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海 石 榮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4)
隨著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中國—東盟各國之間的貿易關系更加密切,尤其是在CAFTA輻射條件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也獲得較大的發展機遇。其中現代物流的發展是其迅速發展的動力之一,反過來,中國—東盟各國的巨大的貿易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拉動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現代物流的高速發展,因此,現代物流的發展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對廣西北部灣經濟的增長來說,現代物流的發展已經逐漸成為中國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物流中心以及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一極。
近兩年來,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和北部灣港的資源整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物流業獲得迅速發展,物流業也由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發展發生較大的轉變,進而推動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經濟的增長。如表1所示,廣西港口貨物吞吐量中增長最快的是在2012年,廣西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2.69億噸,比上一年增長15.3%,其中廣西北部灣港完成1.74億噸,內河港口完成9497萬噸,分別增長13.8%和18.3%。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1.07億噸,增長118.3%;其中廣西北部灣港完成1.05億噸,內河港完成165萬噸分別增長18.1%和35.3%。
從表1可以看出,從2008—2013年廣西港口貨物吞吐量逐年遞增,年均增幅達到17.36%,其中2010年和2011年增幅最大,分別達到25.0%和25.4%。通過表2可以看出,截至2014年10月,北部灣經濟區各港口貨物吞吐量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各港口中,防城港貨物吞吐量所占比重最大,年平均比重達到51.92%。說明北部灣經濟區物流發展正在迅速崛起,加大了現代物流的發展步伐。

表1 2008—2013年廣西港口貨物吞吐量統計表(單位:萬噸)

表2 北部灣經濟區各港歷年吞吐量數據表(單位:萬噸)
北部灣經濟區還作為中國對東南亞的主要聯系樞紐,自2010年東盟自由貿易區成立以來,進出口貿易得到了非常大的發展。特別是運輸業的發展速度更是激增,由2010年的120841萬噸增長到2013年的161367萬噸,運輸周轉量也從2010年的3097.13(億噸公里)增長到2013年的4110.64(億噸公里)。運輸業發展的迅速和現代化貿易的不斷擴大無不體現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穩步發展和物流運輸服務需求的激增。
2013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4市地區GDP為4817.43億元,同比增長10.5%,廣西全區GDP為14378億元,在中國的12個沿海省份中排名倒數第二。相對于2011年GDP為3862.33億元,2012年GDP為4316億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2013年比上一年增長了10.5%。但是,即使在增長速度較快的的情況下,廣西北部灣經濟的發展相對其他中東部的沿海城市,尤其是相對北京、上海、杭州、武漢等城市來說,廣西北部灣的發展是處于落后水平,表現比較明顯的就是新科技行業的技術資本密集型行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北部灣經濟區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1)具備良好的區位優勢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本身地處位置相對優良,該地區是中國華南、西南以及中南“三南”的經濟交叉點,而且背附中國廣闊的內陸地區,向外面向東盟十國市場,優越的天然地理區位使廣西北部灣具備沿邊、沿海、沿河的三大優勢,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現代物流的發展創造了優越的區位優勢,也具備了廣西北部灣港成為面向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的必備條件。廣西北部灣涵蓋了防城港、欽州港、北海港等重要的港口,是中國面向東南亞經濟合作的前站,與此同時也作為“泛珠三角”區域面向東盟經濟區的交匯點,廣西北部灣港碼頭長度2013年已經達到31496米,鐵路營業里程達到3982公里,高速鐵路營業里程223公里,公路營業里程111384公里及內河航道里程達到了6153公里,區位優勢非常的明顯。
