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杰
作文作為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本身具備一定的“多思”性。培養學生“多思”的能力就是培養學生“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的能力。怎樣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多思”能力呢?我是從以下方面著手的:
一、創設情境,誘發學生作文的創新興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注重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頭腦思,并在周記中把看到的、聽到的、有趣的、有意義的事或物及自己當時的想法記下來。我的學生每人有兩個本子:一本用來寫生活手記,另一本用來寫觀察日記。比如寫一個人,我就讓學生設法接近他,觀察他,觀察他的衣著、言談、舉止等。同時還注意指導學生運用各種感覺器官去細致觀察。這樣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思考獲得了素材,從而為學生選材奠定了基礎。
二、利用范本,培養學生作文的創新思維
教材是一部百科全書,每一個知識點就是一個材料源,是學生作文取材的不老泉。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觀察生活、選取材料、確定中心、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從中學習一些寫作知識、修辭手法。同時注意創設教學情境,如看錄像、聽錄音、欣賞漫畫等,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再發現者”;由完全講授轉變為不完全講授,留給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大膽地去想象和補充;創造性地運用提問技巧,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講課題,聯系審題;讀課文,聯系立意選材;說段意,分層次,考慮編寫作文提綱。在《美麗的小興安嶺》的教學中,學生積累了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描寫景物,我就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以《可愛的校園》為題進行寫作。這樣,使學生不僅在語言上獲得營養,而且在寫作上也掌握了方法,能夠由模仿到思考后的再創造,使范文真正起到榜樣的作用,從而寫出內容充實富有創意的文章來。
三、啟發引導,拓寬學生作文的創新空間
在作文教學中,我還通過續寫、改寫等形式,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注意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地思考,得出多樣性的結論。比如我在上《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后,讓學生假設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的場面;在上完《窮人》后讓學生設想漁夫與桑娜一家后來生活的情景,續編故事。結果學生寫出了許多頗有新意的作文。這樣既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提高學生的“多思”能力,讓作文成為培養學生“多思”精神的重要陣地。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