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旭艷
一、錘煉小學生數學語言的必要性
1.在小學數學學習進程中,數學語言學習是數學學習的基礎,更是學生解題的根本
它是學生解決數學問題過程中所必需使用的一種工具,是數學知識構成的基礎。數學知識是數學語言的內容,其內涵和外延都要通過數學語言來傳遞,沒有規范的數學語言,數學知識就不能傳承。所以,不理解數學語言就不可能理解數學知識,更談不上學好數學知識。
2.小學生數學語言的錘煉有助于全面培養其數學能力
小學生年齡小,知識不多,生活經驗不夠豐富,語言表達能力較弱,說話往往不夠完整、準確與簡練。通過對小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錘煉,可以提高其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與表述能力,有利于促進其理解能力與數學學習能力。
3.小學生數學語言的錘煉有助于培養其非智力因素
數學語言看似枯燥乏味,其實具有其獨特之處,其中蘊藏著豐富的內涵,自有一種內在的美感。英國哲學家羅素說:“數學,如果正確地看它不但擁有真理美,而且有至高的美。”數學的美是通過數學語言來體現的,具有一定的間接性和模糊性,只有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數學語言,才能從學習中感悟其魅力和內涵,真正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意識。
二、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常見錯誤分析
由于小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和認知能力有限,他們對數學語言的表達往往不夠規范,會出現各種形式的錯誤。
1.用生活語言代替數學語言
例如,學生面對多支鉛筆和少塊橡皮只能籠統地說:“鉛筆多,橡皮少。”這就是學生的生活語言,還有學生經常把“數”說成“數字”;把“高度”說成“長度”“深度”;習慣把“幾時、幾時半”說成“幾點鐘、幾點半”,把“平方米”說成“米的平方”等等。
2.數學語言教學的表達形式呈現單一化
例如,有學生這樣說乘法結合律的概念:“有兩個式子它們都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有三個數是完全相同的,三個數相乘,我們可以先算前面的兩個數,再乘以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乘以前一個數,它們的積是一樣的。”例子中該生的回答不僅多次重復,而且不能明確地表述乘法結合律。學生在表述時不懂得應用數學語言簡單明了地表達,不能夠用概括性的數學語言科學準確地表達出乘法結合律的內涵。
三、小學生數學語言錘煉的措施建議
1.提高教師數學素養及其對學生數學語言知識的駕馭能力
小學生善于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所以,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數學語言的修養,必須熟練掌握數學術語,對概念、定理、公式、法則的表達要具有準確性、科學性、邏輯性,不能因為簡單就省略,使自己的語言生活化。數學語言的表達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這對學生嚴謹的科學精神和數學思維方法的養成至關重要。
2.從生活經驗中引導,促進生活語言向數學語言的轉化
例如,在對上文提到的兩支鉛筆和一塊橡皮的表述中,為了能讓學生利用較為規范的語言進行溝通和提問,教師應該進行適當的引導。如,學生說:“鉛筆比橡皮多,橡皮比鉛筆少。”這時,教師又拿出一塊橡皮,要求學生觀察比較后給出完整的表述,學生又說:“鉛筆和橡皮同樣多”,這時教師可以這樣進一步引導:“現在同學們分成兩組,男同學是A組,女同學是B組,下面開始討論一下咱們班男同學多還是女同學多。5分鐘過后,兩組各派一名代表表述一下。”最后,引導學生通過一對一的比較,得出“男同學比女同學多”“女同學比男同學少”,或者“男同學和女同學同樣多”等結論。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多次訓練,才能使小學生逐步從生活語言過渡為數學語言的表達,真正促進他們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3.注重訓練學生數學語言表述形式的多樣化
(1)強化學生對文字語言的掌握,清楚地知道其概念。在教學中,將數學概念通過理性的語言表達轉變成為感性表達,從而提高其語言表達嚴謹性,強化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其改變,提高其理解能力。例如,在進行分數初步認識學習過程中,通過將紙張對折,反復對折,然后利用色彩將其區分開。在結束這個動作之后,讓學生思考如何才能用語言表達出不同顏色所代表的內容,如何才能利用數學文字將其表述出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其過程,具有什么樣的意義。從而達到鍛煉學生思考意識、提高學生數學理解能力、強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2)在一些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鍛煉學生利用圖形、圖標等數學語言表達形式說明學生的思考過程,從而提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鼓勵學生以不同形式回答問題,從而肯定學生求同存異的思想,提高學生對習題的理解能力,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最終目的。
總的來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語言的鍛煉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教師一定要在教學中重視這項內容,并且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養成科學使用數學語言的良好習慣。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