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梅
一、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作文教學是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在作文具體實踐中,學生良莠不齊,對于習作的掌握能力不同,出現了如下現象。
1.作文教學將學生的能力看得過高,忽視了學生的真實學習生活,過于注重表達技巧和遣詞造句的能力,忽略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揮。學生面對陌生的題材,不知如何下手,只好求助于作文書,或者是胡編亂造。
2.學生缺乏思考的時間,缺乏將習作進行修改的時間,習作依然是成了和數學一樣的速成品。應試教育是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寫完一篇習作,這樣才能在考試中獲得高分,學生在平常的練習中,缺乏厚積薄發的積累,這樣一來,無論是多少作文,都不過是完成作業的一種方式。
3.教師的評價單一。我們的評價還是很單調,缺乏用運動、變化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習作。在評價學生習作中,總評過多,詳批較少,讓學生并不能真正在教師的批語中,看見自己習作的優點和缺點,從批改中學生得不到啟迪和發現。
二、應對策略
1.降低作文的具體要求,讓學生自由發揮
首先,在題材上,將命題作文改成自由命題作文或者半命題作文,這樣學生的思考空間變得更大。習作提倡真情實感,提倡獨特感受,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加以積累、提煉,形成自己的獨特感受。
2.指導學生將習作寫得具體完整
在習作中,學生之所以不能將習作寫得完整,就是因為缺乏教師的正確引導,應該讓學生認識到說與寫、想和做之間的關系,感受到自己的材料豐滿起來,在寫的時候,自然就變得容易很多了。
3.習作批改層次化,評價方式講實效
學生在寫完之后,很多時候直接交給了老師,大量的習作,由老師個人批改,寫上批語,這對于批改效果來說是無效的。教師可以對習作較差的面批面改,而對于習作已經初有成效的,采用學生互批、小組互批的模式,這樣有助于學生學會修改、學會評價和比較。對于評價,教師應改變過去的整體評價,讓學生在自評和互評的過程中,通過教師點評和小組之間的點評,讓學生看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總之,教師要指導學生從觀察生活入手,體驗和感受生活,用教師教的表達方式,抒發個人的真情實感,讓學生高高興興參與,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