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昕穎(武漢商學院體育與國際馬術學院 湖北武漢 430056)
武漢地區普通本科院校體育生態研究
劉昕穎
(武漢商學院體育與國際馬術學院 湖北武漢 430056)
摘 要:體育生態學是一門嶄新的學科,是一門有待完善的獨特的學科,目前體育生態學還沒有一個確定的定義。四川農大鄧躍寧將體育生態定義為:“是指人們通過謹慎的和合理的體育與方法獲得那種需要的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以實現體育、文化、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通過對武漢地區選取的25所普通本科院校為主題,對體育生態情況的進行調查,不僅能了解武漢地區普通本科院校體育生態的現狀,找出學校體育生態中的失衡因素,同時能自覺的維護體育與環境的相互利益,使學校體育生態正確快速的發展。
關鍵詞:武漢地區 普通本科院校 體育生態 研究
1.1武漢地區普通本科院校體育教學的外部環境
學校體育教學的環境包括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外部環境是客觀因素即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是指與體育這一主體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一切自然條件;第一,氣候因素。如:溫度、濕度、陽光、降水等。在我們的調查中有60%的調查對象會因為天氣原因而放棄或中止體育活動。第二,水陸空環境。如江河湖海、地形、建筑物、體育場地、風、氣壓、雷電等。第三,波因素。如噪聲聲波、強光、電池波等[2]。學校體育教學的外部環境主要表現在體育場館設施與自然環境是否相輔相成的,以及學生對環境的保護與自我約束的能力。通過調查顯示,部分院校在這方面做的都不理想,例如一些體育場館和場地的建設與選擇沒有從自然因素、學生的需求、課程的需求等方面考慮完善,導致其不能滿足學生的上課需求或是根本就無法使用。同時,也應該規范使用場地須知,防止場館場地過分使用或是人為破壞,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保障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更好的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
1.2武漢地區普通本科院校體育教學的內部環境
如果說外部環境是客觀因素,內部環境可以相對稱之為主觀因素。內部環境的平衡直接決定著學校體育自身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學校體育教學的內部環境由體育教育者和學生組成,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學校體育內部環境的主要內容。體育教育者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所以,體育教育者的素質影響著學校體育內部環境的平衡。高校教師隊伍的學歷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應其院校的理論水平與發展前景。從學歷比例上看,本科研究生學歷偏多,這種分布與對高校教師隊伍學歷要求的提高有關。(見表1)。
2.1武漢地區普通本科院校體育館的建設情況
學校體育館的建設不僅反映了學校的文化特色而且可以反映該校對體育的重視程度。從的整體情況來看,體育場館的建設仍不是很理想,部分本科院校都沒有體育館。如果開展一些大的賽事或是必須在室內開展的運動項目還需要借助校外的體育館。個別院校雖然有體育館但并沒有充分利用起來。這些問題都直接制約與影響著學校體育的發展。
2.2武漢地區普通本科院校籃、排、網、羽、乒場地現狀的調查
籃球運動由于它已經成熟的體系與普遍性深受大學生的喜愛,是課余活動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各院校的籃球場地都比較充足,除此之外,該考慮到籃球運動對抗性的特征,從學生安全角度出發,完善學?;@球場的建設與提高。通過調查得知,60%的籃球場為水泥硬化場地,17.4%的籃球場為塑膠場地,22.6%的籃球場為室內場地(如表2所示)。這說明,籃球場地還是以硬地為主,這是需要完善的地方。相對于籃球場地,一些對場地需求不太高,容易開展的項目如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場地方面的建設相反建設的更加完善,比如:羽毛球室內場地的建設達到了45%,乒乓球的室內場地建設達到了78%,這與學生的喜愛程度以及學校領導對此項運動的重視程度都有較為直接的聯系。網球運動是一項需要一些運動基礎的運動,器材的配備與場地的維護以及修建相對于其它運動來說也較為昂貴,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參與和了解的人也越來越多,學校在修建網球場地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能夠保證網球運動開展最基本的場地要求,塑膠場地的比例達到40%,有22.6%的院校有室內場地,這樣就充分保證了即使有自然因素的影響也能夠保證網球運動的順利進行。
表1 武漢地區25所普通本科院校體育教師的學歷情況[5]
表2 武漢地區2 5所普通本科院校高?;@、排、網、羽、乒場地狀況統計
3.1學校體育課程的生態化