(2)港口資源優勢突出
北部灣經濟區港口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港口發展潛力極大。尤其是防城港、欽州港、北海港等一系列的優良深水港,港口資源優勢表現更為突出,并且港口硬件設施的建設方面在最近幾年也有了高水平的進展。可建的深水萬噸級的碼頭有多達兩百多個,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開展業務往來,不久的將來,北部灣經濟區年吞吐量具備達到上億噸潛力和可能。同時,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在港口方面實現了北海、防城、欽州三港口進行聯合經營,成立了港務集團,進行統一的管理,并發揮出整體組合的區位優勢,至2013年底,廣西北部灣港已有生產性泊位241個;萬噸級航道27公里,新增吞吐能力2.93億噸;廣西北部灣萬噸級以上泊位達64個,港口綜合通過能力突破2億噸。2014年,防城港全年港口貨物吞吐11501萬噸,增長8.9%,其中集裝箱吞吐量完成32.20萬標準箱,增長3.9%,欽州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73.01萬標準箱,增長16.8%,北海全年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757.4萬噸,同比增長10.47%。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27.09萬標準箱,增長10.7%,全面打造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和交通大樞紐。
(3)政府的優惠政策支持

圖1 2010—2013年廣西對東盟進出口貿易增長率
廣西作為中國西部開發戰略的省份之一,本身就享受到很多國家開發政策的扶持。2008年1月中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讓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享有更多重的優惠政策。《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將北部灣經濟區定位為“面向東盟、連接我國西南內陸省份、通達珠三角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同時,制定多項政策,加快區域內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重點物流中心和保稅區的建立,目前為止,南寧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技術開發區等大型開發區和工業園區達到數十個,形成以南寧為中心點,大力發展區域內各個物流節點,重點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立成為一個國際化的物流中心,將現代物流業定位為未來發展的一個支柱產業之一。
(4)投資優勢
隨著國家政策和廣西的優惠政策,使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成為一個非常有潛力和充滿發展前景的地區。優良的政策和發展的潛力讓北部灣成為中國最具有投資活力的地區之一。不難預測,北部灣經濟區在國家和廣西重點發展戰略享有政策上的優越條件,必然會很好地吸引大量的投資,提升北部灣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廣西政府為了加強沿海各港口深水泊位和深水航道的建設,總投資110億元,完善港口的基礎設施。“一帶一路”已成為廣西企業界與東盟新常態下貿易、科技、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新平臺。2015年10月31日,南寧百家企業與東盟國家共享科技創新合作在南寧啟動,來自中國、韓國、泰國、越南等400余家企業積極融入到合作共贏的平臺上來。
(1)腹地經濟落后
2013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4市地區GDP為4817.43億元同比增長10.5%,廣西全區GDP為14378億元,在中國的12個沿海省份中排名倒數第二。相對于2011年GDP為3862.33億元,2012年GDP為4316億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2013年比上一年增長了10.5%。即使在增長速度較快的的情況下,北部灣整體的經濟水平還是相對落后于其他東部沿海地區,西南地區其他省份的經濟也不發達,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總量總體偏低,限制了北部灣經濟區為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經濟腹地支持。
(2)廣西對東盟貿易增長率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
2010—2013年在對東盟出口貿易增長率分別為27.1%、49%、36.8%、34.8%。而同期廣西對東盟進口貿易呈現出非常大的波動,表現出許多的不穩定性。2010—2013年增長率分別為19.37、41%、-0.9%、22.8%。進出口比例明顯不協調,對經濟的發展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3)港口交通網絡發展程度不高
