農村基礎教育落后的面貌。要大規模、長期穩定地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各級政府應將培訓經費納入預算,不斷增加投入,同時,加快建立政府扶持、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培訓機制,進一步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只有建立起普及與專業、短期與長期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投入多元化的培訓體制,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才有可能逐步落實到實處。
[1]李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收入差距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