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英 王律


忻口戰役是抗戰初期在華北戰場上繼平型關大戰后的又一大捷,此次戰役共計殲敵一萬余人。赫赫有名的國民黨第九軍軍長郝夢齡將軍就是在這次戰役中壯烈犧牲的。石家莊市檔案館保存著郝夢齡將軍的一張近身照片及其墓地等照片。照片的來歷已無從考證,但是郝夢齡將軍的壯烈事跡仍然時時激勵著我們。
一、深情系于桑梓
郝夢齡,字錫九,1898年出生于藁城縣莊合村一個世代農民家庭。他16歲入伍,畢業于保定軍官學校第六期。他歷經25年戎馬生涯,歷任國民革命軍旅長、師長、副軍長、軍長等職。他愛護百姓,軍紀嚴明,他用自己平時積累的錢款幫助家鄉建立高級小學、女子小學各一所。為鼓勵青年的學習積極性,凡本村能考取高級小學以上者,郝夢齡均供給學費,受到了鄉親們的稱贊,包括后來成了將軍、部長在內的一大批人才就是郝將軍當年資助的。
他與別的國民黨高級軍官不同,從來沒有在鄉親面前耀武揚威的架勢,每回離村子還有十幾里路,他就會脫下軍裝,換上便裝,并命令勤務兵也換上便裝,沿途不論遇到哪位鄉親,總以叔、伯、兄弟相稱,十分親熱。郝將軍的所作所為給村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在抗日戰場上視死如歸
郝夢齡將軍處世嚴謹,從無酗酒、賭博、狎妓等舊軍閥的惡習。閑暇之時,他總是一邊散步一邊給子女講愛國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岳母刺字、蘇武牧羊,也講文天祥、史可法等歷史人物。
郝將軍有著極為強烈的民族正義感,素來厭惡內戰,深為同室操戈悔恨,曾一再申請解甲歸田,但未獲當局批準。1937年7月,日寇發動“七七事變”,郝夢齡將軍毅然上書請纓殺敵。
9月中旬,郝部北上路經漢口,將軍回寓與家人團聚,他對夫人劇紉秋女士說:“我是軍人,應該保國衛民,但是大半生光打內戰,對國對民都毫無好處。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東三省后,現在又挑起新的戰爭,我們已到了亡國滅種的最后關頭。我去前線抗戰,與敵人拼命,這才是保國衛民的大好機會。”他又對兒女們親切地說:“我愛你們,但更愛我們的國家。現在敵人天天屠殺我們的同胞,大家都應去殺敵人。我若不去抗戰殺敵,你們也沒有好日子過。”他誓死殺敵報國,臨行時為兒女們寫下遺囑,交給大女兒慧英,囑咐她等他走后三天再看,原文是:
“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犧牲,萬一陣亡,你們要聽母的教導,孝順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學,我個人是沒有錢,將來國家戰勝,你等可進遺族學校。留于慧英、慧蘭、萌楠、蔭槐、蔭森五兒。父留于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五日。”(漢口《大公報》于1937年10月19日公布了此遺囑。)
三、英勇戰死于殺場
1937年10月4日,國民黨第九軍經石家莊到達山西忻口前線。當時,南下日軍主力在崞縣、原平受到晉綏軍阻擊,其它部隊正在忻口緊急布防,大戰即將展開。郝夢齡將軍白天視察陣地,指導修筑工事,鼓勵士氣。10月10日晚又抽暇給妻子寫了訣別書,以表明誓死報國的決心。訣別書情真意切,愛國之心躍然紙上,讀之令人肅然起敬。原文是:
“余自武漢出發時,留有遺囑與諸子女等。此次抗戰乃民族國家生存之最后關頭,抱定犧牲決心,不能成功即成仁。為爭取最后勝利,使中華民族永存世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犧牲。我即犧牲后,只要國家存在,諸子教育當然不成問題。別無所念,所念者中華民國及我們最高領袖蔣委員長。倘吾犧牲后,望汝好好孝順吾老母及教育子女。對于兄弟妹妹等亦要照拂。故余犧牲亦有榮。為軍人者,對國戰亡,死可謂得其所矣!書與紉秋賢內助,拙夫齡字。雙十節于忻口。”(訣別書曾刊載于當時的武漢各報,軍民爭相閱讀。)
