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莉
【摘要】在新的英語教學大綱要求中,強調加大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的量,特別要注意擴大語言材料的輸入量。當然語言的輸入有聽、說、讀、寫等各種途徑。背誦在語言教學中是很重要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在英語課文的教學中,背誦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語言輸入,是學習、積累語言的有效方法,是培養語言能力的基本手段。本文主要探討在英語教學中怎樣有效實施英語文章的背誦。
【關鍵詞】英語 背誦 有效實施
背誦是大量輸入和輸出語言信息的有效途徑,是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學生英語學習成功的基石。挑選合適的背誦材料,采用有效的背誦方法和靈活多樣的背誦形式,并輔以多種形式的活用練習,背誦的材料就可被內化為學習者活的語言,形成自然、流利、準確的語言表達,為真實交際作準備。
一、英語背誦的準備情況
1.選擇材料的標準。一要抓住文章的中心;二要考慮文章的體裁;三要選一些緊密結合生活實際的文章,又要考慮情節的趣味性與語言的生動性。
2.背誦英語課文的具體方法。隨著年齡的增長,同學們的理解能力逐漸增強,簡單機械的背誦不但費時費力,而且容易產生厭倦的情緒,因而學習效率很低。因此,背誦的組織與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十分注重英語課文背誦方法的指導,以減輕他們的負擔。下面就以背誦英語課文為例來指導背誦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1)一篇課文中如果有太多生疏的單詞,就會影響同學們背誦的信心。為此,學生們可以通過聽錄音或聽教師的示范朗讀來幫助自己找出這樣的單詞,糾正發音。同時,還要注意句子的語調、不完全爆破、重弱讀等語音現象,增強誦讀的節奏,提高背誦的效果。
(2)在英語課文背誦時,不能只是機械的重復。英語課文背誦一定要在理解的前提下進行。在背誦課文之前,要充分理解課文,理解課文中的語法和句型,搞清課文中的內在聯系以及上下文之間的關系等。這樣不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又可以避免 的死記硬背現象。
(3)在英語課文背誦時,要掌握好層次記憶。層次記憶是指句子記憶要建立在單詞和詞組記憶的基礎上,斷落記憶要建立在句子記憶的基礎上,課文記憶要建立在段落記憶的基礎上。學生們應根據課文的中心內容劃分層次化整為零、化難為易、逐層背誦。最后,通背全文,查找不熟的地方,進行強化背誦。有些學生不愿將段落與文章分割開來記憶,而是一遍又一遍地將全段通讀,結果發現不但浪費了好多時間,而且效果不佳。
(4)背誦的動力應是學英語的興趣,而不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每個人學習的結果都會帶來內部和外部刺激(激動)。你背會了一篇英語文章,你的母親可能會因此而獎勵你一塊巧克力或一件新衣服(外部刺激),但你是否注意到,當自己很順利地背完一篇文章時,自己的心里就一定會充滿著一種喜悅,或產生對英語偏愛的心理(內部獎勵)呢?當你很成功地作完一道數學題時,你肯定樂意再接著做第二道。同樣,當你圓滿地背完一篇英語文章時,你肯定想再去背一篇。這就是興趣。只有當這種興趣橫貫你的英語學習時間時,你就會發現英語是如此地輕松和容易,那么你的英語成績一定回顯得很出眾。
二、英語課文背誦的落實
有效的督促、檢查是背誦的根本保證。怎樣去督促檢查呢?顯然教師逐個檢查最為有效,對于我目前學校的學生,我長期采用這種方法。
1.普查與重點檢查相結合。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首先指定一個小組長,由小組長抽背其他同學,而小組長由老師抽背。老師不定期的抽背各小組成員,如不合格者,給三次機會,否則,老師會有一定的處罰。這是一種比較強制性的方法,但背誦英語課文的初期必須這樣執行。
2.表演、游戲與英語課文背誦相結合。采用表演、對話、問答等形式來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可讓A組與B組各表演、對話或問答,使學生有聽、讀、問、答、說、背的機會,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輕松愉快地背誦英語,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達到了檢查背誦的目的。
3.與平時練習相結合。平時在課堂練習中,教師可以利用聽寫、默寫等手段進行有目的的檢查。練習時可把課文的前半部分寫出來,讓學生默寫課文的后半部分,或在一篇文章中抽去一些關鍵詞,讓學生填空或翻譯還原練習等。
三、背誦的效果
如果長期堅持英語背誦課文的教學,從初一開始,長期堅持,在今后的英語學習中,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我的學生在經過我這幾年的英語課文背誦的訓練,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都有了大副度的提高。同時通過長期堅持英語課文的背誦,學生們積累了不少的英語單詞、詞組、句型、短語及貫用法,在做單項題,完型填空時,即使遇到含有一些沒見過的詞或詞組的考題,學生也能根據語感將正確的答案選出。
實踐證明,在英語課文背誦的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掌握背誦英語課文的方法越多,學生就會擁有更多的表達自己思想的句子;就會有更多的富有靈活性、選擇性的表達方式;就會有很濃、很濃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就能更好的培養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徐丹.初中學生英語背誦情況調查和改進策略[D].上海外國語大學大學,2008(12).
[2]曹怡魯.外語教學應借鑒中國傳統語言教學經驗[J].外語界,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