學校體育生態化是追求以人與自然的和諧、以人與社會的和諧、以人與自身的和諧的生態體育終極目標,從本質意義上說,就是強調自然、社會和人在課程體系中的有機統一,使自然、社會和人成為課程的基本來源。因此,自然即課程、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便成為現代課程生態觀的基本內涵[6]。
體育課程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它是向學生傳載體育知識的載體,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的良好渠道,也是培養學生體育生態意識的捷徑。根據調查,武漢地區25所普通本科院校體育課程的生態化還存有一些問題,有70%的調查對象不喜歡體育課,15.5%的調查對象很喜歡體育課,14.5%的調查對象覺得體育課一般。通過與部分學生的交談得知:體育課程開設的種類的不足以及課程內容的單一是學生對體育課程不感興趣的最主要的兩個因素。這就要要求教師加強自我專業修養提高教學能力,積極創新思維,靈活新穎的組織教學,提高學生的興趣與參與性,把“快樂體育”放在首位,遵循“健康第一”的宗旨。
3.2學校體育手段的生態化
學校體育手段的生態化是指符合教育規律、身心發展規律的綠色教育手段,以人為本,體現人性的體育措施和方法[7]。學校體育手段的生態化首先表現在是否使用了生態型體育器材與產品,從而減少塵土與噪音污染。從武漢地區25所普通本科院校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由于學生數量較多,對器材的需求較大,而生態型器材的經費要求較高,因而無法滿足教學手段。雖然教師們在教學手段與教學設置上都遵循了以學生身心健康為主,但依舊不能滿足學生不斷追求新事物的需求,只靠在教學手段上的變化是不夠的,還因根據情況升級教學設備。從調查中得知;經費的不足與學校領導的不夠重視是影響武漢地區普通院校體育手段的生態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學校的體育教育離不開校領導的重視。
4.1結論
(1)武漢地區25所普通本科院校體育教育內外環境存在著不足的現象,體育場館的建設不完善,學校還不夠重視學校體育設施的建設。
(3)籃球場、足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等場地建需要提高,避免因為自然影響而影響體育活動的正常進行。
(3)武漢地區25所普通本科院校體育課程的生態化現狀也不是很樂觀,主要是因為體育課程的單一。
(4)從體育手段生態化來看,制約武漢地區25所普通本科院校體育手段生態化的主要原因是經費的不足以及領導的重視程度。
4.2建議
4.2.1優化體育教學的內外環境
學校自然環境的優化主要表現為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可以具體體現在日常的體育活動中,在設立體育場地、設備時,應充分考慮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和合理應用。
4.2.2優化武漢地區普通本科院校體育的物資環境
建設生態體育運動場,修建生態塑膠運動場,更新運動設施,提高運動設施的安全性,從安全第一的角度出發,同時對場地的損壞要及時進行維修確保運動安全。
4.2.3優化學校體育生態化課程
建設生態體育課程體系,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多組織教師參加相關學習與培訓,提高教師的知識能力與業務水平,使生態課程建設能夠促進和影響整個學校形成全新的生態管理理念,提高教育的生態化水平。
4.2.4優化學校體育手段的生態化
在學校建設與經費問題上,相關負責人及領導應給與支持,從長遠的眼光去看學校體育建設與發展,不僅要注重學科的發展還要關注教學生態的投入,維護學校體育生態的平衡。
參考文獻
[1]鄧躍寧.體育生態學的創建[J].體育學刊,2002,3(6):2-5.
[2]陳光華,周志軍.對構建體育生態學幾個問題的探討[J].體育科學,2005,2(2):4-6.
[3]游海燕,肖進勇.學校生態論[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4]吳明深.論體育生態的可持續發展[J].體育學刊,2004,6(3):3-5.
[5]周君華,韓曉東.學校體育的生態環境探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6):4-8.
[6]岳君,謝冬娣.構建體育生態化課程范式探析[J].中國教育報,2008,5(4):7-9.
[7]張銳鋒,左林,陳凱.樹立體育生態意識加強體育生態教育[J].遼寧體育科技,2006,3(3):15-16
[8]于忠輝.論教育生態平衡與素質教育[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3,2(3):5-9 .
[9]田麥久.體育發展戰略研究與學科建設[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47-62.
[10]鄧躍寧.學校體育的生態化與發展對策[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4(5):6-9.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7(b)-0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