廣西北部灣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現代物流網絡體系,在鐵路、公路、港口、機場等多式聯運的銜接和服務配套上還存在著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港口區的現代物流業發展與經濟的發展速度步伐不協調,往往難以滿足當下經濟發展水平對于現代物流的需求。在貨物外運的迫切情況下物流設施和物流速度相對較慢,加上貨代的配套服務相對延遲,嚴重影響到了北部灣作為對東盟快捷物流的功能,限制了現代物流快速化通道的有效實現。
(4)現代物流信息化水平相對低
廣西北部灣各港口相對其他發達城市的港口物流發展來說,缺乏一個高科技的現代化的統一的信息規劃網絡,導致了目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信息化水平相對較低,難以滿足現代物流業的不斷發展。首先,在物流的業務方面,多以傳統的電話聯系或者手工記錄方式,這讓許多的物流服務信息達不到一個很好的傳達,造成了現代物流服務供應和現代物流需求的信息互通障礙。其次,北部灣經濟區缺乏一個強有力的管理機構對區域內物流進行一個統一的規劃和協調,導致了區域內許多信息不對稱,使得各部門之間、部門和客戶之間缺少聯系,區域內的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難以滿足客戶需要,限制了各地區物流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物流運輸網絡,導致資源分散,降低了現代物流運作的效率。
(5)高端物流人才匱乏
在現代的信息網絡時代,高科技迅猛發展,現代物流相對于傳統物流來說,有很大的差異,現代的物流行業需要大量高端的專業型人才,具備此條件的人才不僅僅要掌握現代物流理論的最新知識和國際慣例,而且又必須具備實踐經驗的高素質人才。當前條件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現代物流業的從業人員,很多都是忙于日常業務的老一輩的企業骨干。許多企業的人才知識老化,還停留在傳統物流的認識上,獲得培訓和再學習教育的機會小,而對于新引進的一些年輕的人員來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專業性的理論知識問題,但卻缺乏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面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正確地處理,因此還不足以承擔企業發展的重任。這個雙重的現象就導致了現代物流企業難以把握現代物流的發展和獲得最新的現代物流知識,也令許多的傳統物流服務企業難以很好地完成現代物流企業轉型。

圖2 廣西對東盟貿易值
(1)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
2010年1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成立,在此背景下,中國—東南亞地區的GDP接近6萬億美元,僅僅進出口貿易額高達4、5萬億美元。這個數據標志著中國和東盟10國之間經濟的高速發展,有將近超過90%來自于進出口貿易的貢獻,這又意味著在CAFTA條件下,有90%以上的貿易將實行零關稅,極大地促進了現代物流業的發展。2011年廣西面向東盟的貿易達233.31億美元,2012年達到294.74億美元,2013年達到328.37億美元。
在CAFTA條件下,隨著廣西和東盟各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已成為了中國面向東盟10國的最大的貨運集散中心,貨運的高速發展離不開現代物流的發展,因此,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集運疏系統的完備來自于現代物流業的完善,海運、鐵路、公路運輸及其航空運輸都將迅速發展,從而北部灣經濟區的現代物流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加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保稅港區不斷的開始運營,極大地促進廣西北部灣現代物流體系的高速發展。
(2)現代化的新型港口組合要求
2009年,中國將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作為一個整體的規劃,組合成一個體系,進一步提升了廣西北部灣港口群的組合速度,有利于統一的規劃、統籌、管理以及享受均等的優惠政策,提高整體的發展和競爭力,從而達到擴大市場的目的,也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帶來機遇。
(1)來自周邊港口的競爭威脅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在國內最大的威脅主要是廣州地區港口的競爭。2013年廣東省港口物流吞吐量達到149351萬噸,而當年廣西北部灣年物流吞吐量約為29300萬噸,廣東省港口吞吐量幾乎是廣西北部灣港口物流吞吐量的7倍。同時,與來自越南北方深水港——蓋林港相比,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各個港口的深水港擁有的萬噸級以上的深水泊位相對較少,而蓋林港的深水港擁有3個萬噸級以上的深水泊位,且蓋林港處于東南亞深部,這樣更增加了該港口的競爭力;其次蓋林港與云南形成了非常重要的陸路進出口經濟走廊,對廣西憑祥、東興等口岸形成了較大的競爭力,使得北部灣經濟區的一些口岸和港口有被替代的危險。
