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
最近有一條微刊在微信圈里被廣泛轉發,題目是《郎咸平:淘寶不死,中國不富》。且不說這條微刊是不是刻意的標題黨,至少標題后面的道理是有深層含義的。
近來股市的連日震蕩,考驗著人們對于今年市場的僅有的一點信心和希望,家電市場再難雄起,手機市場風光還在,但也無非是你爭我奪的江山易主,新的增長空間已經是可遇不可求。在這個時候,冷飯熱炒倒也有些道理。
首先中國在線消費市場的高速增長舉世矚目,2014年全年在線零售的總體規模接近26 000億,達到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10%,在線零售實現了比2013年增長46.8%的增長率,而同期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比2013年僅有10%的增長,顯而易見,網上銷售的增長更多的是平移,確切地說主要是向淘寶平移,而并沒有創造新的價值。但是同時,這種平移代價巨大。

直觀看到的就是,網上銷售過多集中在雙十一這樣的互聯網節日,賣家甚至產品生產廠家只有充分抓住這個節日的促銷才能完成全年的銷售目標,但是為了這一天的促銷,一要大幅降價,二要在淘寶上鋪墊大量廣告,這筆費用一樣巨大,而常規在店面的營銷活動也不能撤,里外里是多花錢;而那激情的萬億銷售額的十分鐘過后,物流中心貨物堆積如山,全國的整個物流體系超負荷運轉,這種超負荷無非是把平均到每一天的業務集中到一天罷了。凡此種種,甚囂塵上,不僅馬老板,普羅大眾跟著一起雀躍鼓舞的大有人在,且不說這種喧囂和絕大多數人并沒有半毛錢關系,除了你在便宜貨上占的那點光。但是要知道,我們為此付出的代價是超級巨大的,甚至是一種來自整個社會的付出,來自整個民族的付出。這個付出,叫做底線。
易中天說:“當下中國最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線,這很可怕。一個人,沒了底線,就什么都敢干;一個社會,沒了底線,就什么都會發生。”其實,在市場向網上轉移的同時,我們的價值觀也在向網上轉移。我們隨時感恩著方便,感恩著便宜,我們不愿意自己想起那些淘寶商家的以次充好,不愿意自己想起那些因為麻煩或金額低廉而被自己主動放棄的應有的維權,你的底線在轉移了,有任何人敢拍著胸脯說自己沒有嗎。這是個人層面的事但也是社會層面的事。同時可怕的是對中國制造業的結構性侵襲。
我們很多生產企業,經過了多年的拼搏和積累,也經歷了市場競爭的洗禮,在產品和技術的層面已經站到了更上高的層次,其中很多企業已經在世界發達國家的市場嶄露頭角甚至逐漸登堂入室,這些企業的共同之處就是追求質量、追求技術,這是大型產品生產企業的靈魂所在。然而一夜之間,有一種家園不穩、后院遭劫的感覺:我們孜孜以求,不斷提升自我,并且向海外開拓,回過頭來忽然發現家里的消費者竟然不再認同自己,因為廉價,因為所謂的方便,他們在妥協。
有兩個聲音在對話:“我才不想當什么紳士”、“我更不會去當強盜”,聽起來像吵架,而實際上他們說的不是同一回事。淘寶帶我們體驗到了一個全新的互聯網世界,大家都在為看到一個新的世界而鼓舞,可是,有一天從新聞里知道了看世界的女教師的真正情懷以后,在曾經的鼓舞破滅之余,突然發現自己別無二致。