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良
風或曰風氣、風俗、風尚、風情,是在一定社會生活條件和時代背景下,人們共同的思想情感、價值取向、行為習慣所形成的某種社會生活形態。不論政風、民風,還是家風、學風,都是社會風氣的有效構成部分,它們之間有著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內在聯系。良好的社會風氣是良好社會生活的基礎,民之所趨、國之所好、時之所尚,無不隨風而行、因風而化。因此,古往今來,有所作為的執政者都會把風氣建設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基礎性環節來抓。樹風整風糾風,往往成為推動一個社會、一個時代健康發展的有力抓手。
家風是家庭或家族所秉承的道德觀、價值觀、生活態度和行為規范體系?!吧倌耆籼煨?,習慣成自然”,良好家風的規勸和引導功能,往往能使家庭成員在為人處世、生活學習等方面正道直行、健康成長。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一體文化模式中,良好家風是國家民族走向繁榮昌盛的基礎和力量源泉。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家風,具有崇尚勤勞、勇敢、堅毅、忠誠、求學、向善、務實、誠信的特質。正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優良家風造就了千千萬萬優秀中華兒女,才有中華民族的綿延不絕、源遠流長。
學風是關于學習的觀念態度、方式方法、行為習慣的總和,學風建設就是要解決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學習結構和學習態度問題。國家要進步、民族要復興、人民要幸福,良好學風須臾不可或缺。特別是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層出不窮,只有加強學風建設,才能克服“本領恐慌”,才能從容面對復雜局勢、正確把握發展趨勢。
解決學風問題從家風入手,以良好家風促進良好學風,是家風與學風內在聯系的必然反映。家風和學風都是主體性、精神性的社會風氣,都是指向人的全面健康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發展、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精神力量;向學求真是良好家風的核心價值;人們從家庭到社會、從起步到成長發展,是家風和學風相互銜接、共同作用的結果;好的家風蘊涵著好的學風,好的學風弘揚好的家風,家風學風的一體同構是建設良好社會風氣的基本保障。因此,習近平同志指出“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良好家風和家庭美德正是社會主義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的直觀體現”。當然,以好的家風促進好的學風,必須在落實、落小、落細上下功夫。
首先,要把家風與學風建設在“中國夢”的語境下統一起來。要使二者形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共同目標視野,以立德樹人為務,共同發力,共同追求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以家風的境界提升來推動良好學風建設,使學風的時代使命汲取良好家風的養分,促進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其次,要開發良好家風的學風價值。以要把家風中那些學以明志、學以修身、學習益智、學以致用的優良因素提煉出來,加以新的闡釋、賦予新的意義,使“為何而學”更加充實豐滿、理性明確;使學習者更有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
第三,要把良好家風中的治學榜樣樹立起來,使之產生示范和引領作用。良好家風往往蘊含著良好的治學方法,怎樣學才會有效果、才會學得好,是需要精心探索和琢磨的,而治學榜樣的有益經驗可以為減少學習盲目性、提高學習成效提供鏡鑒。
(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南大學基地、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