(2)來自內陸口岸的威脅
憑祥市作為內陸對東南亞的陸路口岸與越南接壤,距離越南涼山只有越18公里而距離南寧保稅區250公里左右,而且憑祥市在1955年就開始辦理中越鐵路聯運,特別是近幾年與越南的運輸業發展更加的頻繁,這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是一個不小的威脅。
(3)港口物流發展存在瓶頸
由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不平衡以及整體發展水平不高,欽州港、防城港、北海港三個港口都未形成一個統一規劃的組合,以致于廣西北部灣港務集團都難以調動這幾個港口的積極性,導致物流的發展存在較大的瓶頸問題,尤其表現在綠色物流方面的發展,首先是第三方物流發展的信息化水平低;其次是物流管理方式和營運方式落后,與現代物流的新模式脫機;最后是大型物流企業較少,小的物流企業物流運作的成本較高。
首先,積極扶持以南、欽、北、防四市交通樞紐的重要口岸和物流園區的建設,形成“以點帶線,以線促面”的發展格局,推動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對區域內重點物流中心城市的扶持,帶動市與市之間的發展,最終擴展到整個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實現區域內物流網絡的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促進便捷式聯運體系的形成,使現代物流業的服務增值。
其次,增強與國外運輸網絡之間的相互聯系與互補,擴大現代物流業的市場廣度,加大對區域內港口、陸路口岸的建設,打造國際化的物流港,提高港口物流的吞吐量,增強現代化運輸業的運輸配套服務,為北部灣經濟區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穩定的市場,提高港口承接多式聯運的能力,實現現代物流產業的增值,提高國際競爭力。
港口功能和物流功能緊密相聯,促進兩者功能的整合,利用港口功能促使產業集聚,形成“集聚效應”,發展臨港經濟,進一步加快物流速度,從而產生“流通附加值”。提高物流能力,減少倉儲和裝卸所造成的貨物損失,保持貨物價值。整合港口和物流功能,有助于實現臨港工業、臨港物流業和臨港服務業的協調發展,一方面可以促進經濟區內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拉動經濟區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
物流企業一直采取各種手段降低物流成本,希望通過降低成本使企業獲得發展。一方面,通過引進先進設備和利用先進技術,簡化作業程序,制定流暢的作業流程,根據貨物的需要配備相應的設備,減少甚至杜絕重復裝卸,降低物流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必要成本,提高現代物流的競爭力。隨著近年來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更多的大宗散裝貨物可以通過鐵路運到目的地,提高車輛周轉率。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現代物流的外包方式降低物流管理成本,由于目前廣西的信用體系不完善,一部分企業對庫存、銷量、配送的物流信息共享持謹慎保守的態度,所以許多公司都寧愿有一個“小而全”的物流部門,自己承攬所有相應的業務,也不敢輕易把這些功能的控制權利交給別的專業化公司來運作。如果把庫存、銷量、配送等環節分別外包專業的企業,效率更高,成本更小。
現代物流不僅要在功能上升級、改造,還需要不斷創新。現代物流業要獲得發展,必須融入到信息化社會當中來,建立屬于現代物流業的高新技術網絡系統,研發出具備融入現代最新物流信息的現代物流網絡平臺,包括物流信息發布系統、信息跟蹤系統、信息服務系統、信息提醒系統、訂單預處理系統、訂單變更系統、訂單完成系統、賬款結算系統等。同時建立物流信息處理平臺和共享平臺,發揮EDI數據交換系統的作用,及時提供最新的物流信息。物流企業可以通過這兩個平臺尋找本企業所需的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帶來的便利;利用現代化手段,為客戶提供現代化、信息化的服務。
北部灣經濟區內從事物流行業的人員良莠不齊,人才結構不盡合理,高層管理人員更是缺乏。為此,培養物流人才成了經濟區發展的頭等大事。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堅持引進與本土培養相結合,一方面引進國外優秀物流人才,強化目前北部灣經濟區各港口物流業的領軍人才隊伍,推進北部灣港與國際化接軌;另一方面利用經濟區內的已有高校,發揮這些高校地域優越性,針對港口發展的需要培養專業化人才。同時要加快現代物流行業人事制度深入改革,形成靈活有效的人力資源最佳配置機制,從各個層面提高物流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1]李嚴鋒、張麗娟:現代物流管理(第3版)[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
[2]劉常寶:現代物流概論[M].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