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珠
又到了天氣炎熱、空氣潮濕的夏季,這可是腸道致病菌生長繁殖的高峰期。由于人們的睡眠質量降低、身體抵抗力下降,再加上一些人喜歡吃冷飲與涼菜,外因結合內因,容易造成夏季腹瀉的高發。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之分,治療的方法也不同。引起腸道感染的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以及寄生蟲,它們分別可引起小兒流行性腹瀉、菌痢、傷寒、霍亂、食物中毒及阿米巴痢疾等病癥。研究顯示,我國大約70%的腹瀉屬于非感染性的,由飲食不當、食物過敏、生活規律的改變、氣候突變等原因引起,這種腹瀉使用抗生素治療是無效的,而應當服用一些助消化藥或采用飲食療法等來治療。當腹瀉癥狀較重時,如腹瀉3天或以上、脫水、腹痛劇烈、高熱達到38℃的話,一定要去看醫生,尤其是上吐下瀉的患者,不能弄不清楚病因就自行服藥。
腹瀉家庭用藥的注意事項
目前治療腹瀉的藥品較多,包括抗生素、腸黏膜保護藥、收斂止瀉藥、微生態制劑等。腹瀉的病因復雜,尤其是慢性腹瀉并不一定是腸道疾病引起的。因此,在使用藥物治療前需查明病因,選擇最適合的藥品,做到有的放矢。如果一天內腹瀉4~5次、大便不是水樣的、腹痛較輕、也不發熱,可以嘗試吃點藥在家休息,如果服藥1~2天后仍無效,應及時就醫。
西藥分為沙星類抗生素、止瀉劑、抗菌劑、調整菌群失調制劑4類。
1.沙星類抗生素,包括諾氟沙星(氟哌酸膠囊)、環丙沙星等,可防治感染,一定要遵醫囑或說明書服用,不宜自己去藥房買藥服用。
2.思密達、必奇等吸附性止瀉藥,主要成分是蒙脫石微粒,從天然礦物質中提取,能夠在胃腸道形成黏膜保護層,可將細菌、病毒等吸附起來,有很好的收斂和保護腸黏膜的作用。適用任何類型的腹瀉,尤其對夏季常見的食物中毒性腹瀉有效。安全性很高,兒童也可服用。缺點是影響其他藥物以及礦物質的吸收,不能長期服用,止住腹瀉后應立即停藥。
3.抗菌劑黃連素,主要成分為鹽酸小檗堿,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等細菌引起的腸道感染有特效,用來治療腹瀉效果不錯,對痢疾的效果尤其明顯,對阿米巴原蟲引起的腹瀉也有作用,且物美價廉。
4.調整菌群失調劑,包括整腸生、培菲康、媽咪愛、麗珠腸樂等,能夠調整腸道菌群,起到提高腸道免疫力、保護有益菌生長、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等作用,適用于急性、慢性腹瀉,以及菌群失調引起的腹瀉。這類藥品毒副作用較小,尤其適合老人、兒童和身體虛弱者。
患者還可根據舌頭顏色以及舌苔厚薄的細微變化來分辨的腹瀉類型,從而選擇對癥的中成藥。
1.濕熱型。表現為舌苔黃膩、舌質紅,同時伴有腹痛、瀉下急迫等癥狀,大便呈黃褐色,氣味臭,大便后肛門有灼熱感。應選服黃連素片和香連片,飲食上佐以薏苡仁粥會更好。
2.寒濕型。多因生冷飲食所致,表現為舌苔白膩,腹瀉清稀,甚至呈水樣便,有腹痛腸鳴、少食等癥狀。可選用白術丸和藿香正氣丸治療。飲食上佐以山藥、薏苡仁粥,可健脾利濕止瀉。
3.脾虛型。表現為舌苔白、微膩,舌質淡(即舌頭顏色淡),腹瀉遷延反復,稍吃油膩食物就癥狀加重,常伴有面色萎黃、神疲倦怠等癥狀。應選用參苓白術丸治療。如果久瀉不愈、中氣下陷,而有脫肛者,可用補中益氣湯或補中益氣丸。
避免以下用藥誤區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認為腹瀉不算大毛病,在用藥上存在濫用止瀉藥、濫用抗生素、濫用止痛藥、頻繁換藥、稍見好轉就停藥等誤區。
1.濫用止瀉藥。許多腸道傳染病在初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瀉,最好不要一拉肚子就用止瀉藥,因為適度的腹瀉可將體內的致病菌與毒素及時排出體外,減少對人體的毒害。如果腹瀉次數頻繁,持續時間過長,并且出現脫水癥狀,就要在服用抗生素和糾正脫水的前提下,酌情使用止瀉劑。一般情況下,止瀉藥只適用于非感染性腹瀉,而感染性腹瀉一般不用,尤其是在急性期,炎癥及中毒癥狀(如高熱)較明顯、膿血便較多時,應絕對禁用止瀉劑。到了恢復期,病情明顯好轉,大便不帶膿血,僅是水分較多時,可短時服用止瀉劑。
2.濫用抗生素。許多人一有腹瀉就使用黃連素或諾氟沙星等抗菌劑,事實上,非感染性腹瀉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療。即便是感染性腹瀉(多由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及變形桿菌等引起),在選用抗生素時,最好先做大便細菌培養,明確是哪種致病菌引起的,再選用針對其最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只有出現以下三種腹瀉,才必須用抗生素治療:(1)大便帶膿血;(2)12歲以下患兒出現突然發熱、面色蒼白、四肢發涼、肌肉發緊的癥狀;(3)嚴重的糖尿病、白血病、肝硬化、晚期癌癥患者及老年人。
3.濫用止痛藥。腹瀉時可能會出現腹痛的現象,有些患者習慣服用654-2、顛茄片等止痛劑,殊不知這種做法非常不安全,尤其是患有青光眼的老年人,會使青光眼進一步惡化。輕度的腹痛可用熱寶熱敷腹部。腹痛較劇烈時,最好查明病因,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止痛藥,以免貽誤病情。
4.頻繁調換藥。一些患者治病心切,吃藥1~2天后不見病情好轉,就急于更換其他藥品。其實,任何藥物發揮作用都需要一個過程,如果不按規定的療程用藥,當然達不到效果。再者,頻繁更換抗生素,易使人體產生耐藥性,反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要按照規定的療程用藥,至少服藥2~3天后仍然不見效再換其他藥品,切不可隨意頻繁換藥。
5.稍見好轉就停藥。少數腹瀉患者常依癥狀吃藥,感覺腹瀉重時就多吃藥,腹瀉輕時就少吃藥,病情稍有好轉就停藥。這樣做很容易造成治療不徹底而使腹瀉復發,或轉為慢性腹瀉,給徹底治愈帶來困難。正確的做法是:待癥狀全部消失后,繼續用藥1~2天方可停藥。有條件的最好做大便細菌培養,待轉為陰性后停藥。
6.不按說明書正確用藥。有的人不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吃藥的方法不對,導致效果不明顯。如乳酸菌素片可選擇性殺死腸道致病菌,促進有益菌的生長,適用于消化不良、腸炎和小兒腹瀉,吃藥時不能整片咽下,應嚼服,再用溫水送服口內的殘留藥糊,水溫過高會抑制乳酸菌的活性而降低藥效,也不能與抗菌素、有收斂作用的藥合用,否則會使作用抵消或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