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群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形式的迅猛發展,英語作為國際語言的地位也越來越得到彰顯。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應注重對學生知識儲備的培養,同時應通過“講練導”來逐步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關鍵詞】“講練導”教學 教學模式 教學思路
隨著英語普及程度的推廣,英語作為人們進行日常交流工具的地位越來越顯得突出。英語不僅應是學生日常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同時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也應提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自主全面健康的發展,把握好講、練、導的教學模式,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和水平。
講、練、導是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它是一種有效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其中“講”是指教師的精講,其主要作用是傳授知識和技巧。“練”是指學生的訓練,具體包括以聽、說、讀、寫為主要形式的思維訓練、能力訓練和知識操練等。“導”是指教師巧妙導入,學法指導。這三者互相交融,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的始終,使得主導與主體,教法與學法,知識與能力,反饋與控制,都得到和諧和統一的發展。
一、豐富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
1.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縮短講授時間。教師的講是課堂教學的形式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傳授知識和技巧。教師應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掌握好課堂講解時間的分配比例,縮短講授時間,精選、精簡講授內容,提高講課質量,避免“講不完”“講不全”“講不透”,從根本上改變以往的“一言堂”“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在四十五分鐘內創造一個充分應用英語聽、說、讀、寫的環境,增加學生課內活動時間,讓學生動起來,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2.結合學生學習興趣,講究講授方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在充分研究教材基礎上,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特點,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講授方式。講課時力求語言生動簡練,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例如,在教授英語詞語時,教師可利用情景教學方法講解詞語。教師在講授詞語的發音和用法時,還要講解各詞的屬性和其它用法,還要重點解釋與其它詞語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并注意區別。在講授英語語法時,教師結合學生思維能力,認知水平,巧妙地進行引疑、質疑,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想中提出問題,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系,參與結論產生過程中去,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例如,在教neither…nor…這個句型時,要求學生觀察兩個例句:Neither he nor I like the book.和Neither I nor he likes the book.很快學生就發現兩個主語位置不同,其所用的動詞形式不同。這是為什么呢?促使學生去思考。這時教師才點出:按照語法,當neither…nor…連接兩個主語時,動詞要與最接近的主語在數上保持一致,就是語法中說的就近原則。再讓學生總結已學過類似就近原則句型。此時學生腦子動起來,注意力也集中了。許多同學爭先恐后地說出答案。這樣學生不僅學習到新知識,而且鞏固了舊知識,學生的思維也被調動起來。教師的講應當給學生作出示范,教師的講應當如磁鐵,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的講是為了學生的練而服務。
二、活化練習手段,重視學生個體化差異
1.鞏固練習,講究練的策略。要讓學生及時消化教師講授的新內容,就必須安排充足的時間,進行鞏固練習。鞏固練習要講究策略:適時、適量、精、活。
適時:練可適時切入。任何教學都是環環相扣的,而不是孤立的。教師可根據需要,一切從實際出發,邊講授邊練習,邊練習邊講授。
適量:根據本教材重難點,設計一些口頭、筆頭的練習,鞏固本課所學的內容,不搞題海戰術。
精:精心設計練習,做到目的性、針對性強。
活: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內涵,設計靈活多變的訓練方式。如口頭報告,句型操練,造句和創設情景等等。
2.鞏固練習,注重練的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鞏固性練習中練的方法是很重要的。首先,對于基礎知識,教材的重難點,要做到由點到面,由此及彼,由簡單到復雜,從口頭到筆頭的循序扎實地練,針對性要強。其次,要學以致用靈活練。在課堂上教師只是充當導演的角色,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地練。教師可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活化教材內容,讓生活情境融入教學,在教學中創設各種形式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身臨其境,進入實際體驗的生活狀態,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進行實踐操練,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理解教材,真正體現在用中學,在學中用,為用而學。如在教餐館的對話時,創設一個情境,把事先準備牛奶,橘汁,香蕉,面包等擺出,講臺當成餐館的柜臺,教師扮演營業員,學生扮演顧客。T:May I take your order? S1:I would like....T:Anything else? S1:Two bottles of orange juice.T:OK.S1:May I have the bill,please? T:Let me see.It is 25 yuan.S1:Here you are.T:Thanks for coming.表演完后,讓學生模仿,兩人一組進行表演,這樣表演數遍之后,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掌握了新的句型。實現教學目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最后,因材施教區別練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班的學生,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不同,在學習方面往往呈現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方面要區別對待。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言:人像樹木一樣,要使它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在練習當中重視學生個體化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層次的要求,使練習更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例如,在閱讀課教學時,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A類學生復述課文或改編成對話。B類學生簡要復述課文。C類學生朗讀課文。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要求進行練習。
三、趣味導入,學法指導
1.趣味導入,提高課堂效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在英語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課堂導入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催化劑。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通過創設情景,多媒體、歌曲、游戲、繪畫以及生動的語言等形式導入新課,調動學生的無意識注意,滿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維活動由抑制狀態轉入活躍狀態,為下一步探知做好充分的準備。例如在學主題為“家庭成員”的單元前,教師設計一個有關家庭的話題。如,拿出一張學生熟悉的全家照片問:Whats this ? Do you know them ? 引導學生用英語談論家庭成員的話題。再如,在學關于奧運會系列的話題,教師采用歌曲的方式導入,所選的歌曲是北京奧運主題曲 You and Me。學生跟優美的旋律輕輕哼唱,課堂里彌漫了一種浪漫的氣氛。開始上課了,教師和學生以這首歌為話題,用英語開始交流,由此導入新課的學習,導出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下一步教學順暢打好鋪墊。
2.學法指導,提高學習效率。教學是由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面組成的完整體系。教師既要注重教法,課堂上精講,學生精練,更要注重學生的學法指導。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使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終身受用不盡。學法的指導,主要通過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教學。課堂上教師的角色要從講授者變成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能力的教練者,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都有賴于老師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指導。指導方法是:
(1)指導學生記單詞,首先利用課堂教生詞的機會,使學生做到眼到、耳到、心到,爭取當堂記住,同時要反復記憶。
(2)指導學生聽課的方式。教會學生課前預習,課上集中精神,主動參與語言實踐,善于發現問題,并大膽質疑,同時要勤于做筆記,善于總結所學的內容。
(3)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根據上下文猜測詞意,快速尋找所需信息的句子,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得出文章的結論,同時養成良好規范的閱讀習慣。
(4)教會學生良好的復習方法,在復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以課本為主線,將所學的知識,由零散變成完整,真正做到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網,構建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只有通過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由“苦學”變“會學”。
四、結束語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講練導的授課模式,不僅要求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探尋與教材相契合的內容來進行生動有趣的課堂導入活動。同時,教師應對知識點的深寬度做到適時、適度、適量的拓展和延伸。在英語練習方面教師也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因材施教,擯棄以往題海戰術,讓學生在趣味的引導進行自主學習和拓展練習。這種講練導充分結合的授課模式,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打造了良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周若鵬.初三英語寫作的“講”與“評”[J].英語教師,2013(06).
[2]胡中凡.初中英語新課導入探討[N].英語周報(教師版), 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