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會
【背景與目標】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變化的,學生對物質的變化比較熟悉,看到的現象也比較多,許多變化發生于學生的生活實際,這節課物體變形、水的三態變化、燃燒生銹這些常見的現象,背后有哪些科學道理?這些都是我希望學生探究的。本節教學設計具有前瞻性質和鋪墊性質。
【科學概念】
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新的物質,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
【過程和方法】
用舉例、分析、綜合、概括的方法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類。
通過具體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可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不斷變化著的。
教學準備:每組一盒火柴、一枚生銹的鐵釘、一根蠟燭、一張白紙,圖片、易拉罐,冰。
【教學過程】
一、體會世界是物質的,我們是生活在物質中的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的世界里,在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是物質,大家看講桌上有哪些東西是物質?
學生自由討論。(粉筆、磁性黑板、黑板擦)
師總結:凡是我們直接觀察到的物體都可以叫做物質。
繼續探討:同學們有些物質我們可以看到的叫物質,還有一些我們看不見,或者摸不到的,它們也叫物質嗎?比如,空氣、火、聲音、電、光。它們都是物質嗎?
學生討論,教師適時點撥。(要求學生可以聯系生活,說出理由。)
小結:空氣和火確實存在且占據一定的空間,我們確定它們是物質,那么聲音、電、光,它們有的是物體振動產生的,可以看做是振動的物體。有的是我們用肉眼看不見的電磁波,它們都是物質,由此可見,無論是實際存在的物質,還是我們的感覺器官能觸到的物質,都說明了整個世界都是由物質構成的。
二、物質在變化
師出示易拉罐(大家看,這是什么?我使勁一捏發生了什么變化?)出示冰(大家看這是什么,冰,我從冰箱拿出來的時候是整塊的冰,現在發生了什么變化?)生自由討論。師總結:(對呀!他們都發生了變化,只不過前者只一秒鐘就變化了,而后者變化要緩慢一些。)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一切物質都在發生變化。最后師小結(雖然如此但它們的實質并沒有發生變化,沒有改變物質的材料。那我們的生活中有些物質的變化卻改變了物質的材料)。
三、讓物質發生變化
讓同學們分組觀察生銹的鐵釘;點燃蠟燭,看它的變化和前面幾種物質的變化有什么不同?(得出結論:他們都不約而同地產生了新的物質)繼續觀察白紙以及圖片,看看它們的變化又有什么?(得出結論:它們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發生變化)通過觀察得出物質的變化形式是多樣的,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為的。是否產生了新的物質。
過渡引申:一些物質,如巖石、馬路、房屋它們的變化速度快嗎?同學們認為世界上有不變的物質嗎?
四、總結
世界是不斷變化的,不是改變了大小、形態就是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所探究的只是冰山的一角,以后我們會慢慢地揭開它們神秘的面紗。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