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永
用虛假的論據去論證一個結論,不會讓一個本來就假的結論因我們的論證而成真,但會讓一個本來是真的結論因我們的論證而被疑似有假。
最近,一篇《美國有“班主任”嗎?》的文章在微信圈熱傳。據介紹,文章作者是美國林肯高中雙語系主任方老師,其應該是一位對中美教育有所了解且在美國工作的老師。如果這個判斷不錯的話,這篇文章就會更加令人匪夷所思。我簡單地在微信圈里搜索了一下,粗略地統計顯示,至少有60個微信公眾號轉發過這篇文章,就連網絡上也有大量的轉載和討論。基于此,我認為有必要澄清一下,希望不要以訛傳訛。
在美國的教育制度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叫“顧問”,有時也翻譯成“輔導員”。英文叫作“counselor”,或“advisor”。這個角色在中國的教育中是沒有的。
評論1:錯了!中國也有“顧問”。美國教育中的counselor 或 advisor,在中國也有。這里舉兩個例證。第一,本人所在單位在十幾年前就已經開設心理健康與學校咨詢碩士專業,已有若干屆畢業生。這個專業培養的就是美國學校中的“顧問”。順便說一句,在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普遍就業困難的背景下,這個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一直良好,反過來說明這個崗位在我國學校還不像美國那樣普遍倒是實情。第二,由于本人的工作關系,過去每年都會到北京若干所中學走訪,看望在這些學校實習的學生,會發現這些學校都已經配備有專職的心理咨詢顧問。
無獨有偶,中國的中小學教育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是“班主任”,這是美國沒有的。
評論2:又錯了,美國也有班主任。從作者在美國高中的工作來看,他說的美國沒有班主任,應該指的是美國中學。美國中學是不是都沒有班主任,我不敢說。但在美國小學,教師基本上是包班制的。也就是說,一位教師負責一個班,負責教授絕大部分的課程(有的課程,如藝術、體育類,也可能有專任教師)。此外,他也要負責課外活動、聯系家長、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在學期末給每個學生寫評語等。這樣一位老師是不是在某些方面比中國的班主任還“班主任”?
英語對班主任沒有對應的翻譯,勉強譯成“class advisor”,有點兒勉為其難(因為美國中學沒有“班”的概念)。
評論3:不用勉強,美國有現成的,這類教師叫“classroom teacher”。括號中的內容是什么意思呢?現在不是在談美國教育嗎,怎么又只說“美國中學”了呢?作者的邏輯水平可見一斑。
在中美教育中,顧問和班主任的角色既相似又不同,體現出兩國教育思想的不同,那就是:在美國教育中,成人的角色是啟發、幫助和引導學生,而在中國教育中,成人的角色是管理和控制學生。
因此,從校內職位、專業訓練和工作內容來看,兩者相差很大。
從校內的職位來看,美國顧問完全不上課,是全職的“輔導員”,而中國班主任,經常會兼課。全職輔導學生,在時間和精神方面都會比要兼顧批改作業、輔導考試和備課的兼職教師,來得更加充裕,效果更佳。
從專業訓練來看,美國學校的顧問,在上崗的要求方面非常專業,不僅需要教師執照,還必須有學校心理顧問碩士學位,接受專業心理治療方面的訓練。
反觀中國的班主任,絕大部分是在職教師,很多人沒有受過任何專業的心理治療、心理輔導方面的訓練。這種先天不足導致班主任最擅長的技能是管理和控制,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幫助和引導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更談不上進行“心理治療”了。
評論4:作者是想證明美國的顧問是全職的,而中國的班主任是兼職的,美國的輔導效果更佳。但由于前兩個結論失真,這個也就顯得不靠譜。
這種狀況必然導致類似《班主任兵法》一類的書非常暢銷,因為每一個新擔任班主任的教師都會對做學生思想工作有無力感,不知道從何開始。
從工作的內容來看,美國學校的顧問不但要負責學生的心理輔導,還要負責幫助學生選課和確定未來的升學方向。但顧問的工作以啟發、引導為主,并不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一個成績不好的學生希望申請一所名牌大學,顧問并不會說“你根本沒可能”,也不會以提升學校升學率為目的勸說學生不適合申請名校、名專業,而是會告訴學生名牌大學的錄取條件、學生目前的成績,進而讓學生自行進行比較,發現其中的差距。
評論5:作者在這個例子中的潛臺詞,我想大家都很明白:美國學校顧問不會做的事情是鋪墊,而中國班主任會去做的才是重點??墒?,中國班主任會讓一個二三本的學生去報“985”“211”學校嗎?說什么是為了“升學率”,而恰恰是為了升學率,班主任才不會這么干呢! 這讓我深深地懷疑這個大談中國班主任的方老師到底對班主任了解多少?
當然,美國學校的顧問不會干涉學生談戀愛,甚至對抽煙、酗酒的學生的教育,也只是告訴他們在學校周圍多少范圍內抽煙會犯法,未到21歲喝酒犯法及留有案底的后果等而已。當學生已經嚴重違紀、違規、違法,顧問就會把案子交給訓導主任——另一專業人士來處理。
評論6:作者在這篇文章中的傾向性非常明顯:美國的都好,中國的都不好。但這能確定這是在夸美國學校的顧問嗎?或者說,這能讓我們感覺這是為了貶中國班主任而夸美國學校的顧問嗎?
綜上所述,美國的顧問是全職的,中國的班主任是兼職的;美國的顧問是專業的,中國的班主任是業余的。
評論7:此處,我建議作者把話說全:美國的顧問是全職的,中國的顧問也是全職的;中國的班主任是兼職的,美國的班主任更是兼職的;美國的顧問是專業的,中國的顧問也是專業的;中國的班主任是業余的,美國的班主任也是業余的。
因此,這必然決定美國學校的顧問在工作性質上更多的是幫助學生,用專業的輔導來引導學生,讓他們選擇自己要走的路,從而發展個性,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但中國班主任的工作性質只是把學生管好,為升學率服務,希望學生成為聽話的“螺絲釘”。因此,必然會出現高壓管理和控制思想的行為。
基于以上的比較可以看到,美國教育比較人性化,注重學生的個人發展,而中國教育則希望管好學生,讓學生成為社會的“聽話螺絲釘”。顧問和班主任這兩個職位的不同,恰好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教育觀。
評論8:這才是重點!作者說了那么多,要的就是這個結論。但當所有的論據都立不住時,我們怎么能讓人信服這一結論呢?說實話,我對這個結論倒是有些認同的,但作者的論證過程反而讓我有些猶豫。
用虛假的論據去論證一個結論,不會讓一個本來就假的結論因我們的論證而成真,但會讓一個本來是真的結論因我們的論證而被疑似有假。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分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孫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