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宗蘭
語言是人類最主要的交際工具。其中,口語交際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在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社會交往和人際交流。”顯然,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既是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從多年的低段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作了嘗試,較有成效。
一、創設情境,為學生口語交際創造條件
1.聯系生活,創設情境
“生活是語文的源泉。”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就地取材,實物展示,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學生說得具體、真實、生動有趣。如,在教學“愛吃的水果”這一口語交際話題時,先課前讓學生帶自己喜愛的一兩種水果來校,上課時老師引導學生觀察水果的顏色、形狀,聞一聞,嘗一嘗,再想一想,然后在同學面前有序地把這些連起來說一說,通過這樣的實物情境,學生有話可說,課堂氣氛非常熱烈。
2.學生表演,創設情境
平時,學生看別人演戲看得多,但是,自己上臺表演,還是件新鮮事。“課本劇”這一新形式,創設了“愉快教育”的情境,因而能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通過排練演出,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如,教學《荷葉圓圓》一課,在學完全文后,分別讓學生扮演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說說荷葉是它們的什么,學生就更能深切地感受到夏天的童趣以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們快樂的心情。這種貼近自然的交際情境,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二、憑借教材,為學生口語交際尋找途徑
1.借助插圖,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很容易被直觀形象的插圖所吸引。“圖畫是鼓勵學生說話的一種強有力的興奮劑。”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可以幫助他們了解圖畫中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關系,鼓勵他們想象、創新。在教學中可根據教材插圖內容,適當設計一些連貫的小問題,引導學生逐步由說一句完整的話到說幾句通順的話。如,《小兔運南瓜》一圖,可設計這樣幾個問題:小白兔來到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事讓小白兔感到為難?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媽媽怎么問?小白兔又會怎么說?這些問題一下子就把學生引入思維創新的情境,學生通過想想,說說,想出了小兔運南瓜的很多好辦法。巧用課文插圖,不但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更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2.閱讀教學,通過想象訓練學生口語交際水平
《狼和小羊》的結尾在狼撲向小羊時戛然而止,善良的孩子們可不想小羊就這樣讓狼吃掉。于是,我讓學生展開想象,據此設計口語交際訓練。如讓學生說“假如你是小羊,當狼撲向你的時候,你該怎么辦?”這就提供了一個寬松的表達環境,自由地練習口語表達。學生各抒己見,想象豐富,很多學生都得到了鍛煉的機會。
三、組織活動,為學生口語交際搭建平臺
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僅僅依托課堂教學是不夠的。語言來源于生活,又離不開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據此,老師可拓寬渠道,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可行性的校內外實踐活動。
在校內,我們不妨多組織適合學生的有趣活動,因為喜愛活動是兒童的天性,通過愉快的活動,讓他們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如,我讓學生分組做自己覺得有趣的游戲,我先給孩子提出要求:做游戲時,你是怎樣想的?你是怎樣做的?要能把游戲說得有趣。學生迅速組合好,進入了游戲,游戲結束后,我讓學生自己說,學生在他們熟悉的游戲中,說出了他們最真實、最純潔的話,在快樂的活動中進行了交際。
總之,我認為低段學生“口語交際”訓練的途徑是很多的,通過多樣化的形式,讓學生大膽地說、積極地說,從而提高口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孫央絨.談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J].成功:教育,2009(0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