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光明,方利強
(1.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腦血管病醫院,黃岡 438000;2.湖北省黃岡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科,黃岡 438000)
伴隨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的進步,醫療技術突飛猛進,人工流產的技術越來越成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孕婦選擇人工流產。據報道,在中國,每年實施800~1 300萬例人工流產術,其中多次人工流產所占比例高達50%。為了解武漢市婦女重復人工流產的現狀,分析重復人工流產的危險因素和保護因素,本研究通過自制的調查問卷對武漢市區4家婦幼保健醫院就診的育齡期婦女進行問卷調查,為降低該市重復人工流產率所采取的措施提供合理的依據。
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對2013年7月~10 月在武漢市區4家婦幼保健院門診行人工流產術及其他疾病(婦產科疾病)的所有患者進行調查問卷,共205例,有效問卷203份,其中有過2次及2次以上人工流產者為病例組(86例),有過1次或者沒有過流產史者為對照組(117例)。
1.問卷調查:由接診醫師在保密的原則下,對前來門診就診的育齡婦女進行調查,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年齡、文化程度、職業、收入情況、首次性生活年齡、是否生育、是否有過流產史、安全期避孕法知曉率、上環避孕方法知曉率、緊急情況下采取措施等。安全期避孕法知曉率=(知道利用安全期避孕的人數/調查人數)×100%,上環避孕方法知曉率=(知道上環避孕方法人數/調查人數)×100%。
2.診斷標準與相關定義:重復流產是指婦女連續發生2次或2次以上的流產。連續2次及2次以上的自然流產稱為復發性流產,而連續自然流產3次及3次以上者,則為習慣性流產。本文所指的重復人工流產是連續2次及2次以上的人工流產,其中有任何一次是自然流產都剔除在病例組之外。
建立EpiData3.1 數 據 庫,利 用SPSS 22.0 和Excel 2007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數據采用χ2檢驗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病例組年齡范圍為19~49歲,平均年齡為(31.60±5.68)歲;對照組年齡范圍為17~45歲,其平均值為(29.14±4.81)歲。病例組和對照組調查人群均集中在20~<30年齡段,分別占75.6%和73.5%。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病例組和對照組調查人群年齡構成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表1)。
病例組中學歷為初中及以下患者比例(占15.3%)高于對照組(占5.1%);病例組中學歷為大專及本科以上的患者比例為49.4%,低于對照組(占69.2%)。低學歷人群更容易發生重復人工流產。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病例組和對照組調查人群文化程度構成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表1)。
病例組和對照組婦女的收入均主要集中在3 000元以下,分別所占比例為65.1%和59.8%;兩組中收入為5 000元以上的患者均較少,病例組和對照組比例分別為11.6%和3.4%。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病例組和對照組調查人群收入分布構成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表1)。
1.首次性生活年齡:病例組中首次性年齡<19歲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對照組(分別為18.6%和6.0%),病例組中首次性年齡≥25歲的患者所占比例低于對照組(分別為7.1%和28.5%)。首次性年齡越小患者,重復人工流產更易發生。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病例組和對照組調查人群首次性生活年齡構成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表1)。
2.婦女是否生育:病例組中有61例婦女有生育史,占病例組70.9%,而對照組中有55例婦女有生育史,僅占對照組47.0%。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病例組和對照組調查人群是否生育的構成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表1)。
3.安全期避孕知識知曉率:病例組中安全期避孕知識知曉率(84.9%)低于對照組(94.0%)。知曉安全期避孕知識,減少重復人工流產的發生。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病例組和對照組調查人群安全期避孕知識知曉率的構成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表1)。
4.上環避孕方法知曉率:病例組中上環避孕方法知曉率(93.0%)高于對照組(83.7%)。知曉上環避孕方法,減少重復人工流產的發生。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病例組和對照組調查人群上環避孕方法知曉率的構成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表1)。
5.緊急情況下采取的措施:緊急情況下,病例組和對照組均主要以事后緊急避孕的方式來避孕,其構成比分別為67.4%和49.5%;兩組均有少數人緊急情況下不采取措施,分別占7%和14.6%。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病例組和對照組調查人群中緊急情況下采取措施的構成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表1)。

