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博
TRIZ理論作為解決技術問題的有效方法,被越來越多的工程師所掌握和應用。目前,各省市在大力推廣應用TRIZ,為該方法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在解決技術問題的過程中,選擇所要解決的對象是首要的,項目的選擇、定義、分析是否清楚將直接影響項目的成敗。文章圍繞選擇項目的原則、條件、要求和注意事項展開討論。
一、項目的主要來源
工程師在日常的研發、生產等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何種項目適宜于應用TRIZ解決,何種項目應用TRIZ解決投入產出比最高等是需要面對的問題。通常應用TRIZ解決的問題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
(1)戰略性相關的技術問題。一般企業都擁有自身的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年度經營計劃、年度研發計劃等,列入到計劃中的相關技術或問題都是企業高層關注的問題,此類問題是企業戰略級項目,是應用TRIZ解決的項目重要來源之一。
(2)“脅迫”型技術問題。在目前的市場競爭中,同一領域由諸多競爭對手存在。企業通常為了追趕、超越競爭對手,將領先于自身的企業作為標桿,以標桿企業能達到的技術目標為自身目標,通過解決技術問題達到超越競爭對手的目的。此類項目也是應用TRIZ項目的重要來源。
(3)“實際”型技術問題。此類問題多來自于工程師日常研發工作過程中的“點”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公司戰略級、部門級、個人級中的一種,但這些問題較為具體、目標清晰、完成周期短,是工程師較為喜歡選擇的一類項目,此類項目在實際培訓過程中較為常見。
從三類項目的來源來看,第一類項目目標宏觀,完成周期長,項目范圍大,可操控性低,通常需要二次界定,并將宏觀問題分解為若干個“點”問題來實現。第二類項目通常實施周期較長、難度較大、目標明確,通常需要進行細分,進一步明確需要達到的目標,并深層次的分析不能達標的原因。第三類問題通常比較明確,可操控性大,有時問題較為簡單。
二、項目選擇的原則
應用TRIZ解決實際工程技術問題時,從戰略和管理層面,所選擇的項目必須符合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則。
1.項目的實施必須有意義和有價值
(1)項目能夠支持企業(部門)戰略目標的實現。研發或技術改進項目是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有效手段,是增強企業創新水平、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每一個項目必須支持企業(部門)戰略的實現。可以說,通過項目為企業實現未來戰略目標搭建了橋梁,促進企業戰略的實現。只有這樣的項目實施更容易獲得各方資源的支持,獲得較高的效益。因此項目的選擇必須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規劃、經營計劃的關鍵點,結合日常研發、業務和工作中出現的難以完成的、制約企業發展的技術問題進行選擇。如某企業(中小企業)主要生產菌菇,為了降低企業的成本,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企業決定延伸自身的產業鏈,開拓了接種業務。但在接種過程中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接種過程中菌種容易受到雜菌的感染,造成菌包的浪費,每年菌包損失巨大。此項技術問題是公司高層非常關注,也是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企業戰略級項目。
(2)項目的目標要適當的具有挑戰性。選擇的項目目標太低使得容易達到,但實施效果明顯度和顯示度不夠;目標太困難造成團隊人員積極性不夠,沒有太大的信心去完成,同時還需承擔達不到目標的責任。在應用TRIZ的過程中,簡單、易解決的問題可以應用其它方法,如頭腦風暴法、5W2H等方法可完成,不必按照TRIZ的步驟逐步完成,造成時間和精力上的浪費。因此,在應用TRIZ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盡可能選擇較為困難的項目,一方面使應用者更好理解和運用TRIZ,另一方面應用TRIZ可產出很多非常好的解決方案,增強應用者的成就感,同時為企業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在上例中,目前的菌包損失率為10%,如果將項目的目標定位9%、8%,通過對現有的工藝流程、接種設備進行簡單的優化和改造就能夠實現上述目標,應用其它創新方法能夠完成,沒有挑戰性,應當將目標定位在0、1%、2%。
