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廷
摘 要:培訓實質上是一種系統化的智力投資。企業投入人力、物力對員工進行培訓,員工素質提高,人力資本升值,公司業績改善,獲得投資收益。企業通過系統地培養和訓練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高了員工的素質和能力,使企業的發展獲得了良好的人力資源保障。
關鍵詞:企業培訓;學習平臺;創新;綜合素質;崗位技能
企業培訓是指企業或針對企業開展的一種提高人員素質、能力、工作績效,而實施的有計劃、有系統的培養和訓練活動。未來真正的企業,將是能夠設法使各個崗位人員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斷學習的組織,是比競爭對手學習的更快的企業。因此, 建立學習型企業是企業在經濟時代、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種自然選擇。
一、樹立全新的學習理念
一直以來,企業對員工的教育培訓,應急需要的適應性培訓多;填鴨式的灌輸教育多;傳授式的辦班學習多。這就需要企業更新教育理念,樹立全員學習、終身學習、個人學習、組織學習、團隊學習等新思維,把思想政治工作、傳統的教育培訓和創建學習型團隊結合起來,努力建設學習型企業。
在員工的“學習關懷”上,要處理好 “三個關系”。一是處理好個人學習與組織學習的關系,幫助員工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個人學習是創建學習型企業的前提,組織學習是創建學習型企業的保證。二是處理好教育培訓與團隊學習的關系。教育培訓是提高員工素質的有效手段,團隊學習是員工“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好方法,起著教育培訓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要根據對象、內容,抓好員工以知識技能為重點的教育培訓;另一方面要重視團隊學習,通過崗位練兵、技能小組等活動,把學習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使員工在團隊學習的實踐中提高綜合素質。三是處理好近期需要的適應性學習與未來發展的成長性學習的關系。
在員工的學習評價上,要努力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從重視“勞動力”轉變為重視“腦動力”。對員工的創新成果、合理化建議等腦力勞動成果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獎勵。二是從關注“學歷”轉變為關注“學力”。將以往關注職工學歷的提高轉變為關注員工學習力的提高。三是從以“知”為重轉變為以“行”為重。不僅要讓員工掌握知識,而且要通過創建學習型組織來改變員工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提高工作績效,使企業與員工共同成長。
二、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
國有企業黨組織具有團隊學習的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這種優勢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決定了它是領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政治核心,必須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二是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培養了一大批政治上成熟、黨性強、業務熟、在企業重要崗位上發揮著模范帶頭作用的領導干部。三是企業黨組織是一個結構嚴謹,具有高度組織性和紀律性的政治組織,它的基層組織分布廣泛,滲透到企業的方方面面,起著積極的凝聚作用。四是企業的黨員隊伍是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隊伍,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先鋒模范作用,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骨干力量。所以,建設充滿活力的學習型黨組織是推進學習型企業建設的力量所在,活力所在。結合經營管理、專業技術、職業技能“三支隊伍”的特點,在規范員工行為、提高制度執行力、增強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系統的訓練,使“三支隊伍”特別是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能操作人員擁有自己成長的通道和平臺。
三、搭建多樣化的學習平臺
學習為生存之本,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從這個意義上講,不斷獲取知識將是個人和企業的發展之本。
企業要想謀求長期的穩定和發展,必須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和團隊的學習,充分發揮團隊的作用,努力搭建多樣性、適合不同層次員工進行交流的團隊學習平臺,使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一是用好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經營管理人員專題研討班”等學習形式,采用互動式、研究式、共享式的學習方法,交流學習經驗,研究企業存在問題,探討企業發展,切磋工作方式方法。二是成立“班組長論壇”,建立以班組長為主體,知識經驗共享型的學習團隊。引導班組長樹立團隊學習意識,通過拓展訓練、經驗交流、座談研討等學習方式,增強團隊協作精神和凝聚力。三是在崗位練兵和技能學習的基礎上,組建“職工技能學習小組”。由相同或相近工作性質的員工,自愿組成經常性學習業務技能的群眾性學習團隊。四是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目標,進行“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通過開展專項勞動競賽,提合理化建議、“放心班組”、“項目攻關小組”、“青年創新創效”、“質量管理小組”等活動,進行廣泛深入地交流和討論。
四、創新多層次的教育培訓模式
教育培訓作為國有企業提高員工素質的傳統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企業發展目標創新多層次的培訓模式,逐步實現“三個跨越”:一是由粗放型向精細型跨越。根據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技能人員的不同特點、不同需求,開展分層次、分專業、分需求的精細化培訓,提高培訓的質量。二是由補償型向發展型跨越。一方面,在培訓內容上“缺什么,補什么”;另一方面,結合企業生產發展和員工個人職業生涯規劃,進行發展型培訓,增強員工和企業的發展后勁。三是由單一型向多樣型跨越。靈活地運用集中授課、案例教學、問題研討、現場演練、輪崗實習、仿真培訓、技能競賽、網絡教育等多種培訓方法,豐富培訓形式,活躍培訓氣氛,提高培訓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