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軼倩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婦硎,有作其芒”,正如梁公所言“少年強則國強”。而其“強”,應該是涵養強、體魄強、意志強、才學強,而并非成績單上強人幾分。所以,對少年教育之關鍵仍在德育,其中的少先隊活動固然不可或缺、不容搪塞。
一、為什么要開展少先隊活動
1.少先隊活動存在的淵源
在小學的教育中,少先隊活動一直存在著。過去的少先隊活動是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團結精神、學習精神,以及吃苦耐勞的思想品質。
而如今很多學校組織的少先隊活動則變成了游樂場、風景區的快樂嘉年華,學生在歡悅之余并不能得到任何深刻的教育,究其原因,不過是諸如此類的校園活動能夠使很多的利欲熏心得以滿足。
2.少先隊活動存在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今日之獨生子女越發被嬌慣,諸多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已經在這些少年兒童身上屢見不鮮。可見,作為對其教育之基本的學校,對少先隊活動的開展和重視是對學生身心健康的最有效幫助。
二、少先隊活動的發展趨勢
1.社會問題危及小學校園
“碰瓷助人為樂者事件”等等越來越普遍存在于復雜社會的丑惡現象,已經將危害的矛頭指向了校園、指向了小學生。
因此如今的少先隊活動,必須從過去對民族大義的精神普及變成對道德是非的判別;從對以助人為樂為榮的思想導向變成如何遇險自救、如何助人而量力行之的社會教育。
2.少先隊活動的方向有待轉變
過去的少先隊活動是以純粹的贊頌將賴寧、雷鋒、邱少云、黃繼光等英雄推向少年兒童成長的風向標,使犧牲主義如邪教一般灌注于少年兒童的大腦。于是,社會上便出現了太多盲目助人而最終同歸于盡的悲慘案例。少先隊活動不可再局限于書本于校園內故步自封,必須立足于社會,將處于社會弱勢群體的少年兒童帶上積極、健康的成長道路。
三、怎樣創新少先隊活動
1.與時俱進,化禁為進
如今這個電子信息化的時代,小學生接觸的不再是網魚捉蝦,而是網絡游戲,于是,老師對學生假期的禁忌也便從“禁止野浴”變成了“禁止網游”。
但是禁止就真的是教育的有效方式嗎?我恰恰認為與其用強硬對抗單純的叛逆,不如通過改良利用其利智之優點,通過競技等不同互動方式鍛煉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及集體榮譽感,并使學生認識并汲取網絡的益處,有效地開發、磨礪其心智。
2.有效學習,高效演習
你可曾見過車水馬龍的大街上,成群結隊的紅領巾撿拾著垃圾、清理著小招貼、擦洗著隔離護欄?你可曾見過一隊隊少先隊員站在廣場的烈日下聽著各種安全教學、法律演說?也正是這樣群體中的學生,闖著紅燈、丟著垃圾、驚慌于火災地震、迷失于哄騙誘拐,甚至不懂用消防器械。為什么?因為在類似的少先隊活動中,做的太多東西沒有意義,學的太多東西沒有實踐。
于是“演習”不失為如今少先隊活動的重要課題。如火災地震演習中,扎實學生的消防常識、鍛煉學生冷靜、勇敢的心理承受力;法律事例演習中,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判斷能力;助人為樂演習中,讓學生明白怎樣救人、怎樣自救……
3.嚴控活動流程,解放家長
很多小學校組織的少先隊活動,都不同程度地允許家長陪同參加,原因之一是大部分家長不放心自己的孩子脫離自己視線而走得太遠,擔心學生過多學校容易看管疏忽;原因之二是有些學校組織的活動屬于收費性質,為了多獲取一些利益而要求家長自費陪同。這使少先隊活動失去了本有的意義,并逐漸失去了家長的支持。
所以作為學校,在組織少先隊活動的流程上應該嚴格把控,可以通過家長會等形式宣傳開展好少先隊活動對學生德育教育的益處,鼓勵家長放心撒手,配合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此扭轉學生家長對學校開展少先隊活動的偏見。
從小我們就常常說起小學的校園培育的是祖國的小樹苗,在小樹苗成就參天大樹之前,小學教育更多的是從學生的德、智、體、美等素質方面進行引導、鍛煉,而其中少先隊活動應該是最重要的教學課程。所以我們應該平衡小學活動中的知識競賽與素質競賽、平衡小學教學中的智力鍛煉與體質鍛煉,通過開展優質完善的少先隊活動,提高學生的全方面素質水平,培育出優秀完美的陽光少年。
參考文獻:
邱學華.嘗試教學理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