(3)項目能夠為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任何企業的存在都是以利潤為主要目標,因此在選擇項目時,必須選擇能夠為企業帶來較大收益的項目。經濟效益不僅直接表現在財務報表上,還表現在通過項目的實施,能夠為企業節約生產成本、縮短研發周期、提升設備無故障運行時間、縮短生產周期等,解決不能產生經濟效益的項目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在上例中,解決菌包雜菌污染的問題可以為企業減少大量的成本,消除大量不必要的浪費,經濟效益顯著。
2.項目的實施必須可管理和可控制
(1)項目需要解決的問題必須清晰。解決技術問題的目的可能是減少操作時間、消除時間浪費和空閑時間、提升生產能力、消除有害作用、增強不足作用、減少使用原材料等。不論那種問題,必須明確問題出現的原因和希望達到的目標,逐層分析原因,找到根本原因并加以消除。同時,需要明確如何判斷解決方案的 “好”和“壞”的標準,最終才能評估欲解決問題的現狀水平。在上例中,項目的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消除菌包浪費,必須清楚何種原因造成了菌包的浪費,是因為菌包受到雜菌的感染,使菌種無法在菌包中正常生長。判斷解決方案優劣的標準是菌包損失的比例。
(2)項目的范圍應當是清晰可控。每個項目都要有一個明確的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每個問題的范圍界定必須清楚。在很多情況下,一個問題的解決會涉及技術、管理、流程、制度等多個方面,這時需要將問題轉化為技術和流程問題,并將這些問題進行分解成若干個小項目,在相對小的可控范圍內解決。在上例中問題較為明確,就是菌包受到雜菌感染,需要明確雜菌是從何處而來,是因為空氣凈化不徹底?操作人員消毒不徹底?菌種中自帶雜菌?二次污染?這就需要進一步分析問題的原因,明確問題的范圍,從根本原因和小問題入手解決問題。
(3)項目能夠得到企業管理層的支持和批準。一方面項目只有得到管理層的支持,才能獲得解決問題的各類資源,如設備、時間、材料、人員、經費等。另一方面項目得到管理層的支持后,項目的解決方案能夠在實際研發、生產中得到應用,為企業產生經濟效益。
三、項目選擇的要求
項目的選擇從技術層面,所選擇的項目必須達到以下要求。
(1)選擇的技術問題必須是一個技術系統。技術系統存在的價值在于執行某種功能,如汽車的功能是移動或運輸人、縫紉機的功能是連接布料、電風扇的功能是移動空氣等。何為技術系統?技術系統一定是人造的系統,從技術系統的完備性來說,技術系統由執行裝置、傳動裝置、動力裝置、控制裝置組成,系統中至少有一項或多項由人造的裝置來完成,如果沒有,那么該系統不是人造系統,也就不是技術系統。如某苜蓿草生產企業的其中一個生產環節是將苜蓿草在田地中收割完成后需要晾曬,一般晾曬時間為7~9小時,晾曬時間過長容易造成苜蓿草中的蛋白質分化,營養成份降低。在晾曬環節,陽光直接作用于已收割的苜蓿草,使苜蓿草中的水分快速蒸發。在此系統中,沒有任何裝置是人造的,該系統也就不是技術系統。
(2)項目的題目清晰,問題聚焦。項目的選擇不能籠統,必須明確出現問題的原因,能夠通過因果鏈分析尋找到根本原因。如果需要解決的項目很大,建議拆分為若干個小項目,逐一解決,不能同時解決多項問題。如在菌菇接種過程中污染的問題,需要分析污染雜菌的來源,雜菌可能來自于未被凈化徹底的空氣、菌種、操作人員、菌包等。經過分析發現主要是來自于未被凈化徹底的空氣,那么可以做出多項選擇,可以解決空氣凈化設備,可以解決不讓含雜菌的空氣與菌種接觸等方面入手,這時需要明確項目的關鍵問題。
(3)對所選擇的項目必須了解、熟悉。在TRIZ的培訓過程中,經常有學員攜帶自身不熟悉、不了解的項目,致使整個項目按照TRIZ的步驟向前推進的過程中無法正常進行。對項目必須做到三個方面的熟悉:一是熟悉問題的總體情況;二是熟悉造成問題的原因;三是能夠評判解決方案是否合理。
(4)需要對所選擇的項目進行詳細的描述。工程師需要能夠對選擇的項目進行詳細的描述,主要包括技術系統的背景、工作原理、存在的主要問題、現有的解決方法等。在描述過程中工程師需要盡量用較為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所要描述的內容表達清楚。根據培訓的經驗,很多學員通常會將自認為不重要的信息過濾掉,而這些信息恰好是解決問題所需要的,這是值得注意的。
四、項目選擇過程中常見的問題與注意事項
根據長期的培訓經驗,在工程師實際應用TRIZ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1)工程師選擇的項目欲解決的問題與企業發展重點或市場的需求等沒有聯系,體現不出項目的價值,無法得到管理層的支持和承諾,此類問題不適合。
(2)沒有針對關鍵問題分析、分解,直接籠統的定義系統,造成因素太多,項目太大,難以抓住重點,項目難以達成目標,此時需要將問題進行分解。分解工作完成后,需要針對每一個分解問題進行解決,而在實際過程中工程師容易在多個問題之間跳躍造成邏輯思維上的混亂,對解決問題產生不利影響。
(3)欲解決的問題原因已經很明確,解決方案已經初步確定,此種問題應當立即實施,而不需再次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解決。在培訓中很多學員以已解決的問題進行倒推、驗證,不提倡此類做法。
責編/劉紅偉
基金項目:國家創新方法工作專項(2013IM02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