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新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家風與社會風氣密不可分。家風正,則民風淳、政風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可以說,建設良好家風是構建全社會良好風氣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家風感染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首要場所,建設全社會良好風氣應該以家風建設為出發點。家庭是人類傳承生命的場所,也是傳遞文化、錘煉品行的園地。人的生存與發展,都離不開家風的熏陶。形象地說,家風是家庭教育的綜合“教材”或無書“典籍”:如果一個家庭的家風積極健康, 家庭成員在家風約束下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和個人品質,那么在融入社會的過程中, 就會潛移默化影響到他人, 產生積極的引導和規范作用, 從而達到助推整個社會道德水準提升的目的;反之,在一個家風不正、家教不嚴的家庭,子女的個體社會化往往會出現偏差,比如,問題少年往往出自問題家庭。良好的家風是形成優良社會風尚的基礎。社會風氣可分為民風、黨風、行風和政風,這四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從社會風尚的形成機理來看,家風在匯聚和沉淀后形成民風,淳樸的民風可為清正黨風、行風和政風的形成提供基礎;相反, 如果很多小家庭都家風不正, 整個社會風氣就很難“正”得起來。家風約束是社會控制的基礎環節,建設全社會良好風氣需要以家風建設為落腳點。人類要有秩序地生活,需要各種社會規范來約束人們的行為。
家庭是社會群體網絡發展的起點和環節,是維系整個社會的重要力量,它不僅在情感的纏牽中使成員相互關照, 而且也制約著人的行動。家風作為一個家庭通過社會影響、傳統接力、長輩教誨、自我約束而形成的道德,可全方位地影響每個家庭成員的道德觀念、法規意識、行事作風、為人之道,家風對每一個公民具有隱默而長遠的影響。家庭是社會風氣寓居的小環境,小環境的風氣搞好了,社會大環境的風氣也就容易建樹起來。家風建設實際上是中國人修身、齊家、治國安邦的重要途徑,是社會安定的重要因素。家風凈化了,社會風氣正了,核心價值觀就會在每一個公民心中生根發芽。換言之,作為與社會風氣有互動關系的家風,其內容和形式也會時時刻刻繼承、投射和演化著社會秩序,成為文化濡化最基本、最重要的機制。
充分發揮家風的正功能,必須努力打造家風建設與社會風氣建設的聯動機制。伴隨著現代化進程中家庭功能的轉變,以及市場經濟對家庭作用的消解,家風影響有日漸式微的趨向。在此背景下,家風建設尤其要結合新時期要求,不斷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總結提煉出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積極因子,成為社會風氣建設的重要抓手。一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一種價值標準融入到家風建設之中。從內容上高度整合家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相關聯部分,從形式上突破家風的個體性與私人性,從傳播方式上打通家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途徑。二是要把家風建設融入到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之中。包括融入村規民約的修訂,使優秀家訓的內涵蘊含其中,有效促進文明鄉風、淳厚民風的培育和形成;融入“最美家庭”“最美鄉村”“最美人物”等系列評選活動,廣為傳頌有益于家風建設的好人好事,以充分展現家風家訓的當代價值,不斷提升精神文明創建的內在質量。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院副巡視員、研究員)
(以上四則普榮摘自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