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琴
摘 要: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入學人數越來越多,再加上家長、學生選擇學校的因素,很多學校出現了“大班額”現象。針對這一現象,作為一線教師,不僅要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全面發展和關注全體學生,而且也要積極了解學生興趣、學習、學生品德及考慮學生家庭因素,特別是有差異性地對待家長素質修養問題。
關鍵詞:素質教育;轉變方式;激發興趣;寓教于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積極推廣素質教育的同時,也要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重在情感現實體驗,積累比較豐富的語文知識儲備,不斷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有針對性的語文教學方式,差異化地對待教學問題,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積極實行素質教育手段,根據小學生具體特點實踐教學,讓小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學習好語文知識。
在城鎮化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城鎮人口急劇上升。“大班額”或“超大班額”就成為城鎮區小學比較普遍存在的形式。這樣不但極大影響了教學效率、質量及限制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而且也使課堂教學變得更難,更加消耗了教師的精力,這就導致教師無法實現對學生面對面的有效指導。與此同時,我們不僅要在素質教育理念下積極全面地了解和關注全體學生的具體問題,而且也要積極了解或掌握學習興趣、學習、學生品德及考慮學生家庭因素,特別是要正確對待有差異性的學生家長素質修養問題。在此,淺談如何有效地提高“大額班”課堂教學,主要包括如下幾點:
一、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和理念
1.面對城鎮化中出現的“大班額”現象,面對文化素質差異性的學生及面對非常渴求得到知識的孩子們,我們要積極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學模式,根據現實具體的情況來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
2.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上,主要通過“填鴨式”“灌溉式”的教學手段,小學生被動學習為主要方式。我們要適應素質教學的方式,在積極探索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小學生的素質修養和語文知識水平,積極回歸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不斷激發與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的良好習慣,把自身看成引導者的角色,明白學習和修行還得靠學生自己,根據小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制訂具體方案去實施有效性的教學,培養出學生對學習語文知識的熱情,以此積極提高課堂效率。
二、激發和培養小學生對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學習知識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動力源泉,更是人生最好的導師。因此,我們要積極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不斷激發和培養學生對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使學生真正樂意去學習知識,并給予一定的成就感。同時,教師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加強自身語文方面的文化修養,提高有關語文知識的水平層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上課時教師要積極挖掘語文教材內容,有效定位和展現出良好的教師本身人格的魅力,進而使學生愿意去學習知識,樂意去掌握知識,并成為課堂的主人。
1.引用經典故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經典故事教學是小學階段很有效的教學手段,也是吸引學生學習有關語文知識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二、三年級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將經典故事插入課堂教學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經典的故事中找到學習的樂趣,進而使學生愿意去學習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引用具體情境進行小組合作表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小學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小學生的表演欲望是非常積極的,其好奇心也非常強,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小學生的特征來確定教學方式,進行小組合作,以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組織和創設情景中也要以語文知識為線索。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將文本轉變為情景畫面,以激發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
3.引用文本畫相關聯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文本畫就是指要求學生根據教材內容作一幅畫,這樣做不但很好地轉變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積極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而且也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小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很大的提高作用。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積極鼓勵小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文本中所要體現出來的畫面用自己的筆勾畫出來,以此使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知識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總之,在“大班額”背景下,教師要努力從自己的實際工作中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實施有效的教學方式轉變,深化素質教育。積極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更好地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實施有針對性的語文教學方式,差異化地對待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在教學中不斷總結有效的教學方式,并根據小學生具體特點實踐教學,讓小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學習好語文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