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紹德
·序跋集錦·
戰士的信仰
——《夏征農畫傳》序
□秦紹德

夏征農老人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傳奇的一生。很少有人像他那樣馳騁文武疆場,人生跌宕起伏。他投筆從戎參加了南昌起義,又輾轉文壇,加入了“左聯”的戰斗。他幸存于“皖南事變”,卻又受難于“反右傾”斗爭。他任過省委書記處書記,也曾被貶至人民公社任黨委書記。他的一生是我們黨革命和建設事業曲折前進的寫照。
無論何時何地,無論何種處境,他始終激情如火,心平如鏡,奮力工作,毫無怨言,而且常常反思檢查自己的缺點。他八十歲時說:“行年八十不癡聾,歲月催人道未窮。歷盡‘三災’成鐵骨,尚留余勇正歪風?!本攀畾q時又說:“風風雨雨九十秋,年年月月在追求。文壇試馬明知險,逆水行舟不掉頭?!边@是何等的風骨、何等的胸懷!
為什么夏老為革命事業矢志不渝、頑強不折?源于他從青年時代就確立的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源于他矢志獻身于人民的解放事業。2001年1月的一個下午,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和我去夏老的寓所祝壽。我們攜兩位年僅18歲的大學生黨員同去,還帶了98朵玫瑰。老人一見學生分外親,聽到他們是新入黨的黨員,就滔滔不絕起來。談到了當年參加革命的情況,囑咐他們入黨以后最重要的是要確立革命信仰一生不動搖。談了整整四十分鐘,夏老都未坐下。這使我們深受教育。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夏老是一個戰士。支撐戰士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就是他那堅定不移的信仰。
信仰,是共產黨人奮斗的基石。缺少信仰,就容易得軟骨病。紀念夏老,就要像他那樣,以堅定的信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斗一生。
寫于夏征農110周年誕辰
本刊訊在紀念夏征農同志誕辰110周年之際,《夏征農畫傳》于2015年1月10日在滬首發。畫傳通過一張張珍貴圖片,將一位革命老人的傳奇一生表現出來,并附有夏征農手稿、書法題刻、年譜及雕塑作品等。著名書畫家陳佩秋為畫傳題寫書名。
“半是戰士半書生,一行政治一行詩”,這是晚年夏征農對自己人生的概括。他1926年22歲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后以“左聯”成員和文學編輯的身份活躍在上海文壇??箲鸨l后,他到皖南參加了新四軍,任新四軍政治部統戰部副部長兼民運部長。新中國成立后,夏征農除了長期從事黨和政府的文化宣傳和教育工作外,還主持編撰了中國《大百科全書》、《辭海》、《大辭海》等大型叢書。其中,2002年他主編《大辭?!窌r已經98歲高齡,是世界上最年長的大型辭書主編。在長期革命生涯中,夏老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浩然正氣和昂揚銳氣,他曾7次作為黨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黨的代表大會,認真履職,反映黨情民意,為黨的事業蓬勃發展建言獻策。
參加首發座談的各界人士一致認為,《夏征農畫傳》的出版發行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反腐倡廉,學習和繼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情操,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