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
中華文化有著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從先秦的諸子百家,到兩漢的儒學,魏晉之后的玄學,南北朝、隋、唐時期的佛學,宋明的理學,清代的漢學,再到現在的所謂新學。國學正在不斷地發展著,語文作為國學的一部分,一直被人們關注著。語文的教學也在與時俱進著,但語文創新之路,充滿著探索與坎坷。現在讓我們就小學語文的創新教學來交流一下吧!
一、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原因
我華夏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但世界在進步,中國也在進步。我們不能再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創新勢在必行。
同時,隨著中國的強大,中國公民的素質問題也備受關注,每一個中國公民都代表著中國的形象。我們不希望再看到在國外的景區特意用漢字寫著“不許隨地吐痰”“不許亂扔垃圾”,這是國人的悲哀。所以我們迫切需要加強關于素質的教育,提高我們的思想品質,而語文就正好符合這一點的要求。
近來,世界上掀起一股漢語熱,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則更要學好漢語,而語文就是我們學習漢語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
1.營造好學的氛圍,讓學生主動學習
改變傳統枯燥的講課方式,不再用“填鴨式”教學。我們是辛勤的園丁,我們的工作是修剪“錯誤的認知”“偏差的想法”,讓大樹與花兒可以茁壯生長,而不是將樹修剪成一個模樣,供人欣賞。要營造好學的氛圍,讓小學生自己想學,而不是被逼無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背詩,背一段優美的文字,甚至唱一首歌詞很有意境的歌。每周開一節文學交流會,可以根據年級的不同,來決定回憶的內容。比如,一至二年級,就可以讓學生比一比誰識字多,誰寫字漂亮;三至四年級,就可以比一比誰讀書多,同學之間可以講一些寓言故事、人物傳記;五至六年級,就可以交流一下自己近階段的想法,對文學的看法,比一比誰書寫好,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得到全面發展。
2.注重細節,不拘泥于成績
學校和家長,一直關注成績,卻忽視了學生的素質發展,實屬本末倒置。其實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使之先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國人,而后才是出色的科學家、音樂家、數學家……所以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我們教師應更注重細節,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細心、耐心地回答學生的問題,解答學生的疑問,不要為了教學進度而快講而不細講。成績只能證明一個人的才能,素質卻決定著一個人的修養、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文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