10月11日,忻口戰役正式展開,日軍第五師團以其飛機、大炮、坦克等精良武器裝備,組成“立體戰爭”的密集火力網向忻口陣地猛攻。郝夢齡任中央地區總指揮,親臨第一線指揮作戰。13日,日軍攻陷中央地區的鎖鑰部南懷化。敵我雙方在忻口西北、南懷化東北高地上展開激烈的拉劇戰,一晝夜竟易手13次之多,敵我雙方傷亡慘重。我軍在敵優勢火力轟擊下,平均每日傷亡1000多人。戰爭最激烈的一天,從拂曉至黃昏,竟損失11個團,平均一小時一個團,從團長到伙夫,非傷即亡。在極其艱難的苦戰中,郝夢齡激勵戰士們說:“此次抗戰,是民族戰爭,勝則國存,敗則國亡。人人都應抱定有我無敵,有敵無我,我死國活,國活我死之決心。軍人的天職是保國衛民。現在國將不國,民不聊生,就是我輩軍人沒有盡到責任。欲置國家于磐石之上,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必須官兵用命,奮勇拼殺。”第三二二團最后只剩下100多人,郝夢齡到陣地前,對百余名官兵講話:“……先前我們一團人守這個陣地,現在剩一連人還是守這個陣地,就是剩下一個人,也要守這個陣地。我們一天不死,抗日的責任一天就不算完。出發前,我已在家中寫下遺囑:“不打敗日軍決不生還。現在我同你們一起堅守此陣地,決不先退。我若先退,你們不管是誰,都可以槍斃我,你們不管是誰,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槍斃他!你們大家敢陪我在此堅守陣地嗎?”官兵們以雷鳴般的聲音回答:“誓死堅守陣地!”16日晨,對敵發起總攻,郝夢齡將軍堅持要親自到前沿陣地指揮,官兵一再勸阻,他卻說:“瓦罐不離井口破,大將難免陣前亡!”說罷與師長劉家麒、旅長鄭廷珍一同向敵追擊,在距日軍僅200米遠的地方,不幸遭掩護退卻之殘敵四挺機槍瘋狂掃射,同時中彈殉國。
四、民族忠魂千秋共仰
郝夢齡是抗戰初期犧牲在抗日疆場上的第一位軍長。犧牲后,郝將軍的靈柩于10月24日運抵漢口時,武漢各界代表4000余人往車站迎靈。11月15日,武漢各界舉行郝夢齡、師長劉家麒追悼大會,全市下半旗致哀,武漢行營主任何成浚代表蔣介石主祭,獻花圈,宣讀祭文。靈柩以國葬儀式安葬于武昌洪山卓刀泉。當時曾拍攝新聞記錄片在各戰區放映。12月6日,國民政府特令褒揚,追贈郝夢齡為陸軍上將,褒揚令稱:
“陸軍第九軍軍長郝夢齡、第五十四師師長劉家麒、第五旅旅長鄭廷珍,矢忠革命,夙著勛勤。此次奉命抗戰,于南懷化之役,率部鏖戰,歷五晝夜,猶復身先士卒,奮厲無前,竟以身殉。眷懷壯烈,軫悼彌深,應予特令褒揚。郝夢齡追贈陸軍上將、劉、鄭各追贈陸軍中將,并交行政院轉行從優撫恤,生平事跡備宣付史館,用彰勛藎,而垂永久。”
毛澤東同志于1938年3月12日,在追悼抗敵陣亡將士大會上的演講中對郝夢齡將軍等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并給予崇高評價,他說:
“八個月來,陸空兩面都做了英勇的奮戰;全國實現了偉大的團結,幾百萬軍隊與無數人民都加入了火線,其中幾十萬人就在執行他們的神圣任務當中光榮地、壯烈地犧牲了。這些人中間,許多是國民黨人,許多是共產黨人,許多是其他黨派和無黨派的人。我們真誠地悼念這些死者,表示永遠紀念他們。從郝夢齡、佟麟閣、趙登禹、饒國華、劉家麟……諸將領到每個戰士,無不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范。中華民族決不是一群綿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與人類正義心的偉大民族,為了民族自尊與人類正義,為了中國人一定要生存在自己的土地上,決不讓日本法西斯不付重大代價達到其無法無天的目的。我們的方法就是戰爭與犧牲,拿戰爭對抗戰爭,拿革命的正義戰對抗野蠻的侵略戰,這種精神,我們民族的數千年歷史已經證明,現在再來一次偉大的證明。郝夢齡將軍等數十人就是為這個而犧牲了。……郝夢齡將軍等的熱血是不會白流的,日本強盜之被趕出中國誰能說不是必然的?”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還譜寫了《郝夢齡悼歌》。在郝夢齡將軍殉國四周年之際,馮玉祥著文追念,稱頌將軍為國民的模范、軍人的模范、革命黨員的模范。抗日戰爭勝利后,武漢群眾為紀念抗日烈士,曾將日租界的一條街道以郝夢齡的名字命名。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郝夢齡為烈士并頒發烈士證書。武漢市人民政府又將武昌的將軍陵墓修葺一新,供后人憑吊瞻仰。
近年來,石家莊市檔案局館全面開展征集革命歷史人物檔案工作,郝夢齡將軍作為抗戰史上的重要革命歷史人物,其使用過的實物、有關人士的口述等歷史檔案資料已全面列入我們的征集范圍。我們也希望通過努力,珍藏郝將軍的檔案資料,永遠使子孫后代銘記郝夢齡將軍的英勇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