表1 育齡婦女重復人工流產影響因素分析[n(%)]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人的思想也越來越開放,意外妊娠和人工流產每年都呈上升趨勢。這些都與生殖健康知識缺乏以及不知道自我保護相關。大量國內外研究表明,開展人工流產后關愛服務,能提升患者自主避孕積極性,降低重復流產幾率[1]。加強對育齡婦女避孕方法的技術指導,使其充分認識到沒有保護措施下的性行為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是十分重要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病例組中收入為≤3 000元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對照組(分別為65.1%和59.8%),即收入少的患者更容易發生重復人工流產,可能的原因是低收入難以承擔繼續妊娠和撫養孩子的責任,再者是因為低收入人群往往學歷較低,不安全性行為較多,意外妊娠危險性增大;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病例組中學歷為初中及以下患者比例(占15.3%)高于對照組(占5.1%);病例組中學歷為大專及本科以上的患者比例為49.4%,低于對照組(占69.2%),即低學歷人群更容易發生重復人工流產,而高學歷人群更不容易發生重復人工流產。高學歷人群相對而言選擇的職業壓力較大,包括經濟壓力和生活壓力,而且還可能選擇晚婚。同時,這類人群可能對生活質量要求更高,一般也較為理性,在有經濟保障和對工作沒有影響的前提下才會考慮繼續妊娠。所以高學歷高收入者可能會對避孕知識了解較多,但對這類人群進行生殖健康教育和流產后服務可能效果不會太理想。已有研究表明,對于避孕超過5年的人群進行教育干預,收效甚微[2-5]。
對婦女首次性生活時間的調查中發現,性生活開始的年齡越大,重復流產的風險越低。隨著經濟和文化的全球化,越來越多女性提倡晚育。這與已報道的研究結果一致[3],由于女性從第一次性生活到決定撫養第一個孩子的時間延長,使得女性暴露于長時間的性生活中,而日常避孕難以堅持,從而導致重復流產增加[6]。
女性是否生育也對重復流產有很大影響。病例組中有61例婦女有生育史,占病例組70.9%,高于對照組中生育過孩子的患者所占的比例(47.0%)。可能是因為生育過孩子的婦女在后來的性生活中對于日常避孕難以堅持,意外妊娠后,已經沒有生育的指標,或迫于經濟壓力,無法承擔起多個孩子的撫養教育,所以大部分已經生育者的意外妊娠都是以人工流產而告終[7-9]。這就提示相關的流產后服務或生育后健康教育應注意避孕方法,并推薦適合長期避孕且對宮內節育器(IUD)無禁忌癥者上環節育。有研究表明,產后或人工流產后及時使用IUD 避孕,可明顯減少重復流產[10-12]。
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素就是婦女對于避孕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經過分析發現,病例組中安全期避孕知識知曉率(84.9%)低于對照組(94.0%),而其上環避孕方法知曉率(93.0%)高于對照組(83.7%),可能原因是安全期避孕、IUD 避孕相較其他方法而言較為有效也方便,不用服藥也不用男方使用避孕套等,但安全期避孕法存在一定的風險。選擇一種適合的長期且有效的避孕方法非常重要,這往往需要雙方討論。針對不同人群所適用的避孕方法,進行廣泛的生殖健康教育,使其采用適合自己的避孕方法,避免意外妊娠[13]。一般來說,未生育婦女使用避孕套和口服避孕藥較為常見,而對于已生育婦女來說,放置子宮內節育器是最方便的方法[14]。
綜上所述,臨床工作中,醫護人員應當向年輕女性提供相關的咨詢服務普及避孕知識,使其對人工流產尤其是反復人工流產的不良后果得到充分的認識,強調避孕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指導其正確使用避孕藥具,降低人工流產率。社會,家庭以及醫院三方合作,使育齡婦女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學會自我保護。
[1] 喻燦陽,王靜.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在人工流產術后關愛中臨床觀察[J].生殖醫學雜志,2014,23:762-764.
[2] 吳盛輝,徐芾.人工流產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04,19:114-115.
[3] 呂巖紅,李穎,郭欣,等.人工流產女青年性行為和避孕現狀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2955-2958.
[4] 任珊珊,龐成,何電,等.我國三城市未婚女青年人工流產后服務需求調查[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2,20:179-182.
[5] 程怡民,周猷.中國重復流產和流產后保健的現況[J].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2010,29:324-326.
[6] 程怡民,王瀟滟,呂巖紅,等.三城市未婚青少年重復人工流產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6,27:669-672.
[7] Henshaw SK,Singh S,Haas T.The incidence of abortion worldwide[J].Int Fam Plann Persp,1999,25(Suppl):S30-38.
[8] 曹澤毅 主編.中華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38-2862.
[9] 童傳良,陳軍玲,程利南 .上海市人工流產原因現況調查[J].上海醫學,1999,22:345-348.
[10] 程怡民,李穎,郭欣,等.中國重復流產狀況和規范化流產后服務的必要性[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4,20:571-573.
[11] 丁書妹,周濤,馮丫娟,等.農村已婚婦女生殖道感染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319-320.
[12] 韓婷婷,劉戀,凌丹丹,等.湖南長沙地區育齡期女性生殖健康狀況的調查[J].生殖醫學雜志,2015,24:46-50.
[13] 王瀟滟,程怡民,蔡雅梅,等.男性因素對人工流產婦女避孕措施使用的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7,15:345-348.
[14] 揚永利,施學忠,段廣才,等.某市未婚人工流產女青年避孕知識與行為現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82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