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生(廣東省黃村體育訓練中心 廣東廣州 510000)
手槍速射技術動作分析及訓練方法研究
劉忠生
(廣東省黃村體育訓練中心 廣東廣州 510000)
摘 要:目的:探討手槍速射技術動作分析及訓練方法研究。方法:抽取我國省市內超過四年以上的優秀手槍速射技術的運動員100例進行回歸性資料分析,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實驗組(n=50)與常規組(n=50)。實驗組給予手槍速射兼打標準手槍速射,常規組給予標準手槍兼手槍速射。結果:實驗組的第一發動作停扣率70%,明顯高于常規組4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運動員射擊正確率、平均射擊時間,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運動員射擊訓練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手槍速射兼打標準手槍速射的運動員可以采用停扣等技術動作。
關鍵詞:手槍速射 標準手槍速射 ???邊走邊扣
男子標準手槍速射是在手槍速射的基礎上逐漸演變而來,目前的此種項目具有多種一定時間內發射幾顆子彈的方式,不同的訓練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比賽結果,針對個人具有的特點進行定向培養,可以有效地提高運動員的速射水平[1]。該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手槍速射技術動作分析及訓練方法研究,抽取我國省市內超過四年以上的優秀手槍速射技術的運動員進行回歸性資料分析,共100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其具體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間我國省市內超過四年以上的優秀手槍速射技術的運動員100例進行回顧性資料分析,對所有運動員抽樣進行專業運動員資格判斷,選取對象均符合超過四年以上的優秀手槍速射技術運動員的判斷標準[2]。將運動員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實驗組運動員年齡21~44歲,平均年齡(32.5±2.8)歲;年資4~8年,平均年資(6.1±1.3)年;學歷:高中24例,大學26例。常規組運動員年齡20~49歲,平均年齡(33.4±1. 3)歲;年資4~9年,平均年資(5.9±1.2)年;學歷:高中23例,大學27例,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年資等一般資料對比上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運動員及其家屬均知悉該組研究的目的及研究過程,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對兩組運動員的男子標準手槍項目射手訓練情況進行回顧性的資料分析,比較兩組在4 s、6 s、8 s、中發射分別射出5發子彈的成績與使用的技術動作。
表1 兩組運動員第一發動作比較[n(%)]
表2 兩組運動員訓練有效率比較(± s )
表2 兩組運動員訓練有效率比較(± s )
射擊正確率 平均射擊時間組別 訓練前 訓練后 訓練前 訓練后實驗組(n=70) 7.2±0.3 13.1±1.8 6.5±1.5 3.2±0.5常規組(n=70) 6.8±0.5 10.6±1.3 6.4±1.3 5.1±1.7 T 0.124 3.472 0.135 3.836 P P>0.05 P<0.05 P>0.05 P<0.05
表3 兩組運動員訓練有效率比較[n(%)]
1.3觀察指標
(1)第一發動作:??邸⑦呑哌吙?。
(2)針對性訓練前后射擊正確率、射擊時間比較。
(3)采用針對性訓練后的效果,顯效:運動員射擊正確率得到明顯改善;好轉:運動員的射擊正確率得到部分改善;無效:運動員射擊正確率均無明顯變化,甚至出現惡化現象,導致各種并發癥發生??傆行?(顯效+好轉)/本組運動員總人數。
1.4統計學方法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x2檢驗;計量資料采?。ā纒)表示,對比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運動員第一發動作比較
實驗組運動員第一發動作??勐拭黠@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運動員采用針對性訓練后的運動員訓練有效率比較
訓練前,兩組運動員射擊正確率、平均射擊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兩組運動員射擊正確率、平均射擊時間與以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運動員射擊正確率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運動員平均射擊時間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 05),詳見表2。
2.3兩組運動員采用針對性訓練后的運動員訓練有效率比較
實驗組運動員訓練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1邊走邊扣動作
目前國內使用較為廣泛的設計動作便是停扣及邊走邊扣方式的打法,此項動作在進行射擊時需要將手臂與人體的夾角進行縮小,運動員應該密切關注靶標的情況,當靶標出現轉正時,立即啟動運槍,采用食指對扳機施加壓力,促使瞄區出現出發狀態,逐漸增加扣扳機的力度,密切關注瞄區的動態,運槍、預壓、瞄準三個動作互相依存且產生影響。
集體的反射活動中,運動員的各肌群、肌肉活動之間呈現出良好的協作的情況,根據物力學原理,此項動作需要克服靜止狀態下的慣性階段,將力量的轉換點向瞄區進行逆向轉移,快速的射擊中,需要進行運槍、扳機、瞄準三者的協調配合,邊走邊扣需要多種復雜的反應進行協調,控制扣扳機的力量,進入瞄區后將運槍過程
中的啟動加速與減速進行掌控,減低運槍動作對射擊的穩定性影響。
3.2??蹌幼?/p>
動作過程中需要控制運動員手臂與人體夾角值,法線靶標轉正后開始運槍,搶進入瞄區后方可開始進行動作,整個動作過程中需要緊密結合且循序漸進,反射過程中,肌肉的傳入沖動需要在視覺不參與的情況下對運槍路線保持正確,??蹌幼鲬3置閰^平整性,采用勻速運槍,避免加減速后力的轉換造成運動員反應延遲,給后期的瞄準與扣扳機工作造成影響,目前采用的勻速運槍需要控制平整狀態,以保持運槍的穩定性。
針對應變能力強、注意力轉移快的運動員可以采用停扣的方式進行射擊,系統協調能力強運動員可以采用邊走邊扣的方式進行射擊。
該組研究中,實驗組給予手槍速射兼打標準手槍速射,常規組給予標準手槍兼手槍速射。結果顯示,實驗組的第一發動作停扣率70%,明顯高于常規組;訓練前,兩組運動員射擊正確率、平均射擊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訓練后,兩組運動員射擊正確率、平均射擊時間與以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運動員射擊正確率(13.1±1.8),明顯高于常規組。實驗組運動員平均射擊時間(3.2±0.5),明顯低于常規組。兩組運動員射擊訓練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楊東明[7]研究結論具有一致性。因而,該組研究可進一步證實,采用手槍速射兼打標準手槍速射的運動員可以采用停扣等技術動作,標準手槍兼手槍速射運動員可以采用邊走邊扣等技術動作,可以有效保持患者打槍效果,極具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孟海江,蘇新勇,郭宇剛,等.速射動作表象訓練對女子手槍運動員擊發穩定性和情緒喚醒水平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14,234(126):85-89.
[2]楊東明.淺談25 m標準手槍速射項目基本技術[J].體育科技(廣西),2011,32(48):50-51,58.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7